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春风李花白
徐光惠
我不知道,自己是走进了美丽的桃花源,还是在一个虚幻缥缈的梦境。
我是在初春的一个清晨与观音岩李花邂逅的。当我看到它的第一眼,突然就有一种怦然心跳的感觉,像是遇到了心仪已久的恋人。那天飘起绵绵细雨,微微的有些寒意,可丝毫不影响我的一片春心。
进入沟口,环顾四周,就见一路上的李花开得热闹喧嚣,泼辣辣地无所顾忌。看那一枝枝的白,一树树的白,一片片的白,湿漉漉的白,晶莹剔透的白,层层叠叠,花团锦簇,如一团团化不开的云雾,霎时缭乱了双眼。田间地头、农舍边、沟溪旁,到处可见李树的身影,枝枝桠桠上全是那满树的李花,热情似火,将整个村庄装扮成一个娇羞的新娘,楚楚动人,风姿绰约。
李花怒放一树白,遥望疑是春飞雪。从山脚远远望去,山间芳草萋萋,雪白的李花漫山遍野,宛若天际撒下的飞雪,绵延整座山头,仿佛一片白雪茫茫的雪域高原。雨时下时停,漫步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置身于雪白的花海,愈发多了几分朦朦胧胧的诗意,如梦似幻。
一朵朵小花薄如蝉翼,仿若凝脂粉嫩柔滑,上面挂着晶莹的水珠。它们在枝头挤挤挨挨,簇拥着,不时交头接耳,竞相展露自己的芳容。还有一些花骨朵儿刚刚冒出头,犹抱琵琶半遮面,羞答答地打探着外面的世界。千树万树的李花枝枝蔓蔓,密密匝匝,将上山的小道挤了个水泄不通,稍不留神,它就会俏皮地挠挠你的发梢,或是亲吻一下你的脸颊。偶然一阵风吹来,暗香浮动,花瓣轻舞飞扬,飘飘荡荡,满地落英,夹杂着泥土的香,青草的香。一行的文朋诗友触景生情,吟诵起历代称颂李花的诗句来。
关于李花,历代文人墨客多有称颂。宋朝诗人朱淑真的《李花》诗云:“小小琼英舒嫩白,未晓深紫与轻红。无言路侧谁知味,惟有寻芳蝶与蜂。”诗句描写了李花的冰清玉洁,表现了李花的淡泊与高洁。宋朝诗人汪珠的《李花》:“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风。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赞颂了李花的纯净与孤傲。还有唐朝诗人贾至在《春思》中描写到:“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桃花红艳、瑰丽,李花素雅、含蓄,各有千秋,但一个“乱”字,却让桃花相形见绌。
站在山上往下看,那美更是摄人心魄,惹人春心荡漾。远看,有纵横交错碧绿的田野,黄灿灿的油菜花,粉嘟嘟的桃花,青瓦红房炊烟袅绕。近处,山间沟壑溪流淙淙,满眼飞雪,在薄薄雨雾笼罩下,俨然一幅水灵灵的山水田园画,浓墨重彩,相得益彰,而看花的人在画中。
记忆里,儿时的春天总是来得很早。樱花才谢,李花便来了。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过后,房前屋后便探出一枝李花来,起初还是那般单调,过一日,又有三两枝斜插在青瓦的边儿上。一觉醒来,在初春暖阳照耀下,千朵万朵的李花争先恐后地探出头来,在枝头袅袅婷婷,叽叽喳喳,叫醒沉寂的春天。整个春天,李花一枝独秀,技压群芳。
李花凋谢,嫩绿的叶子迅速占领枝头,不经意间,密密麻麻的果子便从枝条下冒了出来,一天天长大。到了端午前后,李树的枝丫被压得越来越低,一个个青涩的李子开始由青转黄,渐渐变得金黄饱满,晶莹剔透,吃起来果肉脆嫩,香甜可口。
在观音岩绵延起伏的青山绿水之间,有一条狭窄的青石板路,那是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驿道,也是古代大足至内江的必经之路,当年驿站、酒肆、马槽等一应俱全,曾是客商过往的繁盛之地。在千年古驿道的侧面,还隐藏着一条绵延千米的石崖,各种碑文、题记就刻于悬崖峭壁下,历代文人墨客纷纷在此立碑题记。题记碑刻或是描绘沿途所观所想,或是为官心得体会,或是人生哲理,内容非常丰富,与青山绿水浑然天成。
观音岩的千亩李树是乡亲们赖以生存的树。他们年复一年辛勤劳作,松土、剪枝、浇水、施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观音岩村青山环抱,气候温润,李树在阳光雨露的沐浴下,在乡亲们的殷殷期盼下,丰硕的果实挂满枝头,饱满圆润,口味清甜。观音岩李树吸引了八方宾客前来赏花摘李,不仅装点着村庄的春天,也让乡亲们收获着希望,过上了红红火火的新生活。
我没有走进桃花源,也不是在虚幻的梦境。回望观音岩李花林,浸润大地芬芳,让人远离尘世喧嚣,找回老家寻梦童年,化解心中浓浓乡愁。唯愿化作一朵洁白的李花,在生命的春天灼灼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