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地上凝固的诗行:雕塑艺术欣赏(11)
——《长江讲坛》讲座

色彩是美术的颜值,也是美的担当。
再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古代雕塑的赋色。
我们的先人很早就知道色彩的重要性,比如唐三彩。
河南的很多景点都卖唐三彩,我家里曾经也请回了一个,但很多人并不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唐三彩,买回来的很有可能是当地农民自己现做的“山寨货”。
为什么叫唐三彩呢?
说起来话长——
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的是五色,类似于音乐中的五音,也就是哆唻咪发嗦;在西方文化中,颜色是七色,音符是八个,也就是哆唻咪发嗦啦西哆。在汉语里有个成语叫“五音不全”,但80后学的都是八个音,基本上不存在“五音不全”的问题。中国江西是五音的发源地,在南昌湾里的一个叫洪崖丹井的地方,有一位中国音乐的创始人叫伶伦,他在那里修道,最后编了一本五音的中国曲谱。
唐三彩只是最开始的时候用三种颜色,黄、绿、白,实际上到后来用了是五种颜色(选用黑、褐、蓝)。所以如果唐三彩的色彩超过了五种,那就一定是假的。我想这比较容易理解。
我看到一些小餐馆的墙上挂有画,造型各方面也不差,但就是怎么看都很土。后来我就琢磨,我们中国古人所谓的高雅,应该类似于今天的极简,包括一些外国人也是这样认为,越简单的越好看。中国水墨画中最高雅的是黑白水墨画,一黑一白两种颜色,而餐馆墙上挂的那种画有多种颜色,杂乱而不好看。最高雅的画作一定是用最简单的一种颜色或二种颜色就能够表达,比如明末清初江西有位画家叫八大山人,为什么他的地位那么高?为什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他评为中国古代十大文化名人之一?他的画作特点其实也是极简,一般只有两种颜色,浓淡变化后又可以分出若干。但接受美学明确告诉我们,若要高雅,就要简单。有些人穿衣服好像显得很土,其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喜欢花花绿绿的颜色,这也会让人显得比较浮躁。
由此可见,色彩搭配真的是一门大学问。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