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未来将占领世界道德高地(十七)一带一路,合作共赢
作者/三木秉凤
摘自【漫 顾 世 界 风 云 变 幻】
孙子云:“凡用兵之法,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军争”就是争夺制胜的先机,简单而言就是通过“以迂为直,以患为利”等手段在布局谋划中“先敌之前”而占领有利地形。中国当前布局世界的“一带一路”中的关键地带如陆上中东地区及海上马六甲海峡等主控权都在战略竞争对方手中,攻守之势在未来中国战略走向中定会清晰呈现。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我们借用古代丝绸之路之名构建今日“一带一路”之实。中央规划“一带一路”并打造亚欧非互联互通的远景工程既有国内因素也有国际因素,国际因素包括,一是奥巴马时期美国军事重返亚太围堵中国;二是经济打造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排除中国;三是中国提议的“东盟+3”东亚自贸区规划被美日韩横加阻挠;四是中国与东盟未来关系也因与阿基诺三世执政的菲律宾南海仲裁案而蒙上阴影;五是中国提议的“中日韩自贸区”规划也被长期搁浅;六是中国与日韩经济逐渐由过去的经济互补型走向未来的竞争型。中国的一系列“东向”发展路线真正走入第一岛链的困局之中!向西寻找生机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构筑“一带一路”工程的国内因素则是更多;一是中国地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我们的产业链条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一旦朝鲜半岛、钓鱼岛、台海及南海等有事,直接威胁到东部经济安全,产业西移是国家安全的战略需要;二是近十几年来中国出现大量过剩的基础人才亟需沿着“一带一路”向外延伸以解决“就业难”问题;三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中国在工业领域的结构矛盾非常突出,主要工业领域几乎都出现产能过剩,这也需要“一带一路”予以消化;四是长期以来中国以外向型经济为发展突破口,通过国际贸易赚取大量外汇,而这些外汇却随着美元的贬值而年年贬值,若将这些过剩资本投入“一带一路”便是将一潭死水化为“活水源头”;五是中国的资源能源对外产生高度依赖,东亚岛链困局也迫使中国战略向西;六是通过“一带一路”构筑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欧非命运共同体以扩大我们的朋友圈!七是“一带一路”还为加速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便利条件!
在“一带一路”沿线上,中东地区乱局与马六甲困局将是“路带”建设的两大障碍,中国开通泰国克拉运河以及暂时开通中欧之俄罗斯线路绕开中东都是选择。中国在世界“军争”布局中必须“致人而不致于人”,所以“不致于人”就需要在全盘中进行布局谋划。自古中国谋划以道,因而思维长远!西方往往谋划以术,因而见利而迁!未来人类是应当顺应自然之道还是继续今日的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之术呢?冥冥之中自有选择!这也是道心与术心的选择。俗言术杂乱道,欲多乱心,而道与术的关系,中国古人则强调以道御术。
全世界都认知中国有四大发明即造纸、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指南针让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往,火药曾使蒙古帝国在西征中战无不胜,造纸与印刷促进了文明与文明之间的交流。但我们祖先的另一大发明让后人忽略了,也很少有人去考量中国古代的其它发明的重大意义,这就是“燧人取火”,即通过木石等磨擦而产生火源。中国人以火为基础对土石进行燃烧,这样泥土会在火烧中变成陶瓷,矿石会在燃烧中冶炼出金属,这都将促进工农业发展。然而始作俑者不会想到,这些发明最终成为炮击中国大门的西方列强的第一“功臣”!
自古中国是个“重道不重术”的国家,人们循序于自然及人伦之道,通过“重农抑商”政策限制各类术数的发展。为什么?因为术纵则道崩,其后必然会危及人类自身生存利益,如今科技术数的广泛应用已经让地球的大气、海洋、河流、土壤等自然生态处于恶化且难以恢复之中,人类既需要术数带来物质享受更需天道人道之和谐共荣。这就是一个循天道而行的国度为什么几千年来大力抑制术数发展的缘起,火药也仅作节日祝庆工具罢了。
而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百年来一系列变革是被列强逼上梁山的。但日本的工业革命却是有序进行的。日本明治维新前是美国的殖民地,其工业革命是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小农经济中开始的。在鸦片战争之前的很长时期内,夹在琉球王国群岛、台湾岛及中国大陆之间的东海实际为中国的内湖。甲午战争之后东海又变成日本的内湖,而朝鲜及中国则变成日本工业革命的倾销市场,日本人利用从中国掠夺的资源运回加工商品然后返销中国,以此将国民财富囊入东洋鬼子腰包。“师夷长技以制夷”是我们在清末提出的口号,但在“落后就挨打”的西方强盗逻辑下,在不讲“道”理的西方术士面前,我们别无选择必须首先强国强军。

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大学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佛学、国际关系学及战略学业余研究与爱好者,志愿与天下有识同仁鼎力助推华夏文明回归世界历史中的本尊正位,共推民族文化重立大国自信与自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贡献毕生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