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神韵之风工作
咏兰
文/静好(英国)
身为草
叶无骨
长出春天的样子
不眷浮华
不恋虚荣
孤独不是影子
静吐芬芳是爱意
我爱的 活着
我不爱的 也活着
都在眼中
各自安好
美的不同境况

兰花的心语
季风赏读静好的诗《咏兰》
诗咏物而言志,说的是诗人通过对外界世物的描述,表达出自己内心世界的思想,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诗人静好的诗《咏兰》亦是一首短小精悍的咏物言志的诗。
初读此诗未觉特别,反而感到平淡无奇,没有让人醒目的语句,回过头来再看,却发现并不是那么简单,全诗是诗人精心构思,遣词布局而成的。其蜻蜓点水的语言,让我们的心湖荡起波澜,
首先从题目上而言,以一个"咏"字调动了我们的阅读经验,许多不朽之作闪现在我们脑海,诗人是有意在题示我们,审视其在借古法而潜入的新意,其次在物象上,选择了花中四君子之一的兰花,恰当的体现了诗人表意的心境,再次,诗人在语言上精简收敛,让人在意会上感到了其无用言传之意,读罢令人深思,且让我们边读边赏,
全诗共分五段,前三段皆以欲扬先抑的方式为诗人欲言的诗意铺垫。开篇诗人即以否定的语气出言"/身为草/叶无骨/,却得出一个言之其反的结果一一"長出春天的样子",第二段接着两个否定,是否定之否定,"/不眷浮华/不恋虚荣/,她不争不抢,不爱慕虚荣,过度到第三段诗由否定转入了肯定,是否定之否定的结果,"/孤独不是影子/静吐芬芳是爱意/,兰花开自山里,素有空谷幽香孤芳自赏之说,而诗人绕过俗语,说是避开争芳斗艳,居于静处幽然开放,一片真情全是为爱!
如果说前面三段诗人还是在用兰花说话,那么这第四段是诗人从花的后面走到前台,直抒己見,颇有大丈夫之情怀,是诗人想说而要说的话,
我爱的 活着
我不爱的 也活着
这两句话出现的有点突然,让我们猝不及防,诗人何出此言,究竟要表达何意?
都在眼中
各自安好
美的不同境况
读了最后一段后,我们恍然大悟。
我们曾在读过的咏物古诗中,见到的多是孤芳自赏或赞此而贬彼的诗句,而诗人静好在今天为我的所呈现出的诗的境遇与之有所不同,爱也好,不爱也罢,世界是不以我们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存在于这个大千世界,就不该以个人嗜好对待世物,要有博大的胸怀,容纳异同,取長补短,相助共处,才能创造出一个友好的环境,利于人们快乐的生活,正如梅兰竹菊,傲幽澹淡,各有各的芬芳,各有各的品格,以各自的风釆装点世界,而兰花不会以自身的幽雅空灵而鄙视梅的高洁傲岸,竹的虚心直节,菊的冷艳清贞,恰如诗中所写"/都在眼中/各自安好/美的不同境况/,这或许就是诗人以兰花自喻,借兰花所道出来的心语吧。
【诗人简介】
静好,原名王静,英籍华人。海外凤凰诗社副社长兼副主编,短诗原创联盟副会长,《短诗纵横》电子期刊副总编。作品散布在各网络平台及报刊杂志如《人民日报》《中国诗刊》等。曾获 首届世界诗人金桂冠大奖赛·传世佳作奖。资江文化传媒顾问,世界诗会瑞典总社总社长。
【诗评人简介】
季风,原名张忠軍,曾用笔名萌朦,海外凤凰诗社特约诗评者,编辑。1992年旅居日本,曾与友人创办文学杂志《蓝》。现为日本华文文学笔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