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里来了大汽车
作者:赵杰
现在出门,街上到处是大大小小的各式汽车,可以说是车满为患。但在改革开放前,汽车可是稀罕物,特别是在农村。我现在还清晰地记得改革开放前夕在村里第一次见到汽车的盛况。
那大概是一九七七年夏天的事了,当时我是俺村学校的学生。那天中午放学后,我和小伙伴们走到村东头,看到一帮人围着一辆黄绿色的卡车看稀罕,一下子就忘记了饥饿和疲劳,一边箭一般向着汽车冲去,一边兴高采烈地大喊着:“大汽车、大汽车!”
冲到汽车旁,就闻到了好闻的汽油味儿。我们激动且争先恐后地看着、转着、摸着、赞叹着,恨不能把整个汽车吸到眼里,吞到肚里。在地上围着汽车转了几圈,研究欣赏了一阵子,一帮孩子们又你撑我,我拽你,爬到了后车厢里,站在车上,大家不再满足于摸摸、看看,你推我,我拉你,兴奋地蹦跳,大声地喊叫,一个个都陶醉于拥有大汽车的满足当中。在车厢里疯了一阵子,大家又陆续从上面爬下来,去观察探索车头的秘密。尽管知道司机楼儿(我们对驾驶室的称呼)的门上了锁,小孩子们还是一遍遍地把门把手拧了又拧,拉了又拉。跳起来往司机楼儿里看一眼是根本不过瘾的,大家又互相结伙,你先骑我脖子里往里面看,我再骑你脖子里看,一次看不够,反复骑上去看。
经过打听才知道,这辆汽车是俺庄东头一家人的外地亲戚开来的,是一辆平头的轻型卡车,后面车厢上面还加装了搭棚子用的拱形钢筋骨架。但当时在我们眼里,这辆车就是一辆大汽车了。
看足了,摸够了,大家又围绕汽车展开讨论:议论着汽车的两个前大灯能照多远,有的说跟家里的三节手电筒差不多,有人立马反驳,说这汽车灯能照四五里地远;议论这辆汽车有多大劲儿,有的说能抵十头牛,有人立马反驳,说二十头老牤牛一起上也抵不上它;议论这辆汽车值多少钱,有的说能值十万块,有人立马反驳,二十万块也买不来,光是那俩大灯也值五六万呢。还议论了这汽车和兔子哪个跑得快,汽车和轮船哪个跑得快等等。议论渐渐变成了打嘴仗,大家争得脸红脖子粗,谁也不让谁,谁也说服不了谁。
该吃午饭了,喊人的家长们三三两两的过来了,但汽车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大部分孩子都坚决拒绝回家吃饭,揪耳朵、拽胳膊都拉不走。无奈的家长们只得把饭送到汽车旁。
到了该去上学的时间了,大家都舍不得离开汽车。最终,几个大人一块去找开车的师傅求情,央求他开着车把孩子们拉到学校去。师傅爽快地答应了。眨眼间,大大小小的几十个学生娃子就欢呼着把车厢挤满了,大家你扶着我,我抓着你,像窖白菜一样立在车厢里,司机师傅反复提醒大家要站稳扶好。车开动了,大家又是一阵欢呼,那感觉真跟平时坐架子车不一样,但又难以言表。车子驶上了村前的公路,凉风飕飕的,路两旁的白杨树飞速地冲过来又飞速地向后退去,繁茂的枝叶似乎就贴着自己的头脸冲过,大家不停地尖叫着,把脖子缩了又缩。
汽车很快开到了学校大门口,我们幸福地从车上爬下来,收到了外村同学们众多羡慕的目光。汽车离开时,一大帮同学又追出很远,很远。
几十年过去了,现在每每看到大街上川流不息的汽车,我就会想起这幕往事,就会对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感慨万千。
———————————————————————都市头条热诚欢迎大家投稿,体裁、题材均不限,诗词、散文、小说、新闻、评论、随笔、书法、美术等作品都行。但不得含有违法违规内容,不得抄袭剽窃,文责自负。同时也欢迎商家刊发广告和进行商务合作。欲投稿或发广告等请加微信:mfw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