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井
文/姜春荣
村上的老井,谁也不知道是哪个年代诞生。由于天长地久,井台己经变形,石头砌的井台。周边已是歪歪扭扭,有的地方掉下石头,就像人老了缺少门牙,相貌不全,显得别扭。井台坑坑洼洼,长满杂草,井口象一个大黑窟窿。井内水面上漂着不少的泡沬和塑料袋子,样式难堪,漂浮物上也长满青苔,我见了心里有点发酸。
我在井台上沉思良久,往事历历在目涌上心头。这口老井经过多少风霜雪雨,滋润几代人的心灵,老井就像慈祥的老母,井里的水就象像母亲的乳汁,养育着全村男女老少。她有过辉煌,也有苦痛和辛酸。
每年的腊月三十,挑水的人多,有时要排队等候,因农村有个习俗,每到三十这天,要把水缸挑满。一是富贵吉祥缸满财广。二是为防火保平安,因老传统家家过年要撒马草,象征来年六畜兴旺,因遍地干草,又燃放鞭炮,怕有火灾。三是大年初一喜庆日子,人们不需要干活,可以尽情的玩耍,去拜年问好。所以年三十挑水的人多,家家盆盈缸满。这是老井最热闹的时刻。
到了初二一大早,人们争相起早来井上挑水,名曰担财抢元宝。人来的越早越好,象征富贵吉祥,勤劳善良。

这是老井最风光的时节。每到此时此刻,老井的水光亮透彻,笑口常开,甘甜的井水随着水桶的起落,不时的泛起涟漪,阵阵清波。清清的井水可见打水人的身影面颊,一起一落,人来人往欢声笑歌,这是老井最欢快的时刻。每到元宵佳节,人们在傍晚也会到井上送上胡萝卜灯。送上光明,催送邪恶送上美好,照亮井台,照亮井口,照亮前程。这是老井最耀眼的时刻。
六十年代的一场大水,冲开河堤,淤平了大堤内的洗衣河,把本不算高的老井埋没。这可急坏了全村老少,一日三餐全靠这口老井,大家共同努力清淤挖泥,寻找老井。几十个劳力轮翻上阵,一桶一桶连沙泥带水提出井口。那个年代没有机械全靠人工,井上井下人们废寝忘食连夜赶挖。第二天中午,老井又恢复了她的功能,这是老井重获新生的季节。

七五年队里收完庄稼,男人轮番在外,有的在家。村乡县里各级成立战山河工程队,战天斗地劈岭造田建水库。满山遍野红旗飘飘,不分男女全部上阵,家中只剩下老弱病残。
村中的李奶奶和孙女在家,家中无水,九岁的孙女提着泥罐到井上提水,不慎落入井里被淹死。这是老井最暗淡的日子。当时记得小芹被打捞上来时,小罐已经碰碎,只剩两个罐鼻连着绳子,另一头小芹还紧紧的握在手中。人们含着热泪把小芹送回家,奶奶哭了几天几夜不吃不喝,从此变成了双眼瞎。
村里个个感叹,人人悲伤,村干部决定,从今往后妇女上山下地劳动提前一个小时回家,早晨也不用上工。
我站在井台上思绪万千,这口老井养育一村老少。辈辈世世至今,有多少眼泪有多少辛酸。虽时代变迁,如今家家用上自来水,老井已经废弃,不再有人光顾,但往昔的事总是不时的浮现在眼前。
作者简介:姜春荣,山东龙口人农民,爱好文学,尤爱诗歌业余写作多首,发表在网络平台和部分纸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