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受公园
文/瘦雁
走进蓬莱公园,犹如融入一台盆景中,山是石块与土粘上去的。所谓湖水,小孩轻轻扔块石子就到对岸。小径上快走煅炼身体的人们则是盆景中的小道具,我也不过是小道具上一个活动小点。
你看,这边石桌凳上坐着二位老者,凝神思索,围城屠龙厮杀正酣,边上围着众多棋迷。那圆形广场上喇叭声响,大妈们正踏着音乐,跟着领舞者跳着民族舞蹈。每个人在公园里都有一个好的定位。
我喜欢大山,如果半夜起身,赶在天亮前登上山顶,观看到喷薄欲出的东升太阳,心里一定是多么的激动!
我喜欢大海,那排山倒海的气势,始终能感悟到大海宽阔的胸怀,使人联想到追逐于浪头上下起伏的刺激。
对于我来说,这种机会是越来越少了。现在像我这样的半残老人,走得最近的也就是像蓬莱公园这些袖珍山河、大自然浓缩的园林了。
老屋
文/瘦雁
老屋就躺在六弦河旁,院门前那石头铺就的小路与小河同行,小河是琴川河的一条小支流,它与长江相连,河水缓缓地穿过小城,它是常熟的血脉,连通着小城的各条河道。
这个小院有八户人家,院内一口小井,清澈见影,三晃二晃吊上一桶水,勺一瓢送进嘴里,一股甘甜沁入心田。冬天水暖,夏天浸瓜,吃得更凉爽。不远处就有自来水。
老屋很小,一间住房,一间厨房,院内人家和睦相处。一次上班时,忘了关上房门,下班回家房门洞开,有隔壁老伯留意,毫无损失。
琴川河畔的虞阳小学是女儿的学校,每天接送,延着小路跨过小桥,河里倒影着河边的垂柳,小鱼在水里忽隐忽现。往西不远就是虞山,号称东吳第一山,也是吳文化的发源地。登上山顶,俯望山下,小城已被含在原野里,尚湖就像一块明镜,吸引着众多游客。
这是我老伴的故乡,我深爱这片土地,我喜欢老屋,虽然很小,却恬静。后来我家搬到了市中心,老屋的房子也被拆了,造起了别墅。可我心中还是怀念老屋,它曾经是我心中的天堂。
吃面
文/瘦雁
在常熟吃面很普遍,清早石梅广场那些晨练的大妈总要吃碗面才回家,赶早登虞山的人们下山后也要去面馆。有的露天茶馆也有面供应。
在宝鸡时我吃过油泼面,那红红的油辣加点肉糜、蔬菜,将烧烫的滚油,一下浇在碗面上,"吱一一”一声,碗里顿时浮上一层红油,吃起来汗流夹背,嘴里连连"索、索”直吸冷气,面完了,留下半碗红油,够刺激。
在烟台吃过打卤面,炒热的蔬菜加上卤肉的浇头盖在面碗里,吃起来确实别有风味。延吉的朝鲜族面馆里,一大碗乔麦面,里面放上半只咸蛋,加上酸白菜、牛肉片,汤又甜又酸,几种味道混杂在一起,面特别有咬劲,要咀咂一会才能咽下肚。还有昆山的爊灶面适合江南人的口味。
但我喜欢的还是家乡的面,即滑爽又细腻。几一种浇头供不同口味的人选用,有大排、爆鱼、鳝糊、鳝丝、炒腰片、虾腰、三鲜、爆虾、闷肉、雪菜黄鱼等,汤汁都是熬制而成。面不够,还可以加一点,不用再花钱,一个个吃得红光滿面,连汤都不放过,全灌进肚里。
而我喜欢的是蕈油面,这是虞山特有的松簟爆炒后浇在碗面上,一看就馋诞欲滴,鲜味足以慰籍食官的享受。
郊游
文/瘦雁
刚到常熟,就被小城的民风所吸引,恬静生活中有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水网密布,四通八达。
大东门外有个船码头,汽船可到古里、董滨、徐市三镇。开船前20分钟售票。买了票后,我被人七挤八推拥入小船。在个个都在争抢坐位的人群中,我在下层舱位找了个坐位。有挑着担进舱的,推着自行车进来的,提篮带筐,年青的妈妈抱着小孩的,城里人下去走亲戚的。 待人安顿下来后,汽笛一鸣,船开始启动,人群中开始互相攀谈,有磕瓜子,吃茶叶蛋。
岸上的房子,田野,缓缓地往船后移动。机器声和人群的噪杂声混同一起,每个人都期盼着早点回家,而我却希望在船上多待会。望着船上交淡的人群以及岸上的景物,心里顿感一阵快意,这是一幅多美的乡村画!我不真在这幅画中吗?
船到徐市码头,随着拥挤的人群上了岸。这是个富饶的江南小镇,每个人都在忙着自己的生计,而我却在休息天欣赏着这里的农景,小桥、流水、农舍、田间小埂,农民的耕作,集市的喧杂,常熟哩语,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这就是生活,百姓的生活,安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