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平遥
王南海
屈指算来,我已经连续七年去游览平遥古城了。每年春天,我都像与老友约会一样,都说七年之痒,但我依然专情于此,相约古城。
平遥火车站出来左拐,步行大约15分钟就到平遥古城了,淡淡的雾霭下雄伟、古朴、厚重的城墙展现在我的眼前,亲切又熟悉。护城河边的嫩柳已吐绿,随风摇摆,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初春,万物复苏,急切地要把严冬抛之脑后。
步在护城河畔,看着这斑驳的城墙,遥想着厚重的历史,耳畔仿佛响起当年晋商云集,车来车往的繁华吆喝声,抑或兵马厮杀,硝烟弥漫,攻防守城的一场场动人心魄的战役。
在古城的北门,我看到被拆迁过的一大块平地,好像将用作绿地,真为平遥人的远见叫好。从西门进入,往日熟悉的门店有的已经换了主人。不过,卖推光漆器和冠云牛肉的商家还是显得有些饱和,满大街的车载DJ伴着敲打着的手鼓,节奏鲜明,简直成了平遥的一道风景。姜糖店的老板当街扯着万仞千般的姜糖,在老板的吆喝声中,我品尝了一块,姜味中夹着甜丝丝的味道。生活就是这样,忆苦思甜,不忘根本。
在明清街的最西边,原来两家卖各式背包和前卫饰品的店已经消失了,多少年了,古城的人和事随着时光,也不停地更迭着。在一家名为“红布绿花朵”的店前,我看到招牌上写着一行字:“如果不旅行,永远是本地人。”可以旅行的人,也许是幸福的。行走古镇,古朴与现代水乳交融的时空感,会让人思绪万千。那个将自己涂抹成铁人颜色,装作收帐伙计的人;那个穿着明清衙役的衣服,每晚“当当”地敲响铜锣的人,配上古朴的门楼、雕花的石墩,人仿佛穿越行走在明清的场景里。
每每到平遥,我都会光临那间熟悉的客栈,多年间的定时到访,和老板娘也熟悉了,她甚至能直接称呼我的姓名,攀谈间如老友相逢。只是,一年又一年,老板娘更加苍老了,不免慨叹,时光都去哪儿了?
记得有人说,时光是记忆的橡皮擦,可是时光注定会留下些什么。古城正在演绎着 “又见平遥”情景剧。有一场戏名为“镖师死浴”,演的是镖师在出行前用自己家乡的水洗一个热水澡。他们希望能用这些有灵性的水为自己驱除灾害,镖师静静地躺在浴缸里,放下所有的牵挂。洗完澡就可以走镖了,押镖的路上希望一切顺利。其实,镖师们也是千回百转、惆怅万千的,离开了家,离开了心爱的女人和可爱的孩子,那种有些生死离别的感觉是常人所不能体会到的。
朋友说,有浙江人的地方就有温州人。那么我要说,有铜钱的地方就有平遥人,或许我们只听说了晋商的聪明、财富,有谁知道他们背后付出的艰辛,经历的磨难?
“中国古都,是把历史浓缩到宫殿;而古城平遥,是把历史溶解于民居。” 古民居是平遥古城的文化精髓;平遥古城,那不只是一座古城,那是当年财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又见平遥,一座百看不厌的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