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组诗《台湾印象》
文/林敏苏
介言:半百人生,隔海相望,一周之行,印象台湾,有感而作。
《台湾印象》
——诗写乡愁
跨越这条流着乡愁
浅浅的海峡
数着潮汐 落日
等了五十年
你若一叶孤舟
飘摇于蓝绿相间的波澜
时代风云变幻
不改一脉同根
割不断的亲情
如涛喧梦里回萦
乡愁写在高山
望我故乡
乡愁写在基隆
不见归帆
而我今夜的来到
用泪洗涤 用酒浇奠
我的诗不写浪漫
记念血浓于水
完成祖辈父辈未了的心愿
告慰在天 拥抱亲情 !
注:台湾都是我的家人。国民党退守台湾,轮船在基隆登陆,没赶上的亲人,留在了大陆,从此天人两隔,直到两岸三通。
《台湾印象》
——诗写垦丁
岬角远眺
尖山在望
隔着无垠波浪
问一问风化的礁石
浪花朵朵可以告诉你
关于沧海桑田的故事
这一湾的海
比天更蓝
那天际的浮云
比雪更白
对望吕宋
轮船比巴士繁忙
夏季的风
早已吹散了历史的烟尘
海水正蓝
战争不再
愿世界一如
此刻垦丁的洋海
波澜不惊
岁月静美!
《台湾印象》
——诗写南湾
隔着沧海
隔着流年
我若一朵浪花
漂过异乡的海岸
那朵天际的云
是否追着我的身影
还有那只飞鸣的沙鸥
可是来自故乡
垦丁的南湾
不在我的行程
身不由已的旅途
却有我最美的遇见
洗涤心灵
照见彼岸
将所有的风景
装进我记忆的行囊
刹那 永恒
不逐岁月流沙!
《台湾印象》
——佛光山
给人信心 给人欢喜
给人希望 给人方便
这句温暖人间
慈悲天地的缄言
不是来自耶稣
而是一位僧人
称为星云大师
一路筚路蓝缕
发扬佛光 兴资办教
慈航诸国 普照众生
身为基督徒的我
除了歌颂上帝 不必恭维佛陀
但我知 心怀慈悲怜悯的
就是上帝的使者
一如当年的基督
走入众生的苦难
牧养群羊 医冶身心
宣告天国 广播福音
基督与佛陀
乃随本心 不创宗教
却有后继承者
举过头顶 顶礼膜拜
原来 信仰是灵魂的归皈
在看破红尘的瞬间 回头是岸
只是你参拜了佛陀
我跟从了耶稣
佛光山亦有庄严
不乏善男信女
纵观整个人类历史
惟有基督十架救恩
给人生命
复活永生!
《台湾印象》
——阿里山
只有高山青
不见涧水蓝
年少听说阿里山姑娘
现在也已当上阿嫲
那个唱山歌的少年
是否就是刚才拄拐的阿公
日治时代的铁路仍在
火车滞留于时光轨道
被砍断的树茬
留着岁月伤痕的记忆
日出月落
云海奔流
十八座绵延的山峰
青山不老
我的匆匆脚步
与迟暮年华
只为那首遥远的歌谣
在岁月与高山的深处!
《台湾印象》
——高雄
繁华的六合
摩肩接踵
民以食为天的街口
让人忘了政冶与足球
不改的高雄
是夜市台湾风味
第一次的涉足
第一次的美食
台海两岸 除了钞票的图像
没有觉得迥异
绿党的锁国政策
倒退了台海经济
当我品偿肉骨茶的同时
听到邻桌同胞渴望统一心声
为了留住下跌的繁华
请走了陈菊 也不学英文
翘首以待
回归祖国
民心所向 指日可待
无关蓝绿 只为民生!
《台湾印象》
——日月潭
日月星光
千年苦旅
在我莅临的刹那
阳光晴好
延伸入水的栈道
乘风泛浪的船舶
依依的风中
阅不尽山色湖光
那个美丽的阿里山姑娘
仍在水的一方
等了五十年的时光
也没有遇见壮如山的少年
留一张记念
在日月的湖畔
写两行的诗句
在离去的途中
挥手自兹去的日子
我不带走一丝的云彩

《台湾印象》
——南投
这里是台湾
唯一没有靠海的乡县
广阔的河
流过曾经岁月的悲伤
921大地震的伤
似乎不留痕迹
除了拱起的几座山峰
山河清丽 潭水无羔
异乡的夜色宁静
85度C的咖啡香醇
教堂钟声止息
寺庙香火黯淡
无论在那里
信仰总是人生无常的寄托
夜投水乡
月朗星稀
这里夏季的风
却带着丝丝凉意
听着窗外的蛙声虫鸣
原来南投的夜
可以让岁月无痕
不惊不扰!

《台湾印象》
——台北101大楼
坐最快的电梯
登最高的大楼
台北在望
淡水奔腾
岁月如流的盆地
已历经多少时代更迭
历历都市
乡愁如云
弹指一挥的岁月
一代过去 一代又来
梦幻之旅
极目繁华
蓝绿交替的政权
争取着自由 民主
我走过的街口
没能体会多少民生之幸福
崛起的中国
腾飞的巨龙
伸出双手 拥抱你台湾
为何拒绝祖国的怀抱
宝岛留给我的印象
只有你101大楼
一枝独秀……
《台湾印象》
——基隆翡翠湾
北海之岸 太平之洋
碧海蓝天 群山簇拥
晨曦绚烂
与暮光苍茫
平添基隆岁月
浪漫与情怀
海之恋
问桑田
贝壳筑成的墙垣
可以听见海螺的回音
漂洋过海的旅程
总为一处心灵的栖息
蓝白色调 风里钟声
梦回雅典
白色的十架 告诉我
基隆也有个爱琴海湾
在我下榻的会所
面朝大海 珊瑚花开!

《台湾印象》
——基隆码头
海风不再苦涩
阳光璀璨芬芳
海面一片归舟
无须问你影踪
远处汽笛
夹着海浪声
美丽的基隆
再现美丽人生
回首曾经的岁月
在故乡的海岸
一样朝朝暮暮
看日落又日升
异乡情意
故里情怀
那一段贝壳筑成的墙垣
让我听到故乡
海螺的回音……

《台湾印象》
——野柳公园
天涯
人在漂流
岁月
比海深遂
当然可以有壮丽风景
与沧海月明
岁月如潮奔流
点点风华记忆
只是心若没了栖息
到哪儿不是流浪?
走过的天涯
风景无限 亦若幻影
曾经的岁月
爱怨离愁 亦若云烟
孤独的女王
悲情的诗篇
一如此刻 伫立基隆的我
走不出岁月无边……

《台湾印象》
——台北故宫
煌煌大中华
上下五千年
时光如流
留多少记忆之沉淀
时空苍茫
仍不改文化之传承
岁月湮灭过
战火洗礼过
盗贼焚毁过
强盗掠夺过
若大的中华文明
仅存的七十万藏品
面对着每件尘封的文物
无语凝噎 愧对先祖
外在的壮观
能以重建流失的文明么?
当我提笔记录
我的诗也是言不由衷
台北故宫70万件藏品
北京故宫180万件
还有1700万件流失海外
涵盖所有文物之种类
全球47个国家
200多家博物馆
陈列着我大中华
160万件藏品
哀我中华
全部家当
故宫的尽头
我两手空空
悲疼时
握不住一颗泪珠!
《台湾印象》
——台北慈佑宫
走过饶河街集市
异乡似曾相识
台北的街道
台北的黄昏
还有妈祖庙
那些烧香的人们
一千多年前生于湄州
称为林默的女子
人被册封为神
又经历代供奉
信仰的繁衍
人群的膜拜
三亿信众 无计庙宇
让人叹为观止
每年环岛巡行
政要名流开路
是信仰的缺失
还是文化的传承?
我总听人讲
他们不信鬼神
人死灯灭
一了百了
一个信仰与文化
自我矛盾的民族
你的希望
寄托何方?
我打慈佑宫走过
发现里面供奉的妈祖
这位一千年前的本家
脸色木然 比我还黑!
注:台北慈佑宫,始建乾隆年间,延续至今,是台湾惟一供奉黑脸妈祖的庙宇。
《台湾印象》
——桃园机场
告别了宝岛
告别了旅途

桃园机场
留下我最后的回眸
五十年的隔离
五十年的团聚
我走过的山海
片片回忆
那曾经年少的记忆
编积了几多梦的衣裳
那首首动人的歌声
伴我成长的岁月
只是迟暮年华的我
再回首已物似人非
我是一片云
从故乡飘到异乡
我是一朵浪
从异乡回流彼岸
归去来兮
梦也回萦
惟一不变的是
一脉同根的亲情
期待着重履斯地
桃园机场 拥抱台湾!
作者:林敏苏(天路客),福州长乐人,福建省爱分享公益中心秘书长。福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亚洲东南《凤凰诗刊》入驻诗人。大洋洲《凤凰诗刊》副社长,编审。发表诗歌超三百首,屡次获奖。出版诗歌合集《当代诗经十二家》,个人诗集《天涯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