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落在母校情怀的那些记忆
吉林/杨和
满城烟柳,繁华起后人海之中,是谁蓦然回首。轻风盈袖,对盼凝眸在心间,结下相思扣。
那是一个秋日多风的早晨,阳光柔柔地倾泻在城市的街头巷尾。你只身一人走进这所学校,怀着忐忑而又兴奋的心情,在教室外墙的榜单上焦急地寻找着自己的名字,可整整转了几圈,也没有见到自己的名字。你不知所措,茫然地看着一个个学生走进各自的教室。
上课的铃声已然响起,站在空旷操场上的你显得那么落寞和无助,这时的你看到一位带着眼镜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你壮着胆子上前说明了自己的窘境。那个男子听你说完,带着你走进一间办公室,认真地翻查着学生的入学底册,最后他告诉你是把榜单上的名字写错了,你长长地舒了口气。你拿着这个人写的便条迈进了教室,同学们却都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你,你感觉自己的脸在发烧,找到自己的座位,你的心里还七上八下的,越发地感觉自己有些另类。后来你得知,那个带着眼镜的中年男子是这个学校的教导主任。
那时的你并不聪明,成绩总是不好不坏的,但你凭着勤勉和谦逊却也赢得了众多同学的好感,课余时间你是那么地喜欢踢足球,为此同样喜欢运动的班主任给了你一个班干部的头衔,你乐此不疲,把球踢得更欢更好了。第一批入团的时候,同学们举荐了你,当看到学校的宣传栏上用红纸书写着你名字的时候,你兴奋的一宿没睡好。当你把这个消息告诉给你母亲的时候,你看到母亲的脸上露出了一抹浅浅的笑容,这让你多了一份自信和骄傲。
那是一个春日暖暖的午后,和煦的风儿轻轻地拂过你的脸庞,你踢完球在往教室走的路上,邻班那个梳着马尾辫的女生堵住了你,红着脸塞给你一封信,叮嘱你晚上回家的时候再看。这让你整个下午上课的时候都没有记住老师在讲些什么,却会不经意间把手伸进衣兜摩挲着那几张薄薄的纸片,猜想那上面到底写了什么。放学后,你急急地赶回家,钻进自己学习的小屋,迫不及待地打开那几页纸。看着看着你的手突然有些发抖,心跳也莫名其妙变得快了起来,这个晚上你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脑海里总在搜寻着这个女孩的笑靥。
那是一个丁香花开满枝头的日子,你和她漫步在绿草芳菲的河堤上。她说喜欢看你在足球场上奔跑跳跃的样子,像一只被猎人追赶的兔子,可爱至极,那张被汗水浸湿的脸庞看上去有些生动。你木呐地和她聊着,不知该如何表述自己的心意,只是一丝丝的温情拍打着你的思绪。
巧的是,你们这颇为温馨的一幕,被你的同学撞个正着。短短几日,你们的故事就在班里迅速地传开了,很多同学看你的眼神有些异样。你就忽然变得谨慎起来,女孩约你出去的时候,你总是找借口推掉了。她生气地说你是笨蛋,骂你是胆小鬼,可你什么话也没有说,任由她骂你损你。但寂寥的夜里你却常常心生黯然,暗自神伤,年少的你方知有些情感是背负不起的。
若干年后,当你们在街头偶遇,彼此看着早已褪去稚气的面庞,一切恍如隔世。你们客气地诉说着各自的家庭和生活,临别时礼貌地说了声“再见”。时间真是个神奇的东西,流年经转间已是不知不觉地摧毁了曾经的纯真与美好,只是内心那份隐隐的痛证明这个女人曾经在你的生命旅程中左右过你的心绪,偶尔也会在你的心底荡起一丝涟漪,霎那间,你会想到她的任性,念起她的好。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流年破碎,世事变幻太无常。花飞花落花满天,只道是天涯何处无相思。一曲笙歌,笑傲红尘几许;记忆,就像镌刻在时光里的一束影子,在荒芜的年华里,形成了一道道明媚的旅痕。偶尔,被时光的手捧出来,在阳光下检阅,你会发现,曾经你们固守着的那份执着,早已被岁月伤得面目全非。

【作者简介】杨和,回族,网名扬帆启航,男,1973年2月出生,吉林省梅河口市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通化市作家协会会员,梅河口市作家协会理事。1991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有诗歌、散文、随笔等文学作品和摄影图片发表在《读者》《女友》《浪淘沙》《青年月刊》以及《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吉林日报》《通化日报》《梅河口日报》《梅河口作家报》与新华网、中新网、凤凰网,散文在线等期刊杂志与网络;1999年开始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先后在《城市晚报》、《吉林农村报》、《北方法制报》等媒体工作。多年来笔耕不辍,撰写各类文学和新闻作品2000多篇,已发表作品100多万字,多次获得国家级与省级文学和新闻类奖项。


《九州文艺》报,因你而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