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科长是俺村里人——记河南省周口市发改委驻太康常营镇五子王行政村第一书记黄玉森
党的生活网周口讯(黄万里) 2017年11月,河南省周口市各县的脱贫攻坚进入到关键时期,为了切实打赢脱贫攻坚战,把扶贫联系点五子王行政村打造成全市脱贫攻坚的亮点村,周口市发改委选派能源局科长黄玉森等3名得力干部进驻到太康常营镇五子王行政村,由黄玉森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黄玉森带领工作队员和村干部一班人,抱定脱贫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决心,查薄弱,补短板,凭着只争朝夕、真抓实干的奋斗精神,为村里建成了干事创业的好班子,带来了扶贫攻坚的好政策,找到了勤劳致富好门路,展现了基层干部的好作风。五子王村的干部群众自豪地说:“村里扶贫天地新,黄科长是俺村里人”。

驻村帮扶队和村干部一起研究脱贫工作
他是俺“两委”班子的主心骨
五子王行政村位于河南省太康县常营镇东南部,下辖丁庄,曹营,五子王3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620户,总人口2915人,耕地面积3790亩。村民以一家一户的传统种植业为主,在家务农劳力多为60岁以上老人,大部分青劳力常年外出打工,村民长期在温饱线上徘徊,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1户,521人。
黄玉森说:“给钱给物不如建个好支部,脱贫攻坚不能只靠驻村工作组,必须调动村领导和全村每一个人的积极性。”五子王行政村有党员42名,3个党小组,由于村级组织涣散,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各项工作在全镇都处在下游。黄玉森从抓党建、强班子、带队伍抓起,积极参加上级党委政府组织的村级党组织换届动员培训会,学习“两推一选”程序、村委换届程序,顺利完成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建强了村“两委”班子,为五子王行政村的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的组织领导基础。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和村两委班子主心骨的黄玉森从自身做起,全身心投入工作,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处处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同时要求村组干部增强自强自立精神,增强带头脱贫致富能力,动员各方力量,积极投入到脱贫攻坚战。为使干部群众彻底摆脱过去依靠政府输血的等、靠、要思想,黄玉森利用橱窗和版画宣传党的政策和村里的先进典型,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崇尚社会主义新风尚,坚定大家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
黄玉森特别强调发挥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通过加强党员培训管理,扎实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结合庆祝“七一”建党节活动,与全村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使党员的党性修养明显提高。
结合麦田防火,村里组成了以党员和村“两委”班子为主的防火巡逻小分队,负责全天候值班,圆满完成了三夏防火任务。村里还组织党员帮扶小分队帮助贫困户抢收小麦,解决了贫困户的后顾之忧。2018年,五子王行政村党支部被中共太康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的称号。
周口市发改委任哲主任带领班子人员慰问贫困户
他是俺美丽乡村的建设者
黄玉森的到来,给五子王村带来了党的扶贫好政策。在市发改委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协调各方资源,统筹实施道路硬化、亮化、绿化和人居环境美化,实施通水、通气、通宽带和有线电视工程,美丽乡村建设项目逐步实施,全面改善了五子王村的村容村貌,大大提高了群众的生活水平。
为了解决下雨积水行路难问题,争取各类扶贫项目资金657万元,新修5100米4米宽的水泥硬化道路,所属3个自然村的主街道、出村路、部分环村道和巷道全部硬化,新建及改造桥梁7座,新修五子王村到“五子台庙”道路400米,沿主干道路修建下水道6062米,确保雨水和污水正常排出,大大方便了群众的出行和日常生活。完成了自来水户户通建设项目,让群众吃上了放心干净的自来水;天然气主管线贯通全村,无毒、安全、高效、清洁的天然气让群众告别了烟熏火燎的生活;有线电视也达到了户户通,为贫困户免费安装了有线电视。新村室铺设装修、安装防盗窗、悬挂宣传画,村“两委”的办公条件得到很大改观;文化广场建成后,还修建了下水道、围墙和大门,文化阵地建设从无到有,为群众提供了一个健身娱乐的好场所。主干道种植大叶女贞和桂花树1600余棵,安装路灯90多盏,绿化和亮化工程把村里打扮的分外靓丽,乡村的夜晚灯火辉煌,村民们也像城里人一样过上了丰富多彩的夜生活。
黄玉森还通过开展“六村共建”,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改善。发动全村干部群众人人参与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动用工程机械80多(台)次、人工1500多(人)次,对村里主辅街道及出村道路沿线的秸秆、杂物等进行清运,对路肩进行平整,彻底清除村内道路旁和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的柴草、生活垃圾,街道上每50米放置一个垃圾桶,成立了保洁队,坚持每天清扫大街小巷,垃圾集中收集清运。村里组建了环境卫生督导小组,讲卫生,讲文明、树新风成为全村人的自觉行动。太康县“六改一增”现场观摩会曾在这里召开,在全县第二轮人居环境评比中五子王行政村赢得了全县第一名。如今行走在五子王行政村,到处都呈现出美丽乡村的新面貌。新修的道路两旁一排排绿树迎风摇曳,新刷的文化墙上书写大字的文明标语,房前屋后整洁有序,宽阔的文化广场上活跃着村民的身影,每个人的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他是俺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在五子王群众的心目中,驻村第一书记黄玉森是他们脱贫致富的领头雁。去年春天他和帮扶队员及村干部自掏腰包筹集资金一万元,购买2000只土鸡苗和100只鹅苗,在梨园内散养,每天吃草吃虫,省去大量饲料,生态养殖效益倍增。在黄玉森和工作队员的示范带头作用下,五子王村的生态养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的红红火火。
做大做强基础产业,才能增加贫困村的造血功能。让贫困人口参与产业发展是黄玉森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他因地制宜,依托该村果树种植、西瓜套种传统优势,积极引导成立村级种植合作社,扩大梨园、西瓜、辣椒、大蒜等种植规模,大力推广西瓜、辣椒、花生等农作物间作套种和立体种养技术。他还聘请农业技术专家来村授课,指导果树和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邀请镇农业技术员来村进行种养殖技术培训。目前全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经济收益普遍提高。为了拉长产业链,黄玉森针对当地辣椒种植面积大的实际情况,利用扶贫资金新建辣椒烘干厂1座,通过深加工的辣椒好存好卖好运输,效益成倍增长。
黄玉森还联系引进生产白乳胶的企业入驻该村扶贫车间,为贫困户提供了20个就业岗位,村集体也每年增加2万元的租金;去年引进的光伏电站发电收益10万元,60户贫困户得到公益性岗位;引进的“巧媳妇”工程和“渔网编织”让村民不出家门就能挣到钱。该村还采取户贷企用的合作模式,利用产业扶贫贷款资金,与贫困户签订贷款协议,保障连续3年每户每年不低于1200元收益。
黄玉森因户施策,实施“雨露计划”,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壮大劳务产业,组织劳动力以“安溪采茶、天津装修、义务运输、北京建筑、村内种植合作社、扶贫车间和扫把厂打零工、庙会期间经营小吃”等就业渠道,年输送劳动力1200(人次),产生了“一人打工,全家脱贫”的实效。

驻村书记黄玉森带村里文艺队参加比赛
他是俺穷村百姓的贴心人
黄玉森和驻村干部不仅给五子王村带来了扶贫攻坚的好政策和好项目,也带来了党员干部的好传统和好作风。
黄玉森驻村以来,以村为家,与这里的干部群众建立了亲密和谐的鱼水深情。天一亮,你就会看到他走进农家的身影,大到孤寡老人的养老,小到贫困户的柴米油盐,他都一一挂在心上,逐条落到实处。每逢节假日,黄玉森不是回家和亲人团聚,而是忙着到贫困户、大病户和老党员家里送温暖,给他们送去米面油和慰问金。殊不知,黄玉森的爱人因脑梗留下后遗症,常年需要照顾,他的孩子面临高考更需要陪伴。可黄玉森说:“要说我家里有困难,工作队的同志谁家都有困难,常加杰的母亲有病卧床,高天涛的小孩需要照看,大家舍小家为大家,谁也没有因为家庭困难影响驻村工作,我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更应该做出表率,不辜负党和领导的信任和期望。
为了能让五子王村老百姓都能过上富裕安康的好日子,他呕心沥血,日夜奔走在扶贫第一线。在烈日炎炎的夏天,你能够看到他光着膀子帮助瓜农摘西瓜,也可以看到他在秋日的寒风里帮助贫困户收庄稼。他多次组织爱心捐赠活动,联系爱心企业为新村室捐赠办公桌椅40多套,协调本机关单位为五子王居村联养点捐赠空调16台,还为曹营学校捐赠书籍书包并开展送法进校园,协调卫生部门送医下乡,为五子王行政村1360余人次进行体检和义诊。在村容村貌整治过程中,他抽时间带领两委班子和村干部出发去考察扶贫项目,一次到巩义考察辣椒烘干机,到夜里2点才回来。长时间没日没夜的工作,超负荷的运转使他不堪重负,终于落下个腰疼病,疼起来坐立不安,全身冒汗。医院诊断为劳累过度造成的腰肌劳损,需要卧床休息治疗。可这时候正赶上太康县脱贫摘帽百日会战,他让医生给他开了几样药,拿了几贴膏药,就匆匆回村上班了。
黄玉森和工作队员们的汗水没有白流,他们驻村以来所取得的辉煌业绩有目共睹。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实现脱贫112户,500多人,大病和残疾未脱贫的9户都由政府兜底救助,4名行动不便的残疾人也都坐上了轮椅,15位孤寡老人住进了新建的居村联养点,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农合完成达到95%,基本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全村脱贫攻坚胜利在望。
黄玉森是穷村百姓的贴心人,作为新时期基层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他虽年近花甲,但却壮心不已,他要在退休之前,让五子王行政村顺利实现脱贫摘帽,让五子王村的每一位村民,真真切切感受到党和政府对贫困群众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
(编辑: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