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城里人
马育强
还记得那里的袅袅炊烟、鸡鸣狗吠?还记得四季庄稼和鹰击长空?还记得瓜果飘香的层层梯田吗……这就是乡下。
曾几何时,有多少颗心站在村头,望着通向外边世界的小路尽头,忍不住对城里由衷地向往。于是,聪明一点的便拼命地往大学里考,有点姿色的便设法以身相许,嫁到城里……
城里人则不然,他们关关隘守,把乡下人远远地拒之于城外,拼命地保护着自己的领地,才不管乡下人苦不苦呢!见了乡下人,一副清高的样子,浑然不知道自己也是同类。
又曾几何时,历史戏谑地把某些人给弄到了乡下。不久,他们获得逆转,竟悲切地自诩自己遭到了“下放”、被逼进了“牛棚”……如何的受到迫害。竟也以此邀功不止……嗨!那些祖辈生活在乡下的乡下人呢,他们招惹谁了,世代被关在“牛棚”里,又该向谁去喊冤呢?更不该的是,那些人至今不知悔然,仍在自诩。试问,劳动又怎么了?
如今好了很多,乡下人终可以自由地迁徙了,终不再只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他们大量地涌进城里,依靠吃苦耐劳的优势,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做出了时代的奉献。同时,也富裕了家庭,提高了自身的生活品质。
城里人则不然,依然的矫情。君不见,养娇了的他(她)们,开始烦躁于城市的喧嚣和吵杂,拿口罩过滤起了入肺的空气;用奔跑和操舞在心中虚构了几多可怜的生命慰藉……
偶尔也愤愤地诅咒污染对城市的吞噬,抱怨环境拥挤、官府不公、富人不义、还有有害食品……
于是,就有人开始回眸起田园的宁静,眷恋起旷野的悠远来。他们相继组织起这样或那样的网络群,开始了对乡下的骚扰和污染。成群结队,有人不惜路途的遥远,跋涉艰辛,寻山觅水。甚者不惜夜栖农家,换得几许大自然的清幽。
然而,叹且叹了,怨也怨了,竟没有一个人真的愿意留下来。面对依然的拥挤不堪,面对依然的污染日甚,怎么去的,又一个个怎么的回了来。
经常听到一些庸者,处处显摆他(她)们到过哪里,如何的小桥流水,如何的渔樵互答,还有牧童和柳笛……
曾和他(她)们同行,听他(她)们一路的喧哗,见他(她)们一路的不雅,临了,还把所有的垃圾都随手抛洒在旷野,真真的令人不舒服!
城市里的诗人写乡下,诗行里流的是溪水;乡下诗人写乡下,诗行里流的是汗水。城里人到乡下做客带回的是丰厚的土特产;乡下人进城归来,难忘的是一些城里人的白眼。
诚然,我们不能否认社会发展给城市带来了空前的困惑,但物质的富足要远远优越于贫穷、落后的乡下文明;不否认城里人的忙碌、紧张和近乎机械的服从,但他们同时也创造了社会财富和社会秩序,这远远比乡下的蒙昧、随意和松懈进步了很多。
赞美乡下淳朴敦厚的民风,更要认可城市的严整和秩序。乡下是文明的基础,城市是文明的先驱。
真希望进了城的乡下人多一些秩序和自律,再不要随意闯红灯和翻越护栏;更希望城里人再多一些接纳和包容,毕竟,每一个城里人都曾经是乡下人。如今的乡下正在悄悄地向城市追来,而城市又在努力汲取着乡村的营养。终有一天,乡下和城里的文明会趋于大同。
知道此篇议论会出力不讨好,就见仁见智、各抒己见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