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字的产生和独角兽的断案功能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来看法的古文字形体。

“法”的繁体字是“灋”,它的金文形体是这样的:

这是一个会意字。左边的上部是“去”字,下面是“水”字;右边的那部分笔画比较复杂,其实这是一个长着角、长着腿的动物的象形。

小篆的形体把左上部分的“去”字放到了下部,变成了上下结构。总体的构字部件没有变。

对于“灋”(法)字的最早的字义,《说文解字》的分析最具有权威性,许慎说:“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法,今文省。佱,古文。”我们一句一句的来分析。

首先,《说文》为“法”字最基础的定义是“刑也”,也就是说“灋”是指的刑法。然后《说文》又说:“平之如水。”就是它平得要像水一样。

“灋”从水,大家想想,这容易理解:古人认为,静止的水是最平准的。我们今天还有“水平、水准”,都是这种观念的继承。刑法讲究公平,所以它从水。可见古人很早就关注到执法的公平。
好,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后面对于字形中“去”字的解释。

《说文》说:“去之,从去。”这个“去”字要读qǔ,是“除去,去掉”的意思。“之”它代的是“不直者”,也就是不直的人或者是事。

具体地说,“不直者”就是指为非作歹,作奸犯科一类的事情以及做这些事的人。
“去之”,就是要去掉这些为非作歹的人或事。可见古人很早就关注到执法的正义。
以上根据字形里“水”和“去”,我们可以得出:“法”字具有“公平”和“正义”这两个重要的含义。

最后我们重点再来说一说刚刚我们提到的中间这一句的那个“廌”字。它的解释,《说文》说:“廌,所以触不直者。”

廌就是獬豸,獬豸是传说中的一种祥兽,类似麒麟,全身它长着又浓又密的这个毛,两只眼睛很明亮有神态,它的额上长着一只角,是一种独角兽。它拥有很高的智慧,通人性。能够明辨是非曲直,能够辨这个善恶忠奸;发现这个奸邪的人,它就用它的独角把那个人给触倒。

当人们发生冲突或着纠纷的时候,这种独角兽就能用角触向无理的一方,让犯法的人不寒而栗。所以在古代,獬豸就成了执法公正的化身。獬豸在先民心目中有这样神奇的断案功能,难怪早期的“灋”字要用“廌”作形旁。

说完了“灋”的字形,下面我们再来说一说跟獬豸有关的这个“灋”是怎么演变成今天所写的三点水加去字的那个“法”的。

其实我们今天的简体字的“法”是“灋”字的一个后起的异体字。许慎说“法”是繁体字“灋”的“今文省”,这是承认了先有很繁的“灋”,后来就有我们今天这个“法”。汉代隶书当中,“灋”和“法”都在使用。
通过这个“法”字,我们不禁感叹祖先造字的智慧以及中华民族深远的文化,那么早的年代,三千多年以前,人们对于“法”就有这样的认知,而且把它融汇到文字当中。直到今天我们祖先对法的这些认知仍然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