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金刚钻”也揽“瓷器活”
乔兆军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大概意思是说,在做事之前要先掂量掂量自己,量力而为,不做超越自己能力范围的事。
话虽如此,但换个角度想想,人还是需要有一点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的,成功并不是树上的桃子等你来摘,如果硬要等到各方面条件成熟后再行动的话,那么,等一切都弄明白时,你也就失去了机会。这个世界上,偏偏感动我们的,是那些明知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仍能尽力去做的人,这不仅是一种挑战,更体现了一种信仰与使命。比如文天祥明知有去无回仍义无反顾地赴元军军营谈判。谭嗣同明知留下必死仍不肯亡命天涯。再比如孔子游说诸国,明知统治者不会采纳其意见仍然为之。
回到现实生活中,金刚钻遇到瓷器活,就像爱情里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是一种缘分。这种恰到好处的几率其实并不太高,通常情况是有金刚钻的本领,却遇不到瓷器活,或者有瓷器活也不给你“揽”的机会。再者是瓷器活常有,自己总认为能力不匹配,条件不充分,没有“接活”的勇气,白白在观望与等待中空耗时光。
积极的方式应该是,没有金刚钻,去试试瓷器活,又何妨呢?揽了活,再借助各方面力量,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已,达到“揽活”、“找钻”两不误。第二种,手中“有钻”,还得主动“揽活”。要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要求,酒香还怕巷子深呢。不然,空有一身本领,没有施展的平台,实现不了抱负与自身价值,有“钻”与无“钻”何异?
当年罗永浩只有高中学历,但他坚信自己的能力,毅然向新东方递交了求职信。试想如果罗永浩当年认为要把英语练到满级才能去新东方应聘,成功也要晚几年吧。明太祖朱元璋当初饿得要死,才从家乡起兵,他当时目标就是想混口饭吃,保住自己的小命,怕是没有上升到当皇帝的高度,他一步一步地前进,不仅完成了“瓷器活”,还成就了一番帝业。
你看,真正成功的人,考虑问题的过程其实很简单:先把这件事接过来,然后缺什么再想办法去努力争取,在不断的努力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要是等到条件完全成熟、前景一片明朗、谁都能看得明白时再去行动,那还算什么稀奇,还有机会吗?
其实人们缺的不是“金刚钻”,缺的是一种奋斗精神、一股冲劲,缺的是一步一步向前走的态度。清人彭端淑在《为学》中例举了蜀鄙二僧欲去南海,富者数年来欲买舟而下,都没有成行,而贫者仅靠一瓶一钵就实现了愿望,为何?关健是富者考虑太多,为自己设的条条框框太多,束缚了手脚。所以啊,不要纠结于有没有金刚钻,关键是把握当下,做最好的自己,敢于闯一闯,搏一搏,奇迹也就在拼搏中实现了。没有金刚钻,也要敢揽瓷器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