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地上凝固的诗行:雕塑艺术欣赏(1)
——《长江讲坛》讲座

大家好,今天我要讲的内容是“雕塑艺术欣赏”。
大家都知道,历史上雕塑艺术并不是我们中国艺术的强项。与现在不同,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中国,基本上没有自己的城市雕塑。
上世纪末,与朋友们一道,我主持出版了《二十世纪中国城市雕塑》一书,知道了有关雕塑的一点abc。
《长江讲坛》有约,便拿到这里来与大家分享了。
雕塑是大地上的诗行。窃以为了解雕塑艺术对提高我们的生活品味是非常有益的。
十九大报告里提到,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到2020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日子过得很快哦。2020年,就是明年了。
小康社会是什么样的社会呢?
在我看来,应该是绝大部分人衣食无忧,而不像过去那样吃了上顿没下顿。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当所有人都脱贫之后,我们的生存状态就会面临着一个巨大的转变。李鸿章认为晚清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按照这种说法,那么2020年我们可以认为是中国五千年以来的大变局。
五千年来,我们民族一直在为了温饱而奔波劳碌,小康社会实现以后,我们应该就不会再有这方面的焦虑了。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的生存在满足了温饱后,会到达另一个境界。丰子恺先生曾将人生分为三层楼,即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灵魂生活。傅佩荣先生也在长江讲坛做过讲座,他讲的是身心灵,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谈清楚不容易。
因此我在这里就只谈其中的两点——肉身和精神。
人有双重生命,一个是肉身生命,另一个是精神生命,也叫灵魂生命。解决了肉身生命的温饱问题以后,人就会自然地关注到精神世界,相携着集体登上第二层楼。一般来说,精神领域也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就是艺术,也是精神领域中最低端,同时也是与肉身生命联系得最密切的一部分;第二部分是哲学,最后才是宗教。
这里不谈哲学与宗教,只谈跟我们结合得最紧密的艺术。
让我们从带有“強迫你接受”的雕塑艺术开始。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