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兵马俑)
—————————————
大地上凝固的诗行:雕塑艺术欣赏(10)
——《长江讲坛》讲座

该讲到我们中国的雕塑了。也分两块:中国古代雕塑和当代一些著名雕塑。
中国古代雕塑主要分为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陵墓雕塑即墓道边上的石人、石马、石狗。春秋战国以前,王侯公卿死了以后是要用活人陪葬的,其中主要是活人奴隶。后来随着社会发展,渐渐就发现用活人殉葬的制度太残酷、太惨烈,因此就产生了一种陪葬的雕塑,也就是“俑”,比如秦始皇兵马俑。《孟子》中有记载,孔子曾说过一句话:“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后来毛译东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也引用了这句话,意思是最开始做俑的这些人,也一定会有后人效仿。
不过话又说回来,用俑陪葬与活人殉葬相比,无疑还是文明的一大进步。
宗教雕塑主要指菩萨像或大佛,绝大部分被保留在石窟里面,如我们的龙门石窟、云冈石窟,以及大足石刻等;而我们看得最多的宗教雕塑是寺庙里各种各样的观世音、如来佛、罗汉等等。
绘画界有一个概念叫“塑绘不分”,比如说有个骆驼,首先把骆驼的造型做出来,然后在上面绘颜色,这就是塑绘不分。
雕塑,大家已经有所了解,和绘画不同,所用的工具和头脑中的构图不一样,但是过去我们的古人不是这样,如果大家去看敦煌的石窟,就会发现里面做雕塑和画壁画的人是同一个。
一般的游客看不出来其中的奥妙,认为画是画,菩萨是菩萨,是两码事。实际上当我们知道塑绘不分的时候,就会意识到塑造菩萨的人刚好也是后面画壁画的人,手法相同,无非是用的工具不同而已。包括乐俑,也就是陪葬品,也存在塑绘不分的现象。
社会在进步,工艺也在进步。用变化的态度来判断美的呈现方式,相信更接近雕塑艺术的“自我样相”。
希望大家最好能够记住哦,什么是俑,什么是塑绘不分!这样,起码我们去参观中国著名洞窟时,不至于太“菜鸟”,不至于被那些“滿嘴跑火车”的“导游”忽悠得那样彻底。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