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柳桥孙招
柳条桥是新蔡都邑通往故蔡都与郑晋的必经之地。两蔡之间有一条澺水(注:今天的小洪河。)相隔。来往商旅、公干繁密,渡口不能胜任。澺水两岸多生长垂柳。垂柳枝条细长柔韧。有能工巧匠剪来枝条,绞绕、盘曲成碗口大小的环形。环环相扣,做成索练。用索练连接起河岸两畔的粗大柳树,做成索桥。再辅以木板,扶索,是为柳条桥。
该桥坚韧耐蚀,又便于养护更换。
观是桥也,水面广阔,流泄急湍。不知是人工的精心培植,还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澺水两畔各长有四棵茎围达双人合抱的巨型柳树。六条粗大的索练如六条飞龙,腾空飞越水面,挽系于八棵粗壮的树干上。
桥头树一石碑,上刻“单车慢渡”。
子路不解其意。
曾点笑道:“索桥毕竟坚固有限,若数辆大车同时经过,恐有桥断人亡的危险。所以提醒路人,载重车辆要单车缓慢通行。”
众人以为然。
夫子曰:“日常行为的循守,与遵礼一样,需要个人的主动意识与素养,不能靠他人来监督呀!”
子路指挥众师弟,把牛车一辆辆小心地赶过索桥,大家这才三三两两缓缓通过。因为人车众多,桥头对岸有几位行人一直在耐心等待。大家全部过了桥,颜回急忙向等待的行人致谢,方才离去。
颜回追上车队,很奇怪地问夫子:“夫子,时值秋午,赤日炎炎。那几位等待的路人,不停在大树荫下,都站在太阳下面。却是为何?”
夫子目视车左陪侍的曾参。曾参一向精细。答道:“我想,如果站于树下,必定会不经意或倚或坐,久而久之就会对大树和挽于树干上的索练造成伤害。所以当地的人慢慢就养成了不停在树下的习惯。夫子,这也完全符合您所倡导的主动意识呀!”
夫子点头称是。感叹道:“看来细心观察,善加辨析,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呀!”
过柳条桥东行十余里,便上了陈蔡官道。众人一时兴高采烈。
道边有一挑幅,上书“孙家老店”。
夫子见日已半晚,大家又没吃午饭,决定进店打尖。
两间狭小的店面,一时间被三十人众挤得水泄不通。店主是一孙姓老丈。当他得知吃饭的便是孔夫子及其子弟,不禁喜出望外。急忙招来老妇及儿、媳。命杀禽置酒,坚持要做一顿丰盛的席宴。
老丈一家的盛情,大家难以推却,只得称谢接受。
席间,老丈得知大家要经过蔡都适楚,连忙说:“既然要过蔡都,那今晚就住在鄙处了。”
曾参询问往蔡都的里程。
答曰:“不足二十里。”
参曰:“紧走,日晚以前可以抵达。”
老丈曰:“否。此去都城,需渡洪水数番。到达蔡都,已明晨矣。”
颜回奇怪:“适过柳条桥,已越澺水,争得又有洪水拦阻?”
老丈笑曰:“君渡澺水处,乃南北向。此处水道为下游,自西向东。再加上都邑四周地势低洼,澺水连年泛滥成数条。虽为官道,无有桥梁。全凭舟渡。汝一行人众,过一次渡口也恐需大半个时辰。”
曾点道:“若不过柳条桥,沿河南溯,岂非近道?”
曰:“泽深林密,未有道也。”
子路愁道:“老丈居处狭小,我等羁留,须得露宿了。”
老丈道:“无忧。周围邻里具为空室,但住无妨。”
夫子纳罕。
老丈道:“此处十余户蔡姓人家具随昭侯东迁矣。”
夫子大惊。细究因由,方才得知蔡昭侯因联吴灭楚未遂,深恐楚国复仇,去岁便沿汝水东迁,依附吴国去了。
夫子渭然:“噫!新蔡国自平侯始建,经四十余载,历三侯,不曾想,就这样复三迁矣。平侯姬庐,于蔡国祚灭绝之后,忍辱负重侍楚三载。楚平王初年,为应付中原诸国,复陈蔡。平侯坚忍不拔,终于迎来复国之日。蔡君侯上下苦心孤诣经营数载,令一座微不足道的复辟小国再度崛起于淮上。平侯远见卓识,可惜赍志而陨。昭侯继承平侯人格,果敢有为,志向千里。蔡国再次成为中原抗击荆楚的有力屏障。在昭侯的极力促成下,中原诸国终于达成一致抗楚的意愿。蔡联吴攻楚,差一点就剿灭了号称天下第一的强楚,严重削弱了荆楚的力量。楚灭中原的吞天志向也宣告流产。新蔡国的存在,已然改变了华夏历史的走向。今后的历史将如何发展,丘将拭目以待。”
老丈涕泪交流。众弟子唏嘘感叹。
夫子安慰罢老丈,又曰:“丘立志书写《春秋》,订正左氏春秋中的谬误与模棱两可,续写左氏以后的华夏历史。蔡氏二侯必将占据浓墨重彩的一章。”
老丈稽首:“若如此,小老儿代蔡人向夫子致谢了。”
冉求问老丈:“蔡都若何?”
答曰:“蔡氏东徙罢,楚王便派兵占据,设县守,为新蔡邑。吾等具为楚人矣。”
夫子叹曰:“楚国这下终于遂了几百年的心愿。吞并陈蔡,好似在中原腹地插入一把锋利的尖刀。再加上一个疯狂扩张的吴国蛮夷,吾恐中原从此将再无宁日矣!”
曾参接道:“从此,周礼将彻底崩溃。大国吞并小国,将会成为一股狂潮。”
冉求忧虑道:“齐人对我鲁国觊觎已久,学生深恐故国也难逃厄运呀。”
夫子曰:“是呀,这也就是为师欲出仕楚国的因由。此番若得楚王重用,我等一定借助楚国的强大力量,重新推行周王的礼制,匡扶天下秩序。”
制图专家曾点已对四围做了详细测绘。怪异道:“由此向东,冈峦密布。原本覆以森林,因何成为灌木丛生之处?”
老丈大奇:“君如何探知这些?说起败陋,这就得益于平侯建都了。新蔡上古为炎帝分支吕氏族聚居地。此黄淮之交,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流纵横,素有‘小江南’之渭。夏代伯夷始建大吕侯国。后为吕亭。平侯改建新蔡,大兴土木。此处以东原为千年栎树森林,树木高大坚硬,具被斩刈,筑宫室,造舟艇,兴水师。以至于此。”
俄而,又道:“此处向东十几里,林中有一小城曰栎,多出美女。三世蔡侯夫人具出该城。实是怪异。”
夫子曰:“尊师老聃尝谈及“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言说天地万物皆有灵通。昔文王演六十四卦,佶屈聱牙,世人多以为深奥。丘立志解《易》,尚不可得。以丘观之,非为怪异,此风水造化,因缘际会之故也。”
夫子问询老丈本地的称谓。
老丈说:“小地偏狭,尚无称谓。”
夫子道:“此处为新蔡邑北入中原腹地的门户。以地望观之,如潜龙腾渊,鹏程万里。汝处既为‘孙家老店’,又承蒙对我等热情招待,我看,就叫‘孙招’吧。”(注:孙召镇明代以前为孙招。)
“感谢夫子为鄙处赐名。”老丈概叹道,“夫子真乃慧眼!由此向北二十里有一小城名曰‘龙口’。正应夫子潜龙腾渊之预。小老儿深信我中原新蔡终有一日如大鹏展翅,一飞冲天。”
众人欢颜。宴散。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