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天使
徐光惠
那年春天,她在医院产下一女婴。几个月后,当她还沉浸在初为人母的喜悦中时,一纸检查诊断书让她瞬间掉入黑暗的万丈冰窟。
女儿被诊断为智障及小儿麻痹症。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大脑一片空白,惶恐不安泪水涟涟。看着襁褓中女儿粉嘟嘟的小脸,她冷静下来擦干眼泪,决定和丈夫一起好好把女儿养大。
丈夫在外工作,她在家照顾孩子,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女儿身上。两岁了,女儿仍不会说话,不能走路,头朝一边歪着,手指、胳膊僵硬不能伸直,吃饭、穿衣都要人帮忙。但她不灰心,每天陪女儿说话,帮她活动手指,不厌其烦地教她站立、学走路。但是,却没有一点改变。亲戚朋友看了都摇头,劝他们别在这孩子身上浪费时间了,还是趁年轻再生一个吧。
丈夫动摇了,和她商量再生个孩子,但她一口否决:“不行,如果再有一个孩子,哪还有精力照顾女儿?她那么可怜,我们应该给她更多的爱。”丈夫沉默了,没再提生孩子的事。
她依旧每天重复着那些繁琐的事情,从不对女儿发脾气,在她心里,女儿比什么都重要。女儿六岁了,还是不能走路,说话也只能发出几声“啊、啊”。丈夫终于坚持不下去了,她成全了他两人离了婚,从此母女俩相依为命。
为了方便照顾女儿,她在自家房屋边支起了一个小摊儿了,买些儿童文具和玩具。隔壁是一所小学校,生意还算过得去,虽说是小本生意,但还是能基本维持母女俩的生活。
来摊儿上买东西的大多是小学生或是陪送小孩子的老人,她总是温和地笑着招呼:“今天买点啥?”“谢谢,慢走。”没人来时,她便蹲下来和轮椅上的女儿说话,握着她的小手左右摇动,教她喊“妈妈”,时而帮她擦去嘴角流出来的口水,小女孩一会儿摇头,一会儿自顾自咿咿呀呀说着听不懂的话。有不熟悉的人经过,对母女俩投来异样的眼光,她也不在意。
有一天,她正埋头给女儿整理衣服,突然听到两声“妈、妈”,声音小且有些含糊不清,但她听出来了是从女儿嘴里发出来的。
“宝贝,是你在叫妈妈吗?是不是?你再叫一声,宝贝。”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死死盯着女儿。“妈、妈。”女儿又吃力地吐出两个字。
“宝贝,你会叫妈妈了,你真是妈妈的好宝贝。”她紧紧搂住女儿亲吻着,喜极而泣。
在她的坚持和努力下,女儿慢慢学会了自己吃饭、穿衣,能与人简单的交流。她无意中发现女儿对画画表现出特别的兴趣,于是便手把手教女儿画画,画小草画星星,画太阳画月亮。女儿拿着画笔在画板上专心涂鸦,格外开心。刚开始,画得凌乱看不出画的什么,但日积月累后,竟也画得有模有样了。
那天,她忙完摊儿上的活儿,转头望向女儿和手里的画板。画板上有草地、鲜花,一个妈妈牵着一个小女孩,开心地笑着,整个画面清新而温暖。这是一幅多美的画啊!霎时,她的心被暖暖包围,她觉得所有的苦和累都值得。
人们无不感动,问她怎能做到这样好。她淡淡一笑:“每个孩子都是上天派来的天使,无论她健康还是残疾,能和女儿相守在一起我就知足了,在我眼里,她和别的孩子没啥不同,她是我生命中最美的天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