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无香
陈亮
我的家乡乐山是海棠之乡,素有“海棠香国”的美誉。虽然是山水城市,没有广州花城的美誉,但诸如银杏、榕树等大型植被,丰满而富有,与海棠素朴高雅相得益彰。关于海棠,而最脍炙人口的要数苏东坡题为《海棠》的七绝了:东风嫋嫋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真是韵味无穷,堪称绝唱。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以壮志难伸,在嘉州驿(乐山古名)的驿站壁上见画有海棠图,睹画伤怀,感慨万端地发出了:“夜阑风雨嘉州驿,愁向屏风见折枝”(《驿含见故屏风画海棠有感》)的感叹。“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陆放翁称贊它:“猩红鹦绿极天巧,叠萼重跗眩朝日。”
真水无香,本意是表水,真水不在于显示自身价值,而能助茶发挥到极致,比绿叶红花之喻具有更高的境界。真水无香,应当看透一切功名利禄,远离一切世事纷繁,杜绝一切尔虞我诈,甘食粗粝,不染纷华,修美于内,探求天道。而这恰恰又属于“海棠无香”的品格。
唐寅《题海棠美人》 :尽东风满面妆,可怜蝶粉与蜂狂。自今意思谁能说,一片春心付海棠。海棠是一种花名。海棠无香的意思是形容一个人喜欢另一个人而对方反而喜欢别人,他的情感只为喜欢的那个人投入;而忽略了喜欢他的人。所谓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成为海棠无香。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在角落默默付出,没有人注意过,从来就不在意。只有如花似月迷人容貌而无半点才情的美女。同于有色无香。海棠暗恋去了,它怕人闻出心事,所以舍去了香。海棠,大概属于后者。
每天,我经过楼底的阳台,花圃里的一株海棠真是开得像一幅画,简直入木三分。虽然近在咫尺,但我没有也不会刻意去闻、打扰。我知道海棠是无香的,花苞正在悄然绽放,它让我失去了诗意,我知道——如果你要刻意的话,人生的风景就变得可有可无。但是,这株海棠,我虽辨识不出是垂丝海棠,还是西府海棠,铁梗海棠,但是它让我立马想起“墙内开花墙外香”,还有清朝洪升的《海棠春》:“ 流莺窗外啼声巧,睡未足,把人惊觉。〔老〕翠被晓寒轻,〔贴〕宝篆沉烟袅。”此时的海棠哪有半点占据有利江山的诡谲,它开在窗外,却招引着一只或几只不解风情的鸟儿,看它们情话绵绵、耳鬓丝缠。早晨起床,打开门窗,它就像一位寒风中站立了一冬的故友,正打开樱桃小嘴,在那里呼吸着新鲜空气,守候着春天的气息,那种轻盈而厚重,像被烟雾缭绕深锁,却冷暖自知。有时,它独立蒙蒙细雨中。东风吹绽海棠开,香榭满楼台,一曲敦煌词,却不动我心。海棠花美,何忍攀折采撷,坠了谁的金钗?踏花归去“香”满袖……
记得有一年初春,在万年寺内四处游荡。疲倦早已泛上额头,一种孤独愕然涌上心头。突然,只见海棠花开正盛,不禁游园惊梦般恍兮惚兮踏入园林。映入眼帘的竟然是郭沫若先生在一处碑上提的鎏金大字——“海棠香国”。顿时精神为之一振。乐山果然名不虚传、有口皆碑!以传奇《牲丹亭》而闻名于世的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写过这样一首七律《送陈仲道饷延绥归嘉定州》:海棠香尽归休晚,解道峨眉似远山。从诗中的“海棠香尽归休晚”句看来,在明朝万历年间,乐山的某个品种海棠是有花香的。归若不晚,香犹未尽,自可领略其清芬。如此佳卉,此后何时绝种,旧迹渺茫难寻,只给我们留下怅然若失的沧桑之感。
《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就用了断肠草形容爱情的凄苦:断枝海棠香无力,肠柔百回也枉然。花落流水愁更愁,断肠皆是有情人。一个人,并不是孤独,如果你喜欢,它就是喜悦,是意境,是海棠花里寻往昔,那往昔,处处是醉人的好光阴。
——试问海棠花,昨夜开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