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覃怀谭之—— 屋旧瓦松长
文/周公
题目借陆游的,瓦松就是村里老瓦房上长的“瓦棵”、"瓦蓬儿(扑棱)”。小的时候村里旧房多,家家户户房顶几乎都长这样的植物,由于它多肉、长像奇特并只长在老屋的瓦逢间,所以感觉奇妙、神祕,加上“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训斥在耳,我始终对它敬而远之。
一晃半个世纪过去,重回家乡,在零星几座老房子上又发现了它的影子,这又生发出了我的好奇心,查来查去,真查出了点东西。
《酉阳杂俎》,唐朝笔记小说,卷十九草篇这样讲:《博雅》书中说,长在屋顶的叫昔耶,长在墙上的叫。《广志》书中谓之兰香,生于久屋之瓦。曹操之孙曹睿(明帝)喜欢,曾将长安古瓦运到洛阳盖宫殿。《本草》中说,瓦衣谓之屋游。
宋沈括《梦溪笔谈》中认为,瓦松自名昨叶。
科普读物只说瓦松是景天科肉质植物。它本来默默无闻自生自灭,可总有人拿它说事。比如唐诗人郑谷菊诗:“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这是瓦松躺枪了,各长各的,各有优劣,何必相比?瓦松只长老屋瓦间,与世无争,抗旱抗暑,自有隐者风度,何必褒菊花而贬瓦松?
也有论说瓦松高不及尺,下才如寸,虽处高处,毫无用处。这也失之偏颇,岂不闻庄周“无用之用”?窃以为,瓦松之于老屋,如白发、老人斑之于老人,它代表着岁月记忆、历史沉淀甚或沧桑乡愁,都市楼房丛林中是断找不到瓦松的。再就是,瓦松可以是脱贫标志物,它越少越表示脱贫成功了;瓦松也是千年古县的标志物,环境保护的标志物,越多越表示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保护得好 、环境保护得好。瓦松很有用。
瓦松是可以入诗的,它和苔藓的品质有相似的地方,咱不会写诗,只好拉拉杂杂这样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