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古习俗
苏凝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立夏一到,就意味着正式迈入夏天的门坎。热烈的夏吹响了笛鸣,作物猛长,河水猛涨,万物秀荣,故《遵生八笺》曰:“孟夏之日,开地始交,万物并秀。”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中,早在战国末年,就已确定了立夏节气。每逢立夏,人们便举行丰富多彩的各类古老习俗活动,以迎接又一个夏天的到来。
迎夏仪式。“立夏”的“夏”,有“大”之意,即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因而古代非常重视立夏礼俗。立夏这一天,帝王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皇帝还在立夏之时,将去岁冬藏的冰,赏赐给百官。有史料载:“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在民间,立夏日人们则喝冷饮以消暑。
摆宴饯春。古时江浙一带,立夏一到,人们便感觉大好春光倏然过去了,不禁有了惜春之伤感,因此摆酒设宴,好像送人远去,名为“饯春”。东汉崔骃在赋里曰:“迎夏之首,末春之垂。”吴藕汀《立夏》云:“无可奈何春去也,且将樱笋饯春归。”这些诗词名句,均表达了人们惜春、饯春之情。
尝新活动。经过冬春漫长的生长发育,到了立夏时节,一些水果和农作物渐渐成熟。在一些地方,立夏有尝新活动,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即樱桃、青梅和麦子,除了品尝之外,还用来祭祖。在常熟,尝新的食物更为丰盛,有“九荤十三素”之说。九荤为鲫鱼、鲳鱼、鲥鱼、咸蛋、螺蛳、熄鸡、腌鲜、卤虾、鸭;十三素包括樱桃、梅子、麦蚕、笋、蚕豆、茅针、豌豆、黄瓜、莴笋、草头、萝卜、玫瑰、松花。在立夏之时吃这些鲜美的食物,寄托了人们祈福保平安的强烈愿望。
斗蛋游戏。古时每到立夏这天,家家户户都会煮好带壳的鸡蛋,等其自然冷却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在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斗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
立夏秤人。古时,立夏之日,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张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秤人时,秤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秤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 司秤人打秤花,只能从小数打到大数,不能外打里。古时的立夏称人习俗,直观反映了百姓渴望清静安乐、福寿双全的太平世界及祈盼上苍带来好运的心愿。
吃立夏蛋。从立夏这一天起,天气渐渐炎热起来,许多人特别是小孩子会身体疲劳,四肢无力,食欲减退,并逐渐消瘦,称之为“疰夏”。古人认为,鸡蛋圆圆溜溜,象征生活之圆满,立夏日吃鸡蛋,能祈祷夏日之平安,经受住“疰夏”的考验。每逢立夏,人们便纷纷煮鸡蛋食之,故有 “立夏吃了蛋,热天不疰夏”之说。
立夏又至,万物繁茂。在季节交替的门坎,走进古老的历史挖掘立夏古习俗,一束束光亮隔空而来。这是我国博深文化的精髓,亦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孜孜追求和宿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