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娘俩》又名《护身符》
小时候,跟着我娘,去走亲戚。近乡情切,乡亲们总是欢笑地问上一句:“嫩娘俩来的呀”?
是呀,俺娘俩来的。娘亲莞尔。
长大了,我带着我娘,去访亲。主家热情,他们居然也都是欢笑地问上一句:“你们娘俩来的呀”?
是啊~,俺娘俩来的。我笑着说。
小时候,是娘俩。而今,亦然是娘俩。心里面,突然有了种“爸爸去哪儿了?”的疑问感,也突然有了种相依为命的感觉。
数日来,我带着我娘,不知行了多少里路;拜访了不知多少个门。炎炎夏日,骄阳似火。我们娘俩,街边等车,檐下等人。路过街口,我娘总是拽着我的衣角,怕我太急,不顾安全。而我,总是嫌她太慢,不予理之。
我娘半生居家。虽近古稀,却还拥有着,她那个岁月里的年轻心态。说好听点儿,是步履稳健,思维敏锐。说不好听,就是个倔强的老太太。为此,家里家外,我们娘俩,没少拌嘴。
今又等车。的士司机师傅笑说,“天天有保镖跟着,你真幸福”。我娘颜笑:“是呀,他当儿里么”。
我闻之汗颜。皆说母凭子贵,而今老娘已然华发,而我却未能予以贵气。实在有愧。
有人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儿子就是娘亲的护身符。越思真对。
哇哇坠地,已制衡了封建思想,婆媳关系;小拳挥舞,就力挽狂澜,治住了酒爹粗语。身庭立步,已然晃在老娘身边,左右保驾。无论走到哪里,无论走到天边,只要有儿子在老娘身边陪着,她就踏实,她就开心,她就欢喜,她就自信,她就有底气。我是她儿子,她的护身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