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中华当代文艺复兴之路要走多远
孙述考
2019.5.17日9时56分一11时33分作
中华文艺在当代要复兴,必须复兴,也一定能复兴!这是中国时代滚滚大潮发展的历史必然!我们有这个信心,更有这个决心!
中国当代以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为界,中华当代文艺之路已经走了七十年,现在仍在继续。我们这代人,要肩担起当代文艺复兴的历史使命,鼎力推动中华当代文艺复兴的愿想早日实现!

什么是中华文艺?所谓中华文艺,即在中华民族这一框架上,继承传统文化艺术衣钵,弘扬传统文化艺术精神,以史为鉴,以现当代为时代背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创造出的现代与当代广泛的文艺体系及其内涵的总和。
我们为什么要推动中华当代文艺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实现“中国梦”。而“中国梦”即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的复兴梦!而中华文艺的复兴是整个中华民族复兴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中华历史上,中华民族的文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多次辉煌过,创造出光芒灿烂的文艺硕果。这些文艺硕果,无论在太平盛世,还是烽烟四起的战争年代,都经过了时代的洗礼,经历了喧嚣与战火的考验。至今,时过境迁,仍代代相传,熠熠生辉。从中国有史记载来看,中国的文化艺术的这些辉煌成果,曾影响了整个世界,推动了整个世界人类文艺的进步!在世界人类文艺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迹!
近代百年的中国,有一段波澜起伏的时期。“诗人憎命达”。恰恰在那个不平凡的年代,在打破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的社会思想与文艺思潮的影响下,中国的文艺如同有了新的呼吸,有了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广阔的题材,因此,产生了中国现代文学上的高峰。所以,文艺是社会的反映,更确切地说,是社会矛盾、社会思想的反映。
“文革”十年,中国文艺从体裁和题材上走向单一。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文艺创作开始进入“百花齐放”的局面。也出现了中国文学第一个值得国民骄傲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但文艺的最高评判者永远是社会、人民与历史!正好像中国历史上的那些名家和那些家喻户晓的名诗、名词和名著,完全来自广大人民群众的口碑。真正好的文艺作品经得起历史的永久地考验!

中国当代出现的优秀的文艺作品,已为当代文艺复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要真正实现当代文艺复兴,在优秀甚至杰出的文艺作品的数量上、文艺作品思想的高度上,必须还要实现一个面上的、量上的突破,因此,需要所有文艺工作者扎根当代社会生活土壤,从当代社会土壤中吸收历史和当今的营养,深刻体验中国当代波澜起伏的命运,深入探讨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与社会与人民休戚与共,结合当今社会广泛开放的世界新的格局,深入发现与挖掘社会、与人们思想深处的那些丰富的内涵,切实地体验人性最深处的“部分”,使文艺作品无论从外延的广阔性,还是内涵的深入性与厚实性方面,真正地成为时代一面鲜活的镜子!成为当代生活真实地写照!这些文艺作品投放社会以后,能够引起广泛地思想共鸣。
当代社会,社会太平,经济昌盛,科技发达,国门开放,整个国家与民族融入世界奋进的时代大潮中去。中国与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思想互照,思潮碰撞,优势互鉴,为中国当代文艺的伟大复兴创造了优越的社会条件与氛围。因此,无论文学与艺术家们,要珍惜好这个伟大的时代,珍视这块伟大的土壤,为大家提供了物质与思想沉垫与思考的最佳的机会。

当然,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社会永远是喧嚣的,纷杂的。只要滚滚大潮不断前涌,潮水必然激越澎湃,泥沙俱下。而我们每个文艺作家一定要融入并适应这些社会现状,这不但不会成为影响文艺创作的消极因素,这所有的成分恰恰成为创作伟大而宏伟的文艺作品的最宝贵的积极因素,正是这些丰富的社会因素为大家创作出一流的、杰出的文艺作品提供了不竭之源!
中华当代文艺复兴之路到底还要走多远?其实,就看我们这一代人。只要我们这代有着深刻的历史经验、深入的社会体验和深厚的文学艺木修养的文学与艺术工作者,树立伟大的历史使命,树立明确的目标,敢于担当,矢志不渝,众志成城,中华当代文艺复兴的伟大目标就一定能够在我们这一代实现!让中华民族的当代文学在历史上突起一座新的高峰,树起一块新的历史丰碑!为中华民族与世界文艺宝库做出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并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卓越的历史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