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娘在,家就在(组诗)文/海河云鹰(天津)
一个说走就走的旅行
带远城市星辰
可知道
追逐星辰的背后
还有后半生
追着你的一双目光
这个人就是乡下的娘
在炕头
掐指算儿的归程
这个人,就是
数青丝变白发
养儿女长大的娘
有娘在,儿的脚根
就茁壮
莫只顾往前闯
回头望一望家乡
娘在炕桌
正为儿端上一碗热菜汤....

《儿离故乡娘不舍》
儿要离开故乡时,吃过糠菜的娘
把舍不得吃的烧鸡,一桶花生油,红枣,还有连夜煮出的一大锅鸡蛋
塞进了麻袋
娘生怕我不带回津
把袋口砸一圈又一圈
直到解也解不开
父亲走后,娘独自一人生活
习惯了从村头向远方嘹望
习惯了下地除草,收割玉米,打猪草
习惯了在土炕头缝衣做被
习惯了烧大锅,煮饺子,贴饼子
习惯了把我每年带回家的毛巾攒着
看儿子脸面是否干净
习惯把儿子带回去的废纸
装订成一摞画册子
娘年轻时能干,现在心也不老,
村里锣鼓响
身子骨就活了起来
腰扎红绸子,手拿绿扇子
直扭得夕阳红脸上彩
扭不完的岁月如歌,在娘
皱纹的小河里弹唱
直弹得头上的白云飘流下来
飘流下来
俯向我热烈乡思的爱
直弹得叶子不停地拍手
树木不停地鞠躬
画纸上的鸟声响过去,天上的星星亮起来.....

《娘院里的月牙》
今夜一吨夜黑下来
砸不灭
窗口的灯光
仰望一弯月
从枣林上空升起
像一艘小船
荡起枣干里一圈圈
岁月的涟漪
播放儿时竹杆打枣
快乐的时光
今夜,半个月牙
升起
不用担心
另一半咬掉的月牙
它己长到
我的手指甲
正好合成一轮圆
一如母亲院里的红枣
甜透爱的心声.....

《一碗腊八粥》
一碗腊八粥
挟着白雪煮过梅花的
香气
顺着碗沿爬上心尖尖
此刻,如果你
感到身外有些寒冷
一朵桂花,一颗红枣
探进心口虚寒问暖
喝上一碗八宝粥
年味从头顶冒出来
一些儿时的记忆
随着碗里的小米跳出来
娘让我喝完腊八粥
看腊八狗
在村东的打谷场上
蹓跶半天没看见
只见儿时的自己
穿着开裆裤
累得像小狗一样喘息....

《娘在炕头给儿打手机》
娘在炕头打手机
对儿子说
卖菜回来了吗
温暖的话让我幸福的流泪
九十多岁的老娘
挂念风雨中卖菜的我
眼里闪过一根根娘的白发
像一面镜子
照亮儿心中的角落和生命的源头
多年在外闯荡
一次次梦回土坯房,泥土院
推开木门
感受屋里的朴素,祥合
感受房顶的炊烟
被娘当成扭秧歌的绸子
舞远家乡欢乐的河水
多希望
回津的路长在娘的脚上
沾满泥土的味道
跟着娘割地里的杂草
免得它们与山芋花争夺阳光
和肥料
多渴盼在家乡
与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枣林
来个拥抱
与坡不见坎下见的小草促膝谈心
谈一谈在外多年
功名利禄视如粪土
过一天放一天
不让日子蒙尘
始终用娘的歌声一次次
擦亮儿心灵的天空.....

《娘说不爱吃海鲜货》
娘说不爱吃海鲜货
你们半夜
二三点上菜挺辛苦的
别乱花钱
我认真听了娘的话
可儿媳不听
一意孤行给娘买了螃蟹
水蝎子虾仁
让我用快递寄回老家
弄的我这个当丈夫的
也没办法只好尊旨
儿媳是家里的功臣
儿媳给儿子
做出孝敬老人的榜样
也让我明白
尽孝不能等不能都听娘的话
娘说身体很好,不疼
可娘抗日时期打过石膏板的小腿
明显有过一道伤口
娘说不想儿
可儿回家盖过的被褥
原封叠在炕头东角
一股幸福的暖流涌上心头
看九十一岁的娘穿着
朴素的红袄
从屋里走出来
无不散着温暖的光芒
照亮儿子的脸庞
也让儿媳的孝心绽放的
更加美丽
让儿女生命充满无尽的母爱.....

《今天上午,开机纳福》
今天上午,打开手机
迎春接福
从视频透出娘的笑声
带着满院绿色的清新
吸上一口
浑身疲累减轻
问娘吃了啥
娘说油煎馒头干
就着金黄的玉米粥面
听娘一说
我嘴角沾满了米粒粥
怎么咂摸
都是娘的味道
散着故乡的香甜
这味道,跃过墙头
引来姐姐路过我的眼眸
看到姐姐满面红晕
也把千里之外弟弟的肌肤
映得十里春光
因为娘在身旁,儿女的心
开出幸福的花瓣
围的娘舞蹈着绚烂.....

诗人简历
海河云鹰,本名:孔德云。1964年1月生于河北献县。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宁古塔作家》鉴约诗人。现居住天津。曾获全国诗歌、散文大赛特等奖、金奖、银奖十几次,曾发表诗歌及散文5000多首(篇)并入选《天津百年诗选》等多种选本。中央电视台《行进中国.精彩故事》栏目组、中国天津国际电台、杭州电视台等多家电视台曾录制专题片,被誉为“菜摊诗人”。现任《天下诗网络》编辑部主任,《诗典》编辑。微信公众平台《德云诗苑》总编,《斑竹文学选刊》诗歌编辑。著有诗集《咸太阳》。天下诗网络《诗典》第一部、第二部副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