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碧野先生
(散文)
作者:唐盛明
乍看碧野先生这个标题,也许误以为是现代著名散文家碧野。其实,我写的碧野先生是一位儒商,他叫黄守良,专门从事青瓷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与销售,并创办了景德镇碧野青瓷文化发展公司(亦称景德镇碧野青瓷会馆)。
初识碧野先生,大约是两年前。那是在祁阳县书协主席刘新平家的一次聚会,听新平于席上介绍,从景德镇回来一位瓷器老板黄守良,于是互致问候、握手、留电话,就算认识了。不过,我在与他碰杯中粗略打量了一下,守良个头稍高,脸型稍长,略显瘦削,鼻梁上架着一副未镶边的近视镜,眼睛偏小,却透着一股睿智,头发自在微卷,下巴垂吊了一扭山羊胡,加之穿一身灰黑色的布扣上衣,谈吐轻细,举止亦温雅,其容貌跟内地某位影视演员有点相像,我倒觉得他挺像小说里描写的私塾先生,抑或饱读诗书的隐逸之士。
真正与守良接触,则始于去年三月。阳春时节,我带领县诗词协会主要成员赴江西东北部分市县采风交流。在观赏婺源篁岭油菜花与古村落之后,我给已经联系好的守良打了个电话,他说非常欢迎我们,到时在景德镇陶瓷产业园陶瓷展示街的路边等着。接上我们这一行八人,便请进他那挂有“碧野青瓷”牌匾的展示厅,亲自煮茶让大家品尝。展示厅设在一楼,面积不大,四周靠墙有木橱窗,每一层都陈列着他设计出品的青瓷茶具、餐具样品,在射灯的映照下,宛若碧玉翡翠,透明透亮。他不仅一一介绍了橱窗里的代表性产品,还陪同参观了其模具设计部和成品上釉烧制车间,那种对青瓷的钟爱溢于言表。
这次虽是贸然造访,可他对我们的热情,用一句“他乡遇故知”来形容更为贴切。守良于我也是第二次见面,我来景德镇拜访他,一是参观他的青瓷器具,二是想寻访古窑址。不曾想守良除了在酒店订包厢招待我们,还给每人赠了一个青瓷茶杯作纪念。从他送我的那本《碧野青瓷》深蓝色宣传小册子里,方才知道守良工画和雕塑,还是一个文学追梦者,擅长散文诗,常常以黄碧野的名字,发表于网络或刊物。册中有他的一篇写影青茶具的《我携山水来,青瓷满余香》散文诗,读之充满了诗的语言和意境:“若你踏万水千山而来,携一路花香盈袖,山雨欲至风满楼,雨过天晴云破处,碧野影青梦幻来!”
自此,我与守良成了好兄弟。记得去年初夏,他在老家八宝镇黄家渡修建的三层红砖楼房“圆垛”(竣工),我与书画界、诗词界的几位好友遂前往祝贺,方才见到了其出生地的环境风物。且看从金洞山区蜿蜒而来的白水河,擦村子南面汤汤而去,便形成了这偌大的冲积田洞,远山近水,一片青葱,老屋新楼,交相叠映。哦,我便开始领悟到守良何以取碧野这个名字了。是啊,正是黄家渡这一垄碧野,陶冶了他的情操,培植了他的审美观!难怪守良从小酷爱文学和美术,中学时就在市以上文学刊物发表诗歌、散文作品呢。
作为好友,守良对我十分信任,他只要回到祁阳,就电话联系,或索性直接找我。接触多了,我也基本了解他的人生经历和创业轨迹。当年为了报考美术专业,高二时毅然由祁阳七中转学来到祁阳二中,师从有名的美术教师苏智民先生,对素描色彩,如痴如醉。可命运有时爱开玩笑,守良因为有点偏科,高考便以微略之差落败。之后艰难的打工岁月,可想而知,但他依然不改初心,一方面打工挣钱,另一方面拜师学艺。他曾自费到中央美院进修,结业后在广东找了一家陶艺企业,学习欧美陶瓷设计和雕塑。2005年的一个偶然机会,守良只身来到景德镇,潜进了这湾陶瓷艺术的海洋,先后拜众多陶瓷名家和老匠人为师,虚心学习,孜孜追求,竟如鱼得水。
关于青瓷,我是认识碧野先生以后才听说的。说老实话,我对陶瓷研究素无兴趣,何况青瓷乎?即便透过度娘了解,亦是知些皮毛。青瓷是表面施有青色釉的瓷器,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品种之一,素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千百年来享有“瓷海明珠”之美誉。唐人陆龟蒙将这种青瓷的釉比做“千峰翠色”,诗有“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之名句。五代人徐夤则用“明月染春水"、“薄冰盛绿云"、“古镜破苔”、“嫩荷涵露”等华丽的辞藻来褒誉之,敢跟碧玉斗妍。好在我观察碧野青瓷后,却有了不同于唐五代越窑和宋代龙泉窑的认识:碧野先生从事陶瓷设计创作二十余年,如今已和青瓷艺术融为一体,赋予了青瓷一种新的生命力,在青瓷的研发设计中,将东方源远流长的陶瓷文化与西方瑰丽多彩的艺术相融合,创造出上千款传统与时尚相碰撞的高雅艺术品,且造型稳重大方,釉色温润如玉,画面立体生动,风格独特,美轮美奂,富有诗意。部分作品被省级和国家级博物馆收藏,也曾作为“国礼”赠送外国政要,同时还获得了国内外报刊、杂志和浙江卫视、央视等媒体的高度评价与推介。碧野先生因此成为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设计艺术家协会会员。
碧野青瓷向前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真的不容易!只是在守良的字典里,写满了谦恭和沉静,更写满了不懈与努力。他说,为了我们的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公司将不断努力,重工精雕开国内精品青瓷之先河,致力于让陶瓷艺术走进千家万户,为人们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提供一个别致的方式。他坚信,美好的生活从一勺清香的茶叶、一套精美的茶具开始。近年来,守良在研发设计茶具和餐具时,力求把古代著名的绘画艺术融进青瓷作品,并朝系列化、精品化方向发展。如《清明上河图》和《富春山居图》,让人步入画卷,梦回千年,感觉那么有韵味;还有《渔樵耕读》、《梅兰竹菊》、《富贵十二生肖》等。最新推出的《十二生肖》公道杯,且不说创意,让人在品饮之余体味到:芸芸众生,生肖公道,现世安稳,岁月静好。据说,他正在着手将古潇湘八景和家乡浯溪搬上青瓷茶具。
在守良看来,陶瓷制作也是一门艺术,她体现了独特的“形”的飘逸和“动”的旋律,是火与泥的完美结合。人生如瓷,斟一杯美酒可陶醉一生,酌一碗清水能解渴心灵;爱情如瓷,时时手捧不能掉以轻心;事业如瓷,不经高温煅烧何以玉成?前段时间,我帮他新落成楼房的大门作了一幅楹联,“门对青山阳明秀映千年盛,窗含碧野景德瓷传万世春”,这不正是他宏大抱负的真实写照么?呵呵,瓷都景德镇窑火通明,千年不息,碧野青瓷亦焕发出绚丽多彩的无穷魅力!
每每做梦,我分明感觉有一位像私塾先生或隐士的人,正走在景德镇陶瓷产业园霓虹辉映的大道上,步伐如此之坚定!
哦,碧野先生,希望在前,继续走吧!
2019年4月28日草就于荷锄轩

作者简介唐盛明,湖南永州人。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诗词协会理事和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在市以上报刊发表文学作品600余篇(首),多次获市级以上奖项。散文《家乡的立夏蛋》荣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届“海峡情”征文比赛优秀作品奖,诗歌《春风》被收入《新时期湖南儿童文学作品选》,散文《寻觅浯溪》《谨致囚鸟》和《诗意栖息的老山湾》被收入《中华散文精粹》。近期有散文《消失的小院落》荣获《情感文学》期刊“月是故乡明”征文二等奖,《满谷药香》荣获郦道元全国山水文学大赛散文类一等奖,词作《江城子。海滨公园漫步》荣获“大美中国。圆梦福田”第二届中华诗词节大赛优秀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