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车队,终于在太阳升到半空的时候排好了位置,前面白车开道,中间是婚庆公司提供的新郎新娘坐的黑奥迪。后面又是白车,十八辆披着大红花的小车和两辆大客车组成了喜庆的车队。舒的车是九号上面坐着舒的妻子,儿子,还有妻的二妹及二妹的儿子。最主要的是还坐着妻的爸爸,妈妈和开车的舒。
今天是舒妻子的小姨家女儿出门(结婚)的日子。一个月前舒就接到了大舅的命令,到结婚的那天把车开着,人都来。这命令层层下达,先是大舅发话给舒妻的爸妈,再有爸妈发给舒的妻,妻再命令舒,舒又告诉了妻妹一家。还是每家得带个孩子,孩子们正上学,可大舅父,二姨夫,小舅小姨夫一致命令必须带孩子,不然被男方看轻了说后辈没人。
舒的岳母兄弟姐妹六个,岳母是老大,安理说这事得舒的岳父说了算,可偏偏舒的岳父为人老实又不善言辞,慢慢的这兄弟姐妹们便三杰篡二位,小的开始发号施令了。舒的岳父又乐得少管闲事,慢慢的这老大反道成了小的了。这不从来到现在都没下车,说是:“我看着车,你们下去看看”于是舒就担起了老大的担子,陪着岳母,妻子,妻妹及两家的孩子们下车进了小姨家的门。也别说在小辈里舒还真是老大,因为妻子是小辈里最大的,所以舒夫以妻荣现在无疑是老大了。院里人真多,大人们看家具,铺盖,还有人在做饭,餾馍…小孩们有的拿着气球,有的放一两个鞭炮。各色的气球,零星的鞭炮声、人们的喧闹声。所有的一切显示着今天是个好日子。见过两个舅舅和几个姨夫,还有妻子的弟弟,妹妹,和她们的家人,舒这个大哥哥两包烟也散完了。看着一家人也没人问下自己的岳父,舒的心里都不太舒服了,于是舒让老婆和妹妹端汤拿馍送到车上让老岳父多少喝一点,不然路太远的。吵吵嚷嚷的装车,新郎新娘及父母合影,录着像,新娘上车,换鞋,梳头新郎也上了车。这时那早就围着车转了一圈的大挂鞭和早就摆好位置的六个大顿子笛音雷响了,可以说是雷声振耳。这时亲戚朋友们,乱七八糟的都上了车。舒也上车给岳父递了颗烟,然后打火挂档用点烟器点着烟,深吸一口再弹下烟灰,这才松开离合,车随着车队开始慢慢的加速,看到倒车镜框边的彩色气球不停的晃动,车里人也慢慢的昏昏欲睡,舒专心的开着车迎着朝阳追随车队而去。
一路上走庄过镇难免有人挡车讨烟吸,图个喜庆。这时便有压车的长者或者是说事人,拿烟撒糖,散花生,车外人们有说有笑有抢(花生,糖)有闹也真的是喜气洋洋…渐渐的车上正道,速度渐快当快十二点了的时候,一行车队终于到了婆家所在地。因为村里路窄车多,所以车便远远的停在男方家的胡同口,打k开车门就听到熟悉的豫剧“朝阳沟”选段。高音喇叭里那高亢嘹亮的唱腔,把婚事衬托得热闹非凡。迎客的端着茶盘,放着酒,烟,杯、盏。有人端盘、有人散烟、有人斟酒、还有人敬杯。开始舒几个人走的靠后面,大舅二姨夫,小舅大姨夫几个人模人样的走在前面,这一敬酒立马慌乱,不错,在村里哪见过这样敬酒的?人家先干为敬,干一杯你不喝,人家又一杯,不喝再来。大小舅,小大姨都开始向后怵,正好舒和岳父岳母到了,老岳父不喝酒岁数大没人为难,可舒就没办法啊,当舒抱拳拱手说开车的才躲过一劫。让酒图热闹,没人追究认真,客都进院,看院长十几米,宽近十米主房出沿,厦房车库带门楼,一式砖混结构,彩棚从台阶下直排到门外,桌椅酒席全部摆好,红棚下酒菜看着分外鲜美诱人,安排众人坐下,开始调席,新娘家新娘的长者都进屋坐上屋一席,这时大舅父小舅父,大姨家二姨夫都被大舅挑出去了上面,这次舒的老岳父也去了。主客落坐,其余的各个找座,舒刚坐下,正好看到老岳父从上屋出来了,一脸尴尬还有几分温色,赶紧把老岳父接来让坐下,问他怎么了?“没事,上边人多”实在的老岳父没有多说,舒找借口到上屋窗外看到,大舅二舅,几个姨夫,一个不少,个个人五人六的坐着,唯独老岳父坐不下?暗暗的舒咬咬牙“欺人太甚”总管这时候正好让新郎敬酒,,新郎新娘端着盘盏,端盅挨个敬酒,大舅主位头杯酒理当先敬,接过酒还没喝,总管把大舅拉过来说道:“咱这里小辈敬酒,长辈是要封红包的”看大舅脸色一变,“得多少?”“一个长辈一百或五十吧”。大舅当时放下酒杯:“叫我出去和老大商量一下”,“老大在哪?咋不让老大来这里坐上位?”。总管一句话,满桌人脸色变红,无人言答。
舒看到这里悄悄退下,对老岳父说了几句,老岳父便起身出去外边,说是找厕所去了。
这时大舅尴尬的来到这里问岳母:“大哥呢?”“不得劲去厕所了”,舒接话。“你们不吃饭出来干嘛呢?”这边人敬酒长辈得给封呢”“给封你们给个封都是了,现在都给封。”舒说的一本正经。“况且我看你们在一起都是长辈都掏个大封”。大舅尴尬的小声说:那你爸的…“我爸他也算长辈?他不是吧?他都没去上边坐上位。”“我爷爷去了,去了不够格被赶下来了”小妹家的孩子童言无忌,一句话声不大,全场静音。舒忙打哈哈,“没事大舅,到这敬酒时我爸不来,红包有我呢”

作者简介:清幽,原名吴汉伟1968年瑞7月生,初中肄业。一生因没完成学业为恨事。酷爱文学,读过大量的文学作品,我只是想写我的世界,我的感觉,还有真实的我和我纯朴的朋友们。我生于贫困,长在穷家,故乡是我站起来,是我迂回学步的地方。这里有我的喜怒哀乐,有我的兄弟姐妹和父老乡亲,还有我常眠地下的亲人。我早就想写,可是我感觉到写故乡,这支笔好重,好重,重到我提不动,挥不起。我怕,我怕我一不小心把我心中的美好写糟了,把我的父老乡亲们写的不出重了,不优秀了,不完美了…所以我不断的看书,不断的吸收知识的养料,丰富着我自己,我想会有那么一天,我会写出«我的家乡那个画一样的地方》和«家乡的父老乡亲…善良纯朴的中国脊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