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株向日葵般的女人(外一篇)
杨晔
第一次见面,杉便口若悬河。我很欣赏她的开朗。
我微笑聆听,她更是滔滔不绝,偶尔会停下来询问我的意见。她说她喜欢唱歌,尤其在公共场合,她经常参加文艺汇演,社区之类的演出,现在正筹划参加央视的一个节目,为了有机会选拔上去,她特意请了声乐老师。她坦率地说老师认为她的唱功很一般。“但是为什么大家都喜欢我唱的歌呢?”她歪着头问我。没等我回答,她又不停地讲起她参加过的演出,她说她获得的掌声甚至比歌舞团专业演员还要多,按理说他们唱得更好呀,这是为什么?她又一次问我,我说或许是你有亲和力,你唱的更接地气,他们唱功虽好,但是或许曲高和寡了。她拍掌大笑,对,就是这个意思。
接着她又讲起自己是怎么开始写作的。她兴奋地告诉我,初二的时候学校作文竞赛她荣获第二名,校长亲自颁发的奖状。她满眼都是喜悦的光芒,如若回到当年的领奖台。她获奖作文题目是《向日葵赋》。她说最喜欢向日葵,因为它总是向着太阳,总是渴盼阳光。可当时她的母亲并不支持她,总让她干农活,尽管别人提醒母亲她的女儿很有文学天赋。后来参加工作,因为嗓子好,她总是参加各种演出,渐渐地冷落了文字。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位特约记者的朋友让她代写稿件,被编辑相中,于是她又开始接近文字。她认真能干,后来报纸曾经为她开辟了专栏。在后来又应聘到省级报纸的特约记者。
她说她要写一部小说,把自己的经历都写出来,然后她又问我,你说能行吗?我肯定地说,怎么不行,你有阅历,有激情,一定没问题的。她又开心地大笑起来,她说我妹妹总说我没有做成的事情先说出来是吹牛,你说是吗?我摇摇头,不是的,你之所以先说出来,不是炫耀,而是在潜意识里寻求一种督促和动力。她用力地击掌,认真地点点头。
看着她幸福满足的样子,我也很开心。随口问一句,您这么优秀,您的孩子一定错不了。她忽然不语了沉默片刻,平静地说,我和您一见如故,其实我并没有和其他人更多的谈起我自己。你也许根本猜不到,我儿子是自闭症。我很惊讶,安慰说,没关系,可以治愈的。她默默地摇摇头,都25岁了一直在治疗,花了很多钱,没有用的。
我说那也许你多陪陪孩子更好,她说是呀,我总陪我儿子,带他出去散心。或许你精力应该更多些给你的儿子。我委婉地说,比如说你不去参加什么节目选拔,也许时间会富余的多。不,我一定要参加,你知道我为什么必须参加并且争取选上吗?因为两个赞助商承诺如果我能成功,他们会投资成立一个自闭症孩子基地,到那时,很多自闭症孩子就有了归宿,不必受社会和学校其他学生的歧视,然后我们聘请专业老师教育他们,他们一定会恢复的很快。她的目光刹那间坚定起来,而且充满了希冀。
她又说自己的亲大姐,对她特别好,但是前几年抑郁症自杀了。她说事实上自己也曾经抑郁过,很痛苦,但是终于走出来了。所以她爱唱歌,她更爱那些听完自己歌声很开心的听众,她说她爱写作,她更爱通过文字宣扬正能量。
凝视着面前的她,我忽然看到一株向日葵,沉默隐忍地度过一个又一个黑夜,却又一次又一次地高傲地昂起头,努力不懈地追随太阳的方向。
《素心如棉》
小可大学没毕业,因专业成绩优秀,被大公司提前录用,这意味着他毕业就将有一个条件优越的工作。当有人向他讨教经验,他淡淡地说,因为有一株含苞的棉花种植在我的心底。
读高中时,他从农村来到城里,顿觉眼花缭乱。去网吧打游戏,看动漫书,后来他向父母要钱,撒谎买参考书,买来二手手机。他自信地以为自己在学习之余,有些课外生活是应该的,同时也弥补一下从前的枯燥时光的遗憾。很快他的成绩直线下滑,班主任把他的情况反应给他的父母。
暑假回家,母亲对于他在学校如何只字不问。只是让他陪自己去棉花地干活。此时,正值棉花盛开的季节地里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母亲收拾好就下地了,一言不发,毫不留情地把一些枝枝蔓蔓掐下来丢在他拿着的袋子里,很多枝蔓上开着羞赧的棉花。他有些着急了,因为家里的多一半收成要靠这些棉花,可是眼看着母亲把能结成棉花桃花都扔掉了,那得少结多少棉花呀。
他以为母亲生气了,终于忍不住去制止母亲,母亲却说,傻孩子,这些不去掉,秋天就一个棉花都结不成。那怎么可能,他狐疑地看着母亲。母亲指着眼前的一株棉花,你看这些枝枝杈杈的,上面开了很多花,那都是不能成气候的,反而夺取很多养分和水分,影响了真正能结棉花桃的花。如果不去掉它们,现在看着花开鲜亮,到时候,棉花桃一个也长不住,就是长住了,也长不成,到了秋天只是青瘪的棉花桃,别说等它咧嘴出棉花了。
那天从地里回来,他思量了好久,他明白母亲的意思,母亲不会讲什么道理,一辈子就只和棉花打交道,但她最懂得怎样种出最好的棉花。她是在告诉自己,心也别太花哨了,否则什么果实也结不出来。
从此以后,他专心学习,考上大学后,钻研所学专业,心无旁骛。因为他懂得只有素心如棉,才能绘画出精彩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