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贵”的白兰花(外一篇)
杨丽琴
喜爱花,大概是女子与生俱来的天性。
闲暇之时,喜欢逛一逛花市,却因不谙花艺,只买一些吊兰、绿萝、芦荟之类好养活的花草,而对于那些娇贵难养的花草,从来只抱着一颗欣赏的心,饱一饱眼福,看着愉悦心目,却没有买回家养的勇气。
偶然的机会,在一个花草小摊前,见一盆白兰花在花花草草中鹤立鸡群。枝叶疏朗,玉树临风,那些翠绿的叶子上滚动着一颗颗晶莹的小水珠,一阵微风拂过,叶片上的小水珠闪亮亮地滚落下来,好似一双双亮晶晶的眼睛在向我调皮地眨着,枝叶间的那几朵翠绿小花苞,如小儿大拇指一般,圆鼓鼓的,让人心生怜爱。多么娇柔可人的小花呀,清新淡雅,不事浓妆艳抹,浑然小家碧玉,不正和我的小脾气吻合吗?我是一个感性的人,虽然认知里,白兰是一种比较娇贵难养的花,但那一刻,我竟有了将它带回家的冲动,问了价格比较合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花盆是那种简易塑料皮的,有些不相配。不过,卖花的人说:春天是适宜花木移栽的季节,那时候可以换上我喜欢的花盆。
我满心欢喜地捧回这盆白兰花,将它放在阳台墙边显眼的花架上。没过几日,原先翠绿的小花苞就露出柔和的乳白色,白兰花要开了!一个晴朗的早晨,我在晨风中伸着懒腰踱到阳台,远远地,就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哗,原来白兰花开了!几朵白玉般的花儿俏立在绿叶中,素雅、娴静、超凡脱俗。
在白兰花绽放的日子里,我每天都要看几遍才出门,慢慢地我开始依恋起这位新朋友。不开心时,走到它的面前闻一闻花香,倾吐心里的郁闷,它也成了最知心的朋友,静静地聆听,连花叶都不颤动一下。每次忙碌了一天回来,推开家门,满屋清雅的香气扑鼻而来,冲淡了我心头的浮躁,一扫我满身的疲倦。每天晚上临睡之前,我都会跑到它的面前,轻轻嗅一嗅那淡雅的花香,带着清雅的香气入眠。
我常常忙里偷闲,到阳台给白兰花浇水、施肥,看它的花又开了几朵,谢了几朵,可是,在一次浇水中,竟发现本来翠绿的叶子却焉焉地垂着,有些叶子的边还打着卷儿。我有些紧张了,急忙上网查询白兰花的生长习性,发现可能是水浇得勤了。于是,我按照网上的方法给它排水、松土。白天把它放到太阳底下晒,晚上端到通风处干燥。经过这一番紧急抢救。几天后,白兰花又鲜活起来。
第二年春天,买花盆移栽时,考虑到白兰花生长的环境和以后发展的空间,我特意挑选了一只漂亮的陶土大花盆,小心地将白兰移栽进去。然后像平时一样浇水施肥。一段时间后,白兰花青青绿绿的叶子却好像受了打击似的,没有了之前的精气神。我想,可能是我移栽的过程中伤了白兰花的根气,等再将养一段时间,它慢慢缓过劲来可能就好了。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白兰花不但不见好,整个春季还只打了两个小花苞,而且还小了许多。那些有白兰花香气陪伴的日子,让我等了漫长的一个春天也没有到来,我很疑惑:我的白兰花怎么不长了?后来,在向一位有花木常识的朋友请教后,我才知道,花草也是有灵性的,我的花盆太大了,让白兰娇小的身躯有了“怯意”,从而,阻碍了它的正常生长。
我重新给白兰换上了与根盘相般配的花盆,细心地照料,两个月后,白兰的枝叶开始转青吐翠,枝头还生出嫩绿的小尖叶来。
一季花谢之后,我给它松土、施肥、浇水,希望它茁壮成长。但在一个周末的上午,我在阳台上看书、赏花,却吃惊地发现白兰靠根部有两片大叶子已经萎黄,随时有掉下来的可能,其他的叶子也无精打采地耷拉着。而那些吊兰、绿萝之类,我基本疏于管理,却蓬勃着丛丛绿意。心里不禁有了一些“怨气”,白兰终究就是娇贵的,我如此精心地照料,它却常常命悬于岌岌可危之势。
我对自己的这盆白兰花有些担心了,再一次逛花市时,在一位摊主的摊位前见有一盆绿意盎然的白兰,我惊奇于这盆白兰长得好,便与卖花人聊起了养白兰的经验和心得。这才知道原来白兰花并不“娇贵”,和一般的花草一样好养,只是我没有掌握它的生长习性及自然规律,施以不当的管理,才使白兰历经了诸多 “周折”和“磨难”。
因了对白兰的偏爱,我给予了过多的关注,可以说达到了溺爱的程度,反倒让她承受了过多的折磨。原来,我们心中的爱,只是一厢情愿罢了。有句话说的好: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万物如此,爱亦如此。
《花开花落,几许柔情》
窗前夜读,阵阵凉风透窗而入,忽觉有细细的清香扑入鼻息,萦绕不去,清月下,院子里的花儿静静地开着,红的扶桑,白的月季,黄的文心兰,粉的三角梅,一朵朵,一簇簇,一盆盆,烂漫,芬芳……
想起那个卖花的老人,小小的花市里,老人的花品种不算多,但每一盆都枝繁叶茂,体现着花的主人精心细致。因为价格相对便宜。所以,常去老人那儿买花,也常向老人请教养花技术。
老人摊位旁边坐着一位衣着清爽的老妇人,就那么静静地坐着,从不插手卖花的事儿,她的眼里闪着深深地迷惘,好像空洞无物。但看老人时,不自觉地会流露出一丝温暖的柔情。看那神情,我猜想:她可能是老人的老伴,但为何那般的一副若即若离、置身于事外的模样呢?
一次,为挑选几盆喜欢的花,去了老人的家里。这是一片位于城乡结合部的自建式房屋,老人的院子里有大约一亩地的花圃,打理得井井有条,踏进院子就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
选好了花,坐在花圃边休息,老人招呼老伴端来两杯茶水,说:“喝吧,这是我老伴自制的花茶。”我轻轻地抿了一口,品味着,一边看观察他的老伴,正是那位妇人,还是一身清爽的衣着,而且看起来显年轻,不由得赞了一句:“阿姨好漂亮!做的茶也特别好喝!”听了我的话,老人显得特别高兴,可能是觉得找到了知音,他看着花圃,说起了他的“花事”。
以前,老人和老伴在一个工厂里上班,那时的老伴是他们的厂花,为了博得她的芳心,经常给她送花,但每次她只是笑着接过花,然后,不声不响地插在宿舍的花瓶里。花瓶里的花换了一茬又一茬,老人始终没有得到一句准话儿。又一次送花时,老人说,如果能嫁给他,以后天天给她送花。她开心地笑了起来,调皮道:“不用天天送,只要给我一片花园,不是天天都有花了吗?”
后来,她就成了他的新娘。工作,生活,孩子,家庭,他没有再给她送花,她也没有再提花园的事。
三十年的光阴,就这样从指缝间悄悄地流逝,孩子成家立业了,他们也到了安享晚年之际。忽然有一天,老人发现老伴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焦虑、多疑,为一点琐事都纠缠不清,有时,还莫名其妙地跟外人吵架。去看了医生才知道,老伴患了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老年痴呆症”。
他带着老伴回到了这里的老家,将后院打理了出来,种上了花草。谁知,花儿长得好,也越开越旺。老伴说,拿去卖了,让花儿找到更多喜欢它的人。那时的老伴还时有清醒。渐渐地,他发现:老伴只认得他和这些花儿了。
现在,他每天上午和老伴吃了早饭,就陪老伴去医院做康复治疗,周末早晨去花市卖花,其他时间,就侍弄侍弄这些花儿。日子简单却很幸福,平淡却也惬意。
老人和我慢慢地叙聊着,他的老伴在花丛里开心地来回穿梭,时不时看一眼老人,眼睛里有几许羞涩,几许柔情……
今夜,清风晓月,花香嫣然。岁月流光婉转,只愿时光静好,花开花落,几许柔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