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江城的春天(外一篇)
梁征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这是唐朝诗人李白写下的诗句,诗句中的“江城”就是如今的武汉。这里有滚滚长江和奔腾的汉江水,这里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有着各自独特的美,我最喜欢江城的春天。
行走在长江边的大提上,迎着远方吹来轻柔的江风,我们看到的是春色满园关不住,花儿梯次渐渐开,樱花的红,郁金香的黄,一朵一朵开的那么娇媚鲜艳,令人喜爱和眼馋。还有那青草的绿,刹那间明朗温润欢乐起来,显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布谷鸟欢快的叫声,冰封河水潺潺的歌唱,一剪剪嫩芽的枝条,一丛丛微笑的野花,一只只欢跃的飞雀,交织出春日最美的音符。万物复苏,春风荡漾,春阳暖照,给人带来了祥和温暖和依依缠绵。
行走在江城的春天,我们沐浴在春日的暖阳下,把最真挚的祝福和希望撒遍大地,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彷徨和惆怅,点燃心中的激情与希望,为自己的心田播下希望的种子,共同期待秋日金色的收获。拥有春季,就会拥有花样心情。瞧,公园里,有孩童在奔跑打滚捉迷藏,大人们则在一旁,聊天散步看着山水风光。草地上,坐着的,躺着的,跑着的,一个个神清气爽,笑声爽朗,听起来脆的就像铃铛。春天的节奏总是如此轻快,如此亮丽,将所有的完美尽情绽放,将所有的快乐一网打尽!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行走在江城的春天,让人感觉这时风里带着春雨后的新鲜气息,夹杂着一些青草味,花的芳香味,醉了人们的心田。春风悠悠地继续吹拂,就像是母亲的手,轻抚着我们的脸颊。蓝天上的五彩风筝,自由自在地翱翔。
我站在华中最高楼——武汉绿地中心之巅,俯视着整个江城,不禁感怀,春天不待人,春花只爱有心人,春满江城,春光、春风、春色、春韵,都让我感受到人间最美是春天,春天最美在江城。在这个时候,让我们相约走进春天,携手并肩一路欢笑,一路高歌,带着真诚善良爱心,抛开所有的不悦,向着美好未来大步迈进。
《一年中最美的时节——春分》
有什么时节,比春天更明媚?有什么时节,能比春天更动人?这个时节叫春分,又叫“日中”“中夜分”等,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也是一年中最美的时节。
春分和秋分、冬至、夏至并称为“两分两至”,是二十四节气中四个最重要的标志性节气。春分时,太阳行至黄经零度,正当二月中,因为中分春天为两半,得名叫春分。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中写道:“至于仲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就是昼夜平分的意思。一年中,“阴阳相半的”日子每年有两个,一是春分,一是秋分。
春分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这是春雷与闪电交加的季节,燕子从南方飞来,在屋檐筑巢。燕子又名玄鸟,是上古殷商民族的图腾。据说殷商始祖契的母亲简狄就是吞了燕卵怀孕的,所以,殷人把燕子与吉祥和生育联系到一起,在每年二月燕子到来时,隆重举行祭祀高禖神的活动,保佑人口繁衍。
春分也是节日和祭祀庆典。古代帝王有春分祭日,秋分祭月的礼制。民间则在春分那一天扫墓祭祖,称为“春祭”。中华民族自古就崇拜着太阳,中国人喜欢红色的审美情趣就来自于对太阳神的崇拜。在过去,每到春分这一天,帝王都会率领群臣,对太阳神进行祭祀。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对于食物总是怀着一种特殊的情感,任何一个节日,总是会准备些特殊的吃食。春分自然也不例外。春分这天,不少地方都有吃太阳糕的民俗,寓意“太阳高”。太阳糕是用米粉做的圆形面糕,顶部装饰一只小鸡,这只小鸡并非一般的鸡,而是“三足乌”。神话传说中,太阳生活着三足金乌,所以太阳又被称“金乌”。在春分吃太阳糕,也代表了古人对于太阳的崇拜,和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春分到,蛋儿俏。”除了吃太阳糕,在民间流行春分这天竖鸡蛋的习俗。鸡蛋圆圆的,象征太阳。“春分竖蛋”在我国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每逢春分日,人们会选择一个光滑匀称的新鲜鸡蛋,在桌面上尝试把它竖起来,以此庆贺春天的来临。据说谁竖起鸡蛋,谁就一年运气好。网上不少帖子说这一天鸡蛋竖起来的比例远远高于平时,至于这与春分是昼夜平均两分是否有关,那就是见仁见智的事了。
春分正值春季的中间,阴阳平和,水波荡漾,春风盈袖,连阳光都带着氤氲的味道。春分后,天气一天暖似一天,春天进入春风和煦,春雨绵绵,花红草绿,人心舒畅,是踏青的好时节。踏青赏春的同时,也可以采挖野菜,放风筝……一切的明媚与动人,都化作这一年最好的颜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