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在点滴细微中
杨丽琴
父亲的突然离世,让我对“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古语有了深切的体会。
看着再也唤不醒的父亲,年已古稀的母亲,如惊弓的小鸟一般,嘴里不停地念叨:“你爸没了,我怎么办?你爸没了,我怎么办?”我将母亲拥进怀里,宽慰她说:“有我呢!我会一直陪伴和庇护你”。
俗话说:“善始容易,善终难。”母亲没读过书,但印象里,精明能干,有着乡村妇女的那种吃苦耐劳的美好品质。再次与母亲朝夕相对,我发现母亲变了,不知是离开了她生活了大半生的那一方天地,无法适应城里的生活;还是一时难以摆脱父亲离开的伤痛。母亲变得脆弱、敏感、听力下降,性格还特别倔强,整天只愿待在家里。
要想让她适应城里生活,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我想:其一,有她的生活圈子,其二,是找点“事”做。我跟母亲说了很多老年人热衷的事,她却把头摇得像个波浪鼓似的,任我怎么劝说都只管摇头。无事时,我在房间里看书,母亲在客厅里靠电视打发时间,常常的,电视里人来人往,轰轰烈烈的大千世界,母亲却默默地独坐客厅,将头深深地低垂在胸口,打着瞌睡。我见了,又是自责,又是心酸。于是,放下手里的书,提议去离小区不远的公园散散步,母亲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兴趣,但见有我陪着,勉强同意。
出了小区,看到马路上穿梭如织的车流,母亲的眼里立即显出了惊慌和胆怯,我上前,轻轻地握住了母亲的手,母亲稍稍安定了一些。我一路细细地解说,绿化带这边是人行道,走人行道靠边走,过马路怎么看红绿灯一些常识。
公园里很热闹,母亲如孩子一般,显得很高兴。我灵机一动,心里有意给她找一个“团队”。见到一群老年人在跳广场舞,我拉着母亲站一边看,可是,一曲舞还没跳完,母亲就表现出索然无味的样子,催着我走了;看到几个唱歌的,我刚想拉母亲去看,母亲却没看见似的,加快了脚步;远远地听到唱家乡小戏的,而且人气特别旺,我拉着母亲找了一个有利的位置,陪母亲看着,母亲这次很用心的听着,我觉得机会来了,正准备跟母亲说加入到团队里,母亲却说,唱得不好听,字都吐不清,拉着我又走了。
我知道母亲喜欢家乡小戏,年青时,还在村子里业余戏曲班里唱过戏,就提出给她报市里老年大学戏曲班,母亲却一点信心也没有,说自己老了,记不住词,不愿去出丑。为了让她打发时间,我买来视频播放器,从网上下载了小戏给她看,但母亲时间多,一天能看好几出戏。没过一阵,仅有的小戏剧目看了几遍后,就没有了兴趣。
一次参加社区举办的文艺演出,一戏友刚当上了某社区老年大学校长,想让我给他们的家乡小戏班当老师。我虽然能唱一口纯正的家乡小戏,但曲目有限,所以,只能答应帮忙代教几节课,等他们找到合适的老师。
第一次上课时,看到堂下几十个老年学生一心投入戏里的情景,我想到了母亲,如果母亲愿意融入她们之中,有多好啊!第二次去,我有意找借口让母亲陪我。上课时,我不时地观察母亲,一开始,她只报着“陪”我的状态,渐渐地,随着乐队的旋律,也不自觉地跟着唱起来。以后,每次,我都借口让我母亲“陪”我,等我将她们一段小戏教会了,母亲也入了“戏”。
母亲的脸上有了笑容,有事没事时,会不自觉地哼唱几句,还常常给我讲她“小圈子”发生的事情。我为母亲适应了城里的新环境,从心底里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但是,生活不可能一马平川,小摩小擦总是夹杂在日常中。第一次和母亲起摩擦是从饮食开始的,母亲有重油腻、重口味的饮食习惯,对于我们的清淡口味,吃饭要七、八饱的理念很不理解,每次做菜和面条之类有口味的饭菜时,她都会偷偷摸摸地多加一些盐和油。一天晚上,菜烧的不但咸,油还特别重,我指出碟里的菜,提醒她以后少放一些油盐。她却就此爆发了,指着我的鼻子说:“以前想吃没钱吃,现在有钱不敢吃,再这样约束我,明天我就回老家。”任凭我怎么解释,她却只认她的一套理论。
几天后,不知是她身体里一些负能量超标了,还是心里生闷气所致,母亲忽然感觉头晕,不敢迈步。我连忙带母亲去医院,检查结果:血脂血压都偏高。为了让母亲改掉她饮食上的坏习惯,我与医生配合,让医生叮嘱母亲。母亲不听我的话,却很听医生的话,从此,做的饭做菜很自然地偏向清淡了。
母亲的听力相当得差,又不愿戴助听器,常常把很普通的一句话听错了,比如,一次,她去老家拿来很多毛巾,一条一条洗了收了起来,正好我的洗脸毛巾要换了,就问母亲,上次在家带来的毛巾都放哪了?母亲听了,一脸愠色:“什么?我带的都是烂毛巾?”再比如,我从网上给她买了一件春秋衫,她问:“要我爬大蜀山啊?”这些她能说出来,我解释了,也就没事儿了,怕得是她不说出来,放在心里跟我暗憋气。为了母亲不错听我的话意,我就一句话说过后,叫她复述一遍,错了,再说一遍,再让复述,直到她说得对了。有时,她都为自己错解了话而发出会心地一笑。如此三番后,母亲再也不将这些小事隔心上了,人也真正地开朗了起来。
《说文解字》里云:“孝,善事父母者。”孝道,贯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古老风俗的传统,既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美德。但现实生活中,有人说工作忙,压力大;有人说孩子小,房子小;没有精力行孝。也有的说等条件好了,有一定经济基础了再去行孝。但往往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其实,孝,未必是给予过多的物质享受。有时,只需要陪他们吃一顿饭,唠几句家常,或者一个问候电话,一句温馨的话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