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鳞河畔集结号》
——海林建龙雪夜抢修纪实
文◇斯 人

隆冬的细鳞河,早封冻了。
河水一改欢畅的模样,在厚厚的冰面下形成暗流,悄无声息地流淌。
海林建龙偎依着细鳞河,若不是从选矿厂隐隐传出机组的轰鸣,大山深处的夜,简直寂静得有点吓人。雪在飘,虽然不大,但下得挺悠闲,没有半点儿停下来的意思。

■午夜,尾矿管线,砰然意外爆裂
12月2日凌晨2时许,一辆途经地量衡道口的卡车,因车载超高,将半空凌驾的尾矿管线刮断。顿时,尾矿浆喷流如注。
异常的响动,惊动了正在检斤室值班的检斤员孙海芝,她立即将险情通知给当班的生产调度。调度魏本海随即赶紧将这一紧急情况在电话里向海林建龙生产处长陈培刚做了汇报。略懂选矿常识的人都熟知,在北方严寒冬季里,管线断裂将意味着什么。何况是对矿山采选娴熟于心的陈培刚呢?
是的,在这冰天雪地里,倘若断裂部位下段的管线被冻住的话,那就意味着全线停产,再想恢复通畅就不是简单的事了。
陈培刚的电话,接通了海林建龙老总的办公室,接通了选矿厂值班室,接通了维修班组的负责人……

■海林,建龙奇兵,快速奔赴现场
夜无声,细鳞河无声,这无声中仿佛有“集结号”的呼唤!
雪无声,群山无声,沉睡的细鳞河上空电波交错,人们从四面八方朝着管线爆裂的位置快速集结。
——跑了一天外部事务,半夜才一身疲惫地赶回矿上刚想打个盹儿的总经理高海峰,和副总经理安立辉一起,驱车率先赶到;
——选厂的俩“吴头儿”,正在“呛呛”着抢修对策;
——生产处长陈培刚气喘吁吁,看样子,怕又是一溜儿小跑吧;
——接到通知,维修工、电工、铲车司机,纷纷从热被窝里爬起,奔着事发地点来了……
不到半小时,相关干部、工人就都陆续相继到位了。
根据领导指令,选矿厂生产线已紧急停车,正用清水冲刷管线内的尾矿沙!
这里,俨然是临时的火线!
这里,不吝于拼杀的战场!
在就近的检斤室内,临时备战会就地召开,大家必须 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拿出一个应急抢修的最佳方案。
大家各抒己见,有的主张将损坏的管线区间卸下来焊接,操作方便些,但复位对接又是新个问题。有的说天太黑,等天稍微亮一点儿再抢修,这样可以规避抢修中可能发生的危险……
话音刚落,维修工里有人不干了,说那样会更耽误选矿厂生产呢,如果能拉上灯,大家伙儿都小心点儿,连夜抢修,咱维修班的哥们儿敢拍胸脯——肯定没问题。
抄一口浓郁的河北口音的吴建民说,不管啥时候修,我看还是托举复位,在空中焊接,比较可行。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时间不长,一个稳妥的抢修方案就拍定了:
“连夜抢修,干!”

■出击,紧密配合,全力冒雪抢修
风凛冽,白雪皑皑,抢修作业,大幕拉开。
电气工程师刘福臣领着手下的兄弟利落地将两盏照明灯架到现场。在白雪的映衬下,光亮如昼。
一分钟、两分钟……冰雪里,大家各就各位,心里就一个念头,抓紧抢修,恢复生产。
挖掘机司机将脱落的管线慢慢托起,小心复位。
铲车司机用车斗将维修工举到指定位置。
一小时、两小时……寒冷的夜,从干部到一线职工,没有一个人退缩。
“冻手了吧?下来换换!”地面上组织抢修的高海峰,不止一次朝上边铲斗里作业的维修工喊。
“没事,还能挺住!”上边回应一句,手都不停,接着干。
这些维修工,多半是在林海雪原里长大的汉子,粗犷豪放,脾气倔性子烈,别看平时大大咧咧,好发个牢骚甩个剂子啥的,关键时候还真都是好样的呢!
天亮的时候,雪停了,抢修工作进展得也差不多了。
这儿的太阳,每天都出来得稍微晚一些。眼前这座被当地人称为“黑的乎”的老山,顺着细鳞河的走势绵延,又高又长,把矿区南边的视野挡了个严严实实。
等到太阳从“黑的乎”顶探头探脑出来的时候,在空中作业的维修班长刘玉峰打着V型手势,朝下边喊:“高总,全部OK了!”
“好!通知选厂——转车!”
机组轰鸣,矿山欢笑。一抹朝霞斜映过来,照在维修工人们的脸上,很阳光,也很灿烂。
在这里,我想把这些奋战在抢修一线工人的名字,郑重地告诉给大家,他们是:姚友民、姚友君、李伟、谢晓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