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敢站出来?
游德福
在网络里看到前苏联的一个故事说,赫鲁晓夫作报告,批判斯大林。忽然,有人从台下递了个纸条,写道:当他做坏事的时候,你在哪里?赫鲁晓夫一看这个条子,大声怒喝道:“是谁写的,给我站出来。”台下鸦雀无声,没有人站出来。赫鲁晓夫接着说道:“同志们,我当时就和你们现在一样,你们知道我当时为什么不敢站出来了吧”。
在当时的大背景下,谁敢“站出来”?哼,除非你想那个什么的了。以愚见,当时选择不站出来,或许是“低头哲学”学的透彻、运用的自如呢。
想起本人有一次去6公里外的江口圩赶集,在苎州老林清茶店喝茶,去楼梯间小解时,被横梁撞碰的好痛好痛。抬头一看,上面赫赫然用墨汁写了“小心碰头”四个大字,我也就只好“哑巴吃黄连——有苦不能说”了。这就是不懂“低头哲学”遭来的报应。
所谓“低头哲学”,它没有确切的方法论,也不是一味地让你把头低下,掩起尊严,它可以比喻为“虚心竹有低头叶”,也可理解成“脚踏实地,仰望星空”,这里的低头哲学的精髓就是七个字:弹性处世曲则全。肯低头,就永远不会撞脑门;肯让步,就永远不会退步。学一学“低头哲学”,对你立足于非常激烈的人生博弈场上永不被击垮很有利。
被称为美国人之父的富兰克林,一生功绩卓绝,但为人很谦逊。他的这种谦逊,与他一次拜访前辈的遭遇不无关系。一次,富兰克林到一位前辈家拜访。他一进门,头就狠狠地撞在了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正常标准低矮的门。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访问的最大收获。人要想平安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不要忘记了!”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看成最大收获,牢牢记住前辈教导,并把它列入他的人生准则。
低头哲学中蕴含“曲则全”与“忍为上”的理念,其核心就在于“弹性处世”: 韩信在人胯下钻过,是否这叫圆滑?如若不是,那何以为辱?越王勾践败在夫差手下后,让自己的妻子到吴官内去做妾,这是不是叫屈辱呢?有人会说这只是取胜的一种战略思考。有智慧的人,能从浅显的事例中看见深奥的道理;从举止动念中预见一生福祸之所倚。谨言慎行、礼让谦下,还真是处世的不二法宝。
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人们往往感到迷惑不解,胆小者躲避,愚鲁者轻生。其实,每个人都想在社会上站住脚,渴望营造自己温馨的生活,问题是没有“弹性”的本领,对现实也估计不足、历练的不到位,到最后必然对现实不满,心态不佳,自暴自弃。深谙“为什么不敢站出来?”,你就会在困顿时暂时低下头颅像越王勾践那样卧薪尝胆,善于在上坡之前后腿几步再冲刺……如此这般,你的智慧人生便所向披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