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心灵去旅行
文/瞿军
我从小生活在一个贫寒的家庭。
少年时代,为读书,常抱着一本那个时代的名著《艳阳天》、《金光大道》,躲进被窝里,把一只小灯泡和一节电池正负极联在一起,做成自制的小照明灯,借着微弱的电光,不知疲倦地读到半夜或天明。中途,实在是透不过气来时,才偷偷看看在房间另一角的父亲是否已经睡熟,然后轻轻掀开被子透透气。除此外,还有另外一个读书的好方法,借上公厕的机会,抱一本小说,一蹲就是半个多一个小时,直到下蹲的两腿失去知觉,仿佛已经感觉不到麻、胀、酸。通常一本十多万字的书一到手中,非一口气看完不过瘾。

青年时代,一样贫寒。曾经做过汽修工、泥水匠、油漆工,甚至打过铁、拉过板车。后来,十年警察,十年记者。一生经历不少,却依然囊空如洗。然而,一直读书不懈。
书读多了,自然就有思想。心灵的天地也自然宽广,常常沉浸在一本好书给自己带来的无穷快乐中。

古人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三十多年的勤奋读书,万卷书早已不在话下,可万里路却一直是心中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多少次,幻想去了长城,寻找了长江源头;多少次,想像到可可西里与藏羚羊亲密接触;多少次,阿尔泰山、坝上草原、吐鲁番、海南的碧浪沙滩、西藏的神密、西双版纳的秀丽出现在梦里……,足迹却从未行至这些地方。蜗居在盆地一隅,心灵一次又一次去旅行,行遍了万水千山,写出的文字也不经意流露着这些秀美山水的灵气。

让心灵去旅行,是一个穷酸文人万般无奈之下的一种选择。
让心灵去旅行,不是每一个凡夫俗子能做到的事情。
让心灵去旅行,依然能享受生活的真爱:阳光沙滩,蓝天白云,绿草与清新的空气,晨曦中的孩子和夕阳下的老人。
让心灵去旅行,让自己更感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乐无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