谈作家的素材来自群众的生活
文/刘培龙
我是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生活70年代走过,学生时期卖过莱芜瓜子,女士袜子,工作之后,感到教育只是个平庸工作,拼命向政界进军。几年乡镇宣传工作,天天吹,就像白云一样,吹得满天风云。心呢,上够不着天,下落不着地。这是干着啥工作?生活会继续着。九几年,工资还是那么低,工作还得继续,妻子、孩子换得养,更想生活的再富裕点。买个70摩托车,来回跑40公里路程,算是感恩工作带来的人民币。由于怕被公路局稽查大队戴着交124元左右的养路费,走小路,爬山路,仰角70℃的山坡也敢骑我的70摩托车。有时还是被不知从哪个暗角冲出来的稽查大队队员给逮个正着。我的70路上坏了,推着回县城,走2个小时可伶的路程。那时候年轻,心中知道爱国,但就是想偷税漏税,因为工资少呗。一个月340元工资,逮着交134元,真的心疼死了。
后来工资高了,养路费弄到油里了,不痛不痒了。
工资低咋办?买两个大塑料桶,下班后到酱油,醋厂子里灌两桶,傍黑运到汽车站小吃部,挣个10元钱贴补家用,高兴美哉。不过也有倒霉的时候,走到半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车带没气了,没有办法,只好把两桶醋和酱油给倒了,空车推回家去,心痛好几天。
再后来,工作之余,卖点小酒,富裕点家庭。结余的钱瞒着妻子,赞助些困难的孩子,心中有些宽慰,心想我这个大学生还不忘本。
近几天,我收到一个泰安做房地产企业的邴老总一个故事,他今年67了,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的几个战友都牺牲了,他幸运的活了下来。他做的一生不后悔的事情是无私帮助那些牺牲的战友的家属扶养大他们的孩子成人。以前他富裕吗?不。他的精神真的让我感动。当我的《泰安头条》给他发表以后,在全国引起很大轰动,这就是英雄的故事。作家的题材就在这样的平静故事里。
当我看着那些无病呻吟的诗歌,或者让人猜闷的所谓哲理诗,真的感到无望。
真希望我们作家们走进那些成功的人士,多写写他们,你会因为他们的故事而感动。所谓纯文学是没有的,有血有肉的文学是有的。
2019年5月27号有感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