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未来将占领世界道德高地(二十四)弘扬文明文化,实行道德教育
作者/三木秉凤

摘自【漫 顾 世 界 风 云 变 幻】

在西方世界史上曾经有一个帝国对欧洲大陆影响深远,这就是建立于公元前27年的古罗马帝国,尽管罗马帝国在公元395年分裂为东西两个罗马帝国,但西罗马帝国仍然存在五百余年,而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则存在了近一千五百年,直到公元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所灭。在中国漫长的五千年文明历史中,有一个朝代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础,这就是存世了八百年的周朝,一部《周礼》治天下,文化争鸣百子家。罗马帝国与中国周朝为什么存世久远?文化治世,罗马帝国依靠基督神教文化,中国周朝依靠《周礼》人伦文化。
世界上曾经出现过三种政治权利主张即神权、人权、物权。罗马帝国时代属于神权政治,欧洲文艺复兴之后人权思想逐渐盛行,欧洲资产阶级启蒙运动之后物权思想甚嚣天下。当今世界是以物权为核心进行利益交换的契约时代,大到国家利益(国际条约)小至个人利益(劳动合同)都以契约形式确定利益交换内容,神权信仰及人权伦理几乎丧失,连人的“主体资格”也以“人力资源”或“劳动工具”的形式出现于契约之中。世界物权独大而导致了社会畸形发展,神权丧失,人权式微,利益至上。重知识轻文化已经给社会人伦关系而带来了巨大冲击及恶性循环!例如社会的基础细胞婚姻家庭关系中“金钱高于人品”已成现实普通状态。而未来人类社会的正确走向就是物质适度发展而精神回归传统自然!即用理性去维持人类索取与自然给予之间的平衡,以达到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由之间的和谐,这需要加强文化建设!
《道德经》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圣心”是什么?是道心,“百姓心”又是什么?是民心,所以民心就是道心。民心是地球人类在长期生存及与自然共荣中逐渐形成的积极向上、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社会和谐互助的共性精神!民心乃人类社会的精神柱石,支撑着人类的欣欣向荣且和平共处的正义事业。民心不是民欲之心,不是民意之心,不是民粹之心,不是民选之心,也不是民族之心!人类共性道心不可能被某个国家、某一政党、某一民族的阶段性思想或价值观所绑架,民心有它自己独特的存在意义及衡世标准!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人类的正确思想最终要从衣食住行的繁琐欲望中摆脱出来与灵魂同甘共苦。国家教育的最高目的不是技能性知识教育中向自然索取财富,而是智慧性的文化道德教育即如何做人的教育以及人伦关系的和谐共处。“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描绘的二千五百年前的愿景蓝图,是针对周朝末年的乱象社情提出了理想社会的一种设计。这个设计就是小国寡民,地小人稀民风淳朴,百姓少私寡欲之场景,小国山水相邻鸡狗之声相闻,但从生至死都不相侵犯,各自安居乐业。理想的家园,理想的净土,天堂的世界,也是人类理想的桃花源。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每块山野海隅都会形成独特的乡统习俗,这就是民族民俗文化的基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世界各域文化相互尊重与包容才是民族文化大融合的前提基础。
道德教育乃是人类永恒的教育!人类道义与个人利益在人类思想领域的竞争自古至今从未停止过,然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单位及一个家庭甚至个人一旦为了少数人及利益集团的私利而被绑架,那么集团之外的社会利益、民众利益、公共利益等必然受到践踏。国家和社会本身就形成了太极中的一对阴阳,国家属阳喜欢运动如搞战争扩张,社会属阴喜欢稳定如安居和谐。而在老子看来国家的兴衰与运动,必然搅动社会秩序,代表国家的上层集团与代表社会的下层阶级之间矛盾斗争就不可避免,阴阳矛盾的结果往往是天下大乱,而阴阳和谐的结果往往国泰民安。
国家与社会这对矛盾除非未来国家消亡,否则只能通过抑强扶弱的政策法律予以调和以减少摩擦达到和谐共处。而矛盾调和的办法,一是提升国家道德教育即官与民皆少私寡欲;二是增加国家财富数量及分配公平即让官与民皆大欢喜。而增加财富以满足官民欲望仅是权宜一时之计。
从战略长远看由知识技能教育转向文化道德教育,并逐渐建立起一整套公开透明的官民无怨的社会财富合理使用制度才是解决当前世界财富分配不公问题的关键。文化教育乃是人类之千万年大计,百年树人,千年树风,一个民族性格及民德民风的形成乃千万年的正能量浓缩所成。当今世界技能教育的结果使人类变成创造财富的工具,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都可以用货币进行定价,当金钱成为人类联系的枢纽时,仁义道德退居二线,人伦关系变得肤浅而庸俗。金钱本是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它仅仅是方便人类进行生活生产的金融工具,无论如何也绝对不能成为人类活动的追求核心!

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大学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佛学、国际关系学及战略学业余研究与爱好者,志愿与天下有识同仁鼎力助推华夏文明回归世界历史中的本尊正位,共推民族文化重立大国自信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