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宁县号称江北翠竹之乡。永宁之竹,历史久远。很有名气。
远古时期,黄帝乐师伶伦取金门川金门山之翠竹,制成律管演奏凤凰之乐。伶伦受命制乐(笛、箫、笙),寻遍大江南北,找不到适宜制管的竹子,这时他在一座山上听到一位仙翁正在唱曲:“金门紧锁金门山,翠竹成海绿浪翻。小桥流水四季春,留住仙境在人间。”于是,伶伦到永宁金门山取竹制管,演奏凤凰之乐,受到黄帝赏识,成为传世乐器。
《后汉书·五行志》《九州记要》记载“金门之竹可为笙管。”故,陈吴乡金门山又叫律管山。
永宁之竹,身价昂贵,洛宁1991年县志第6页大记事记载“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永宁奉旨交贡竹400竿”。专供御医提取鲜竹沥,供皇室使用。
过去,永宁之竹漫山遍野,分布极广。山川河涧比比皆是,一片连一片,资源十分丰富。除用于造纸、编织外,民众建房也用它做房笆,用竹叶和泥瓦房子,坚固耐用。
我们为洛宁翠竹之乡而骄傲、自豪。我爱故乡洛宁,更爱洛宁的翠竹。
今录凤翼山森林公园咏竹两首,以供读者欣赏:
华藏院此君亭咏竹
王安石
一径森然四座凉,残阴馀韵去何长。
人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材老更刚。
会与蒿藜同雨露,终随松柏到冰霜。
烦君惜取根株在,欲乞伶伦学凤凰。
竹
唐 郑谷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疏净见前峰。
侵阶藓拆春芽迸,绕径莎微夏荫浓。
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这两首诗,意境优美,句句如画,给人以不尽的美的享受。
这两首诗都是咏竹,但整篇却都不着一个“竹”字,但句句均未离开竹。诗中不仅描写了竹的形象。上首诗还描写了竹的气节和作用。下首诗描写了竹的拂动流水、掩映村庄,与树相伴的美。诗中透露出人们对竹的喜爱之情。
另录公园唐朝李贺题壁诗,苦篁嘨引:
请说轩辕在时事,伶伦采竹二十四。
伶伦采之自昆丘,轩辕诏遣中分作十二。
伶伦以之正音律,轩辕以之调元气。
当时黄帝上天时,二十三管咸相随,唯留一管人间吹。
无德不能得此管,此管沉埋虞舜祠。

作者简介:张便玲,女,1949年腊月生。网名迎春花,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人,中教一级教师,已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