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诗让人敬重。在他的诗里,无论是陌生的人,是自己熟悉的人,是卑微的草木,或死去的生灵,都仿佛被一只悲悯的大手缓缓的掠过,并一一铭记。诗人赋予这些无名与悲小最明亮厚重的光泽,更赋予一份感同深受的包容与理解。无论是人性里的明与暗,美与丑,还是命运中的疼痛与消解,遗忘与记住,都被诗人平静地带入某种深度的思考。比如生死,比如衰老,比如战争,比如遗憾,都让我们在诗里感受到了某种似曾相识的疼痛与肃然。谢谢,这么好的诗~~(a.Z。东方焱淼)

霜 白 的 诗
◎献 身
为一件事而狂热,而不计后果
并非缘于人们以为的勇敢
以及彻底的忘我与无私
扑火的飞蛾
绝不是为了毁灭之美
而是要在一束光的指引中
逃离黑暗而生存
我有太多的怀疑,孤寂,和忧惧
我走向你,正如归乡
奔向无数的我
不是因为多么辉煌的理想
而是长久以来的
那种深深的绝望
◎一种慢
以每秒24帧的速率拍摄
和播放连续的照片,
我们会看到连贯的动态,流逝的时间。
这是电影的基本原理。
我总是怀疑
我们是否真的看到,或者经历了某件完整的事物。
想想自己的人生,有多少
被我们的记忆漏掉了。
安静下来,把岁月具体到每一秒,
得到的仍然只是一些碎片,
像一张张多米诺骨牌排列在一起。
或许我们只能通过空隙来感知命运。
但如果把拍摄的帧率提高到更多,
我们就会观看到一组慢镜头。
如果我们也能活得更慢,更细致,更有耐心——
是否可以无限地接近本来的自己,
庸碌的一生背后,
那叫做永恒的东西……
◎ 活埋之诗
少年总要奔向更远更辽阔的地方
沧桑的游子
故乡总是一年比一年更沉
久居在村庄里的人看着那些熟悉的面孔
逐渐减少。像往事的叶子
像他自己的锈蚀,在加深,片片剥落
一个人就是这样像一棵植物一样活着
在父母的根里长大,或者父母在他前方
引领着他
结出果实。当双亲落下,满目苍茫的时候
他的孩子抓住了他
总有什么不断在下降
从一个人脚下淤积,和着汗水
和眼泪,把他变成泥土或石头
一个老年人比一个中年人更沉稳
在村东坟地里祭祖的人认识自己的位置
从东北往西南依次排列的祖先们
像一棵树在生长,那些黄土在迫近
更多的人和事变成尘土在埋着他
像埋着一个根或一颗种子。他感到
自己就是尘土,或者仅仅是其中一粒微尘
◎赞 美
桃花开的时候
杏花开始落了
等槐花再开过
田野里的花朵越来越多
现在是腊月
大地上只有雪花
它们是一点一点融化的
水是一点一点变干的
我想起很多人
已经不能再见,失去了联系
很多疯狂过的事
连叹息也没有
似乎没有哪一个日子
值得怀念,可以刻骨铭心
我曾养过几条狗,很多只猫
现在还有一条叫哈雷
一只叫河西
土豆在地窖里发芽、腐烂
铁皮管在屋顶上生锈、剥落
每一个都这样孤单
而又完满
每一个都这样平稳。多好
我和你们还在同一节车厢里滑行
一起虚度着光阴
多好啊,看所有的事物慢慢死去
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布谷
五月到了
布谷又来
房前屋后
呱呱咕咕
麦子麦子
快黄快熟
哥哥归来
割麦插禾
高天厚土
速速播谷
昼啼夜唤
如钟如鼓
田地已荒
高楼相望
无枝可依
无人可顾
布谷布谷
你在哪里
但闻幽鸣
看不见你
布谷布谷
不如归去
一年一度
你又何苦
布谷布谷
孤不孤独
布谷布谷
不哭不哭

简介:霜白,上世纪七十年代生,居河北保定,写诗多年。作品散见于《十月》《诗刊》《星星》《中国诗歌》《诗潮》《诗歌月刊》《青年文学》等多种刊物。著有诗集《挽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