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诗章并序(四首)
文/李金河

序:“五一”小长假,单位组织赴山西旅游。5月1日早六点,在金水湾乘坐旅游大巴,出洛阳,过济源,越王屋,穿太行,沿途秀色逶迤连绵,三晋风光尽收眼底。近午时分,抵达灵石县静升镇王家大院,简单用餐后,正午时分,随团游览王家大院。王家大院坐落在高坡之上,面川背岭,襟带秀水,层叠错落的明清风格建筑群保存完好,气势恢弘、古色古香、秦砖汉瓦的辉煌之中,无不彰显出王侯之家的富贵之气。

下午三时许,驱车前往素有中国华尔街之称的平遥古城游玩。在导游安排下,乘电瓶车穿越平遥深街古巷,至老县衙下车后自由活动。熙熙攘攘的街市,摩肩接踵的人潮,叫卖声声的店铺,风味诱人的小吃,留给人的印象是,热闹中充满嘈杂,喧嚣中不失繁华。山西是商贾之地,晋商精明誉满九州、斐名中外,平遥人继承晋商遗风,把不起眼的小本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尤以各种风味小吃成为当地一绝,以此招徕游客。除了传统风味饸饹面外,还有碗托、碗光侧、栲栳栳等闻所未闻的特色小吃。徜徉其间,禁不住美味诱惑,遂一一品尝,待口福既饱,忽觉上当,原来,价格不菲的特色美味都是面食啊!

是夜,驱车洪洞大槐树,将息一宿。2日晨6点,在洪洞华阳宾馆用过早餐,驱车前往大槐树寻根问祖。太阳升起时分,大槐树景区沐浴阳光,呈现出一抹金黄。原址上一代、二代古槐已不复存在,貌似苍翠的三代古槐经艺术加工,郁郁葱葱的繁茂足以以假乱真,树上的老鹳窝,树身缠绕的红丝带,树枝悬挂的红灯笼,彰显出炎黄故里大槐树移民后继有人的祥和氛围。大槐树移民源于明洪武年间,先后经过四十八年十八次移民,大槐树先民从这里迁往异地他乡,骨肉分离,流落飘零,天涯海角,四海一家。于是,有了打锅牛兄弟碎片认亲的典故,有了迁移路上解手的传说,有了大槐树后裔小脚趾复甲的痕记……

2日下午,在吉县壶口观赏雄浑壮观、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黄河之水流经壶口,两山挟持,激流飞湍,喷珠溅玉,倾泻而下,形成瀑布壮观。其景也,万千气势,恢弘壮阔;其声也,山呼海啸,天崩地裂。在大自然奇景面前,人,顿感渺小了许多……下午五时许,乘车返程,归途车行七个小时,子夜时分平安到家。

此番出游,所行之处,感慨连连,搜句忆趣,遂成小诗,录于此,兹以记是。
王家大院(七古)
秦砖汉瓦起玉楼,晋地物华誉九州。
层叠铺排富豪气,金碧夸说王公侯。
闻道献马鬻爵位,谁解商贾铸风流。
几处扇窗善天下,三狮敛财衍恒久。

注:1.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境内,当年,商贾王家向皇宫捐赠十匹宝马,被御赐封官五品顶戴,兹后代代世袭,辈辈封侯。
2.王家大院扇形窗户随处可见,导游介绍,扇与善谐音,极言王家以行善为己任,是故以善积德,商贾荣昌。

3.王家大院门前左右雕刻石狮多为三个一组,取三门荣昌富贵长久之意。

2019年5月1日午间游览山西灵石王家大院即兴得句
平遥古城(七古)
平遥古城繁华地,市井风流起喧嚣。
碗托美味大世界,酒牵谪仙白玉袍。
充饥易食饸饹面,解馋当品栲栳栳。
满街酒旗舞财阜,商贾烟云随处飘。

注:1.碗托,山西平遙古城风味小吃,类似米皮,量比碗盛米皮少很多,一撮放置碗底,成人一口可吃尽,价格不菲,5元一碗,倘要吃饱,没三五碗怕是不中。
2.栲栳栳,山西平遥风味小吃,类似凉拌风味面食。
2019年5月1日晚七时许山西平遥古城餐后偶得

七律·大槐树
千里烟波万里尘,大槐根系中华甄。
爷娘啼唤声闻远,鹳鹊鸣枝岁又春。
兄弟打锅离别泪,迁民解手思乡人。
趾痕留印天涯路,百姓同源共祖亲。

注:1.大槐树移民有“打锅牛”典故。按照移民规定,同族同姓移民后不得迁居一处,也不得使用同一姓氏。牛姓兄弟五人迁移前在大槐树下洒泪分手,难舍难分之际,老父掂起一口铁锅,在地上摔成五片,兄弟五人各执一片,语焉将来海角天涯相聚之时,凭锅片弥合认亲。

2.移民迁转途中,为防止逃跑,官兵将移民双手相缚,连成一串,路途需要入厕方便,就向押解官兵报告,请求解手,自此始,解手就成了大槐树移民后裔上厕所的代名词。
3.大槐树移民时,母子分离,骨肉难舍,为了以后相认,母亲就在幼儿小脚趾上咬了一口留下印记。此后,华夏汉人,凡左小脚趾有复甲痕记者,必大槐树移民后裔无疑。

2019年5月2日上午9时许山西洪洞大槐树遗址即得
七律·壶口瀑布
黄河飞瀑势回旋,汹涌潮惊啸虎渊。
卷起云霓腾巨浪,扯来霞衣聚岚烟。
委蛇万里雷霆怒,凿壁千重玉屑溅。
鬼斧神工功亦巧,天开美景壮山川。
2019年5月2日下午15时30分于山西吉县壶口瀑布观景现场即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