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作家 陈政 近照



大地上凝固的诗行:雕塑艺术欣赏(15)
——《长江讲坛》讲座

最后介绍的一个雕塑是《八大山人》,创作者也是唐大禧先生。将《八大山人》放在最后来讲源于我自己的想法。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由于历史原因,一段时间里,我们创作艺术作品的特点,在戏剧中体现出来的就是高大全,在美术作品里则是红光亮,也就是又红又光又亮,形象要高大完美。
完全“高大全”、“红光亮”的创作理念,肯定是不对的。
举一个例子:
九江市离武汉不远,是江西通过长江与武汉连接最近的一个城市,九江县曾是九江市的下辖县,后撤县设柴桑区,诸葛亮柴桑吊孝就在这个地方。当初还是九江县的时候,当地想做一个旅游景点,邀请我们去做策划,当时确定的景点名称就叫“中华贤母园”。为什么呢?因为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岳飞的母亲、陶侃的母亲、欧阳修的母亲和孟子的母亲并称为“中华四大贤母”。其中岳飞的母亲埋在九江县,陶侃的母亲在彭泽县,欧阳修的母亲在江西吉水,就差一个孟子的母亲,所以江西拥有三大贤母,这里叫“中华贤母园”有着可靠的历史依据。

中华贤母园的大门入口处需要放置一个雕塑,地方政府邀请了中央美院的雕塑系主任来设计,样稿出来之后,九江县的同志就打电话让我们过去评判一下是否可行,因为做一个雕塑需要大量的资金。我看了之后就觉得,样稿的风格类似于前面讲的《八女投江》那种英勇向上,人物的头发被风吹着,昂首挺胸,称之为“中华烈女”是可以的,但对中华贤母园来说却不合适。就像《欧阳海之歌》的雕塑一样,很难用一个人表达出贤母的形象,其身份要有其他人来证明,所以必须要有对应物,比如拉着孩子的手。所以这个雕塑不能昂首挺胸,也不能只是一个人,必须牵个小孩。另外,过去的贤母日常生活之一主要就是教子,教小孩读书,培养他的好习惯。因此大家可以去看今天中华贤母园的雕塑,就是一个母亲牵着一个孩子,深情地看着他,小孩子懵懂天真,手里拿着一本书,望着自己的母亲。
中华贤母园的雕塑,虽然离“红光亮”、“高大全”远了,却与贤母的本体形象更近了。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