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7日上午,到位于洛宁县城关镇寺沟村的大钟寺游览。信男善女熙熙攘攘,香烟缭绕,馨气弥漫,香灰满目,鞭炮悦耳。大钟寺内竟有孔圣人、道家祖师、释迦牟尼塑像,可见儒释道三教合一,外来佛教已完全和国教融合,走上了中国化道路。且不说有没有神灵,也不说灵不灵验,只要有一颗向善的心,想做善事,摈弃恶行,昔汉烈帝有言“勿以善小而不为”,人们习于善则善,向善、行善、乐善、施善,就是人们心理的一种升华道德的一种完美。窃以为,对磕头跪膝,烧香拜佛之人无可非议。但对想入非非之愿望却不能苟同。


关于大钟寺一些资料,据宋洛京永宁县福昌寺重修碑记载:此院唐旧名香积,太平兴国间,命改福昌之号。金重修福昌大殿记:大定二十二年十二月,福昌寺竹林院赐紫沙门福照建,明嗣毓撰,本县张棠书。另民国六年县志(171页)寺观载:在治北风翼山麓。唐贞观元年僧照公建,名香积院。宋太平兴国间改曰:福昌。有元大定年间、明宣德、隆庆年间重修碑记。又康熙年间重修碑。之后更名大钟寺。

民国16年,洛宁县长梁炳麟执政时,当年夏天去大钟寺行走,发现一胖大和尚袒胸露腹躺在床上抽大烟,梁问,现在是什么时候,你们出家人好生清闲!五黄六月绣女下楼,你非但不下地,还在这里享受!和尚答道:出家人不管红尘之事。梁说,出家人远离红尘,可你在抽大烟,大烟哪里来,钱从哪里来?它们不是红尘之物!钱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岂容你随意挥霍?和尚问,你是什么人?梁炳麟说,别管我是什么人,只要你在洛宁地盘,我就要管。次日,梁炳麟派衙役去捉拿胖和尚,那和尚已逃之夭夭。

据寺院看护老人张书栋讲,元时福昌寺香火特别兴盛,上寺下寺房屋一百余间,寺僧数十人隶属永宁县僧会司僧会,名气很大,曾给关林庙供奉银两。清朝改为大钟寺,民国时期反封建,冯玉祥部队将上下寺均扒掉,但保留了神像雕塑。1958年大炼钢铁,一万两千斤的大钟寺大钟和上寺下寺所有石碑被砸掉,毁庙时有一尊金佛(可能是镀金铜佛,据说生磨铜与黄金一样价格)被寺沟锁家收藏,后运往县文化馆。




而今,大钟寺又由香客集资,重铸大钟一座。撞钟一纪,余音袅袅,悠扬缠绵,可持续数分钟。苍茫的钟韵,在幽静的寺院里回旋,洛宁的历史文化随着钟声直升云霄,洛宁的巨变随着钟声飘入人们心中,洛宁人民坚定的向前步伐随着钟声越来越坚定,越来越铿锵。

作者简介:李念东,男,1948年生,洛宁县旧县村人,郑州一中毕业,先后在山村小学、乡镇中学、县城高中任教,中学高级教师,2009年退休,曾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文章数十篇,1996年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发行《李念东作品集》.(张宇作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