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宁谷圭段氏望族文化》专刊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泽武撰文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特邀顾问段文明审阅
《洛宁谷圭段氏望族文化序》
一、段氏来源、发展迁徙、分布、郡望堂号
二、谷圭段氏家族概说
三、谷圭村段氏家族文化
四、樊村段氏家族文化
五、亢凹村段氏家族文化
六、大门楼段氏家族文化
七、上高村(瓦寨庙)段氏家族文化
八、陕州濠底河段氏家族文化
九、陕州段家岩段氏家族文化
十、陕州放马坪段氏家族文化
十一、陕州段家岩清代段氏民居建筑群
《洛宁谷圭段氏望族文化》专刊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泽武撰文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特邀顾问段文明审阅
1. 我与谷圭段氏之情缘
我为德里张氏支派金门寨张氏后裔,少年之时,曾祖父、祖父、父辈们经常说起张家的家世,先祖巡抚爷张论、兵部爷张鼎延的许多轶事和传说,在这里遗存了他们的故居和许多文化古迹,四百年前他们就生活在金门寨。这片生我养我的家乡,在我身上流淌着他们的血脉,由此我对张家家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试图从家谱、历史文献记载以及石刻碑石中得到验证。如今这三个愿望都已实现,夙愿已遂,今生可谓无憾矣!
谁不曾想,我与谷圭段氏还有着不解之缘!

九女山
我姨夫家贾氏家族,世居谷圭,也为村中大族。因此我从小经常来往于谷圭村,对谷圭村的山水、村寨、地形了如指掌,九女山、扬长沟、完整的古寨墙,坡池,村西的水塘、竹园,至今记忆犹新,依然为我第二故乡,终生难忘。谷圭村的脆瓜驰名豫西,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德里张氏、金门寨张氏与谷圭村段氏两族世为姻亲。我依稀记得在1984年春,那年我17岁,正在上高中,在那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在全国兴起“修坟祭祖”的热潮,当时我也参与其中。我便趁机四处搜寻历代《张氏家谱》,在一次偶然机会中,我发现十世伯祖少司马张鼎延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纂修的《张氏家乘》,收录有明代翰林院学士、经筵讲官、礼部右侍郎孟津年眷晚生王铎所撰写的《明封淑人四川督抚葆一张公元配张母段氏合葬墓志铭》,我发现九世伯祖四川巡抚张论原配段夫人,为“谷圭里处士段公讳班之女。”“按淑人,永宁处士段公班女也,母冯氏,世居谷圭里,赠中丞兑泉公命中丞字焉。”
我的十世祖张懋延为清顺治恩贡生,诗文俱佳,与师佐等人组织“嶰谷诗社”,名重一时。公配段氏。从张氏家谱中发现我族世与段氏为姻亲。从那时起,我从心中悠然萌生一种愿望,将来有朝一日定将张段两族家谱加以考证,详悉张段两族家世。之后高中毕业,从军十余载,及至归乡后,又重操旧业。
2.寻访《谷圭段氏族谱》
2003年我与老会长张振卿先生发起组织成立了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重新致力于洛宁姓氏文化研究。后来就业、下岗,外出打工谋生,犹如浮萍,飘泊不定。

九女山
2004年夏我再一次踏上谷圭这片故土,参观了谷圭段氏宗祠,瞻拜宗祠,查看祠堂碑记,访求族中遗老,了解谷圭段氏源流概况,详悉段氏家世。后来我几经周折,总算找到了段氏家族主事人段生成先生,当他听说我家是金门寨时,就知道张段两族世代为姻亲,自然他从内心讲,关系亲近了许多。当我介绍我是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员时,他喜出望外,非常热情,十分好客,为我介绍段氏家族基本情况,并带我到他的族兄段生科家查阅《谷圭段氏族谱》,当我看到《谷圭段氏族谱》时,从内心深处,第一感觉是非常震撼,《谷圭段氏族谱》16k大,厚一尺有余,外有蓝色函套,非常珍贵。段氏族谱饱经沧桑,历经劫难,段氏族谱外函虽有破损,段氏族谱尚完好如初,段氏族谱精心保存至今,实为段氏家族最大的一件幸事。最大的功劳应该是段风申先生和 段生科先生,劳苦功高,他们一生爱族谱如生命,秘密珍藏,轻不示人,才能将族谱传承至今。“故人乘风西去,族谱依然犹存!”我从内心油然而生一种对保存家谱故人的无限崇敬之情。当我翻阅族谱,详查段氏族谱,从序言、族规到世系、支派等详细内容,抄录有关重要章节,更加珍惜这次非常难得的机会。通过这次谷圭之行,我基本全面了解了谷圭段氏家族的基本概况。当我发现段氏族谱最晚一次续修于民国三十六年,距今已近60年,我产生一种忧虑,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段氏族谱失续已久。当时我特意交待段生成先生,一定要安排合适的人主修族谱,修谱已是迫在眉睫,加之旧谱仅此一套,又极易损坏丢失。若再不修,族谱严重断代,后人即使想再修,也难以续修。当时段生成先生答应我说:“我现在是段氏家族主事人,你说修谱的事情我记在心里了,修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我会妥当安排好这事,这是一件生死攸关的大事,关系到段氏家族的根本,生存与发展。你一个外族人,对此尚且如此关心,非常难得。你放心,我们段氏家族义不容辞,应该做好这一件事,这是我们的义务和神圣使命。”当时我们谈到洛宁县教育局局长段文明先生,段生成先生说:“明是我族侄,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事情,需要办什么,你尽管安排,我去找他。”我说:“我倒没有什么事,只是修族谱之事,他是一个最佳合适人选”我接着说:“明兄是我们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理事,是洛宁才子,古道热肠,办事干练,有文化、有能力,身为段氏子孙,他完全有义务把这一件事办好。只是他现在还在工作岗位上,业务繁忙,力不从心,等他退休后,机会成熟,再着手谋划办理这件事比较好。”段生成先生说:“你说的有道理,我专门去找他协商这事,一定把修谱的事情办好。”后来我找过段文明先生,详谈修谱之事,他说:“我老家在柴沟,先祖是从谷圭迁出去的,已经七代人了。我一直忙于工作,对谷圭段氏的情况不太了解。”当我将调查的段氏家谱有关情况告诉他时,他很惊讶,由此他对段氏家谱文化产生极大地兴趣,他对我说:“你调查的段氏家谱资料很珍贵,你的提议很好,我会从长计议修谱这事,着手办好。”之后,我找到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振卿先生,相约段文明先生一同到谷圭村考察《段氏族谱》。
2005年夏,我和段文明先生一同到谷圭村,找到段氏家族主事人段生成先生,他对我们的到来喜出望外,跑前跑后,张罗在村中找人,寻找家谱。当我们到段生科先生家时,他家里没有人,恰好这天,正值陈吴街赶集,主人上街去了。有人说,他家族谱从不让人看,你们来了也不行。段生成先生说:“你们胡说什么,上次泽武来了,不是也看了族谱。今天来的都是自己人,看看又不拿走,看看怕什么,能看坏了。”后来我们等了许久,没有等到主人回来,又到陈吴街找,也没找到人,未果而返。临行之际,段生成先生对我们说:“明,这事交给我,你们放心。你们先走,我改天把家谱带到河北,你们再看,复印保存。”
事隔数日,我到大原有事,那天中午时分,突然接到段生成先生的电话,他在电话中说:“泽武,你在哪里?今天我把谷圭家谱拿到明这里了,你们看看,需要复印,就复印。”
我说:“我在大原有事,实在走不开,你让明把家谱全部复印保存就行,我就不过去了。”段生成先生告诉我:“明将家谱复印了,你什么时候有空,直接到他这里看就行了。修谱之事我交待好了,现在已经开始着手整理。”我说“好!你为家谱之事操心了,还让你亲自跑到县城,辛苦你了!非常感谢!”
3.整理《谷圭段氏望族文化》
2018年夏我在朋友圈看到段文明先生所写的《谷圭续修段氏家谱序言》,才得知段文明先生所修《谷圭段氏族谱》大功告竣,从心里祝贺他为家族完成了一件大事,可喜可贺!我想整理《谷圭段氏望族文化》的时机成熟了,开始筹划此事,付诸实施。
2018年9月,我在重庆市云阳县龙洞镇朝阳村修建郑州到万州的高铁,负责朝阳隧道出口监理工作。我通过电话和段文明先生联系,让他出任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特邀顾问,他说:“我退休已久,社会活动都不参与了。也帮不了你们什么忙。光挂个名,也没有什么意义。”我说:“你是咱们研究会的早期理事,为会里做了大量积极有益的工作。会里安排你负责整理《谷圭段氏族谱》,几经周折,终于修成《谷圭段氏族谱》,也是大功一件。目前,我正准备着手整理《谷圭段氏望族文化》专刊,希望段先生助我一臂之力!”段文明先生非常爽快答应了我,出任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特邀顾问。
2018年10月,我归乡期间,拜访了段文明先生,查阅《谷圭段氏族谱》累修本,以及《谷圭段氏族谱》续修本,对重要的文献资料拍照存档。我给段文明先生详谈我对整理《谷圭段氏望族文化》的设想和实施步骤,他积极支持我,鼓励我完成这项重任,给我提了许多合理化建议,放大格局,立足本地,放眼长远,为我开拓思路,对我整理《谷圭段氏望族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谷圭村清代民居
在《谷圭段氏望族文化》专刊大功告成之际,略述始末,以记其事。在这次整理《谷圭段氏文化》活动中,从谷圭村到樊村,从樊村到亢凹村;从谷圭村到大门楼村,从大门楼村到陕州濠底河村,从陕州濠底河村到段家岩村;从陕州段家岩村到上高村,从上高村到瓦寨庙村、椿树下村;从谷圭村到城村,从城村到郭头村,从郭头村到陕州老村,这些段氏先祖的迁徙脉络,我都一一考察详明。在考察过程中,先后得到上陶峪段文明先生,谷圭村段生成先生、段五喜先生、杨雷亭先生、杨延硕先生、贾永生先生以及谷圭村多位乡老;樊村段西平先生、段其祥先生;亢凹村段金聚、段彦君先生;大门楼段红民先生、段兵治先生;上高村段继生先生;瓦寨庙段治卿先生、段生君先生等,还有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老会长张泽民先生、常务理事雷冰及常务理事张红歌等,积极参与,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一并致谢,感谢他们的参与和支持,众人拾柴火焰高!才使我早日完成《谷圭段氏望族文化》专刊的整理工作。
在《谷圭段氏望族文化》整理过程中,我采用了历代《段氏家谱》、地方志、清实录等历史文献资料,以及许多采访和考证资料,还有从网上查阅到的与段氏文化有关的文献资料。《谷圭段氏望族文化》凝聚了许多人的心血,是大家辛勤劳动考证的结果,是群众智慧的结晶,是洛宁姓氏文化的研究成果。而这一切都来之不易,因此我更加珍惜这次机会,力有所成。
由于我个人才识学浅,能力不足,考证范围有限,思路不清,考虑不周,常常顾此失彼,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文中考证不到之处,在所难免,垦请大家批评指正,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校正,使之更加完善,尽善尽美。
《谷圭段氏望族文化》专刊的发行,方便人们了解段氏家族的起源、发展、迁徙、分布、郡望、堂号,了解段氏家族的支派概况、历代世系、人物、家训、家风、族规和文化古迹等内容,为段氏后裔追根求源,寻根报本,弘扬家训、家风提供理论依据。段氏历代人物就是他们的人生楷模,为段氏后裔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家训族规可以规范段氏子孙的言行举止。《谷圭段氏望族文化》专刊对弘扬段氏家训家风,传承段氏家族优良传统,影响久远,意义重大!是为序。
2019年3月21日张泽武撰文于河南新乡市红旗区小店镇后马屯村同和社区陋室,时供职于郑济高铁二工区内蒙古沁源监理公司监理二组。
谷圭段氏家族文化
(一)段氏家族世居之地—谷圭村概说
1.关于“谷圭村名由来”的考证
2.谷圭村自然地理概况
3.九峰寨
4.谷圭村的风水
5.谷圭村各姓氏家族来源概况
(二)谷圭段氏家族概况
(三)谷圭段氏主要支派
(四)谷圭段氏人物志:①古代人物;②现代人物。
(五)《谷圭段氏族谱》
(六)段氏族规
1.段氏族规序
2.段氏族规十六条
3.段氏修谱凡例
4.段氏家族排行字
(七)段氏家族楹联
(八)段氏历代家谱序言
(九)段氏宗祠
(十)段氏祖茔
(一)段氏家族世居之地—谷圭村概说
1.关于“谷圭村名由来”的考证
一、走近谷圭,“解读谷圭村名由来”。
考查研究“谷圭村段氏文化”,必然涉及到谷圭村名的由来。在三十多年前我也多次考证过,百思不得其解,均无果而终。
首先我查阅了《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谷圭”的解释。
(一) “谷圭”词语分解
1.“谷”的解释:
①谷 (穀) gǔ 。指两山间的夹道或流水道,或指两山之
间:山谷,河谷; ②比喻困境:进退维谷(进退两难); ③庄稼和粮食的总称:五谷。百谷; ④粟的别称,亦指稻的子实:谷物。谷米。稻谷; ⑤姓。 笔画数:7。
2.“圭”的解释
“圭” guī 。①古代帝王或诸侯在举行典礼时拿的一种玉器,上圆(或剑头形)下方;②圭角(ji僶 )(圭的棱角,喻锋芒); ③古代测日影的器具:圭表(a.测日影的器具;④b.标准)。圭臬:指标准、法度,如“奉为圭圭”。
3.“谷圭”词语的含义:
“谷圭”:其意谓饰若粟文之圭。古代诸侯用以讲和或聘女的玉制礼器。《周礼·春官·典瑞》:“穀圭以和难,以聘女。” 郑玄 注:“穀圭,亦王使之瑞节,穀,善也,其饰若粟文然。”

“谷圭塬”地形图
(一) “谷圭村围寨”的形状,站在龟山上俯瞰,宛如一只正在上山爬行的乌龟,龟头在南寨门外,杨家疙瘩一带。
龟,圭,二者有何关系。
(二) 谷圭村东有东沟,西有扬长沟。站在禄地塬向东南远望谷圭村,或站在明珠塬南望谷圭村,谷圭村地处两沟之间的山坡,两沟之间土堆隆起。沟谓之“谷”,两沟之间有坡,谓之“谷堆”。谷圭村建村于坡上。故称之为“谷堆”。其意为两沟之间的黄土坡(土堆、小山丘岭)。
“谷堆”:两字,从字面上看,有两种意思。①两沟之间的土堆;②五谷丰收,粮食成堆,堆积如山。
谷圭村最初因建村方位和地貌特征,得名“谷堆村”,至今犹称“谷堆村”。其后称之为“谷圭村”。老百姓世代称村名为“谷堆”,其意为“五谷成堆”。反映了劳动人民“希冀年年丰收,岁岁五谷丰登”之美好愿望。
《洛宁县地名志》云:“谷圭村,以其村围寨(九峰寨)形如乌龟,故名谷龟,村民以龟字不雅,故以圭字代之。”
村名“谷堆”、“谷圭”二者有何关系?
自古以来,谷圭村流传有诗云:
1.“八人一口吃饭(谷),土土堆成大山(圭)。寸木不成森林,内藏无数人烟。”
前两句诗对谷圭村名“谷圭”两字说文解字,进行拆解,恰到妙处。后两句诗形容谷圭村人杰地灵,英才辈出。
2.“谷峰栩栩万亩塬,圭山(柏坡)峨峨镇九峰;深谷能显东西沟,九峰山下谷圭村。”
(注:谷圭村东为东沟,西为扬长沟。)这首诗精准地概括了谷圭村的地理形势。

“谷圭塬”地形图
“谷圭塬”的形状,从空中俯瞰“谷圭塬”,象一只正在爬行上山的乌龟,龟头就是谷圭村九女山,明珠村为龟尾,西陶峪、禄地村、陈吴村、寺上村为龟的四只腿,形象逼真。
“谷圭”之原意为,“谓饰若粟文之圭。古代诸侯用以讲和或聘女的玉制礼器。”“谷圭”原意为美玉,它究竟和“谷圭”村名有何关系。
我自幼访问“谷圭”村名来历,数十年竞不得村名为何意义。 许多年以来,我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心有不甘,情实难堪。为此我带着疑问,特此向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特邀顾问段文明先生请教“谷圭段氏”及“谷圭村名由来”等有关问题,希望段先生有时间的话,考证研究一下谷圭村名的来历,如实相告。
2019年1月6日,晚17:14,我把以上考证和查询的结果和想法发给段先生,请教他为我答疑解惑。
当晚21:37,段先生给我发来了《谷圭村名由来》,让我非常感动。数十年来心中的疑虑顿消,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如释重负。我由此更加钦佩段先生才思敏捷,学识渊博,学界风范,素有“洛宁才子”的美誉,实乃众望所归,真令我辈折服。他是我们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的坚强后盾和顶梁柱,是我们的知识宝库,更是我们请教求学,探讨学问的良师益友。
段先生从“谷圭”的规制,沿变,用途,联想到“谷圭塬”的形状,上圆下方,其形如“谷圭”,分析得恰到好处,寓意祥瑞,充分反映了段氏先祖用意深远,和对后世子孙的无限期冀,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地名中的充分体现,是传统文化造诣精深的先哲们的独具匠心和睿智之举,更是先哲们对传统文化的精准运用,是古代劳动人民聪明和智慧的结晶。非常感谢段先生为我们答疑解惑!
每当我们仔细观看“谷圭玉璧”的图案时,用心去体会,可以看出“谷圭玉璧”的形状,上圆下方,那不正是横亘在洛水之南的谷圭万亩塬吗?万亩塬南依九女山,那不正是上圆下方吗?“谷圭玉璧”呈青绿色,那不正是万亩塬上绿油油茁壮成长的庄稼吗?“谷圭玉璧”上面的如粟状的圆点,那不正是万亩塬上丰收在望的五谷吗?眼前这等美景,难道这不正是谷圭万亩塬的真实写照吗?“此景只应天上有,何似美好在人间。”
金门川东有塬广袤无际,平坦如砥,沃野良田,万亩有余,由此得名“万亩塬”。万亩塬以其形如”谷圭“,而得名“谷圭塬”,世称“谷堆塬”。谷圭村以其地处“谷圭塬”腹地,而命名“谷圭村”,村民世代称为“谷堆村”,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谷圭”,做为村名,实至名归,其意不正是反映了劳动人民渴盼丰收,五谷成堆,“希冀年年丰收,岁岁五谷丰登”之美好愿望吗?
现将段先生对《谷圭村名由来》的考证,予以刊发,使之广为人知,流传后世,不负段先生不辞辛劳,考证谷圭村名由来之美意。难道这不正是“人有善行,受益无穷;心存善念,其乐融融!”此言不虚也。我生性愚钝,时至今日,才心有所知,深有体会!
二 《谷圭村村名由来》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特邀顾问段文明

注:上图乃出土的现保存在安徽博物院的美玉“谷圭”。
谷圭村村名由来已久。“谷圭”既有悠久历史之渊源,又有文化底蕴之丰厚,既有祈福寓美之神韵,还具实体祥瑞之宏煌,实乃不可多得的贴切,卓尔不群的名至实归!
两千多年前的先秦典籍《周礼·考工记》记载:“谷圭七寸,天子以聘女。”《春官》篇也说:“谷圭以和难,以聘女。”郑玄注云:“谷圭,亦王使之瑞节。谷,善也,其饰若粟文然。”贾公彦进一步解释说:“‘谷,善也’,故执善圭和之使善也。聘女亦是和好之事,故亦用善圭也。知‘饰若粟文’者,以其称谷,若谷粟然也。”这里提到了三点,一是谷圭的功能:天子以聘女;二是谷圭的纹饰:形如谷粟;三是谷圭的尺寸:七寸。
到了明代,其冠服制度中,皇后、皇妃、皇嫔、皇太子妃、亲王妃、世子妃、郡王妃礼服均有“玉谷圭”一件,即瑑有谷(穀)纹的玉圭。明代皇后王妃的礼服使用玉谷圭正是“天子以聘女”的体现,谷圭的纹饰是大小相同、排列整齐的凸起圆点,以象征“谷粟”。
因此,先人把谷圭村定名为“谷圭”,不管从形上看,还是从意义上悟,都非常贴切入微,恰如其分。
形上看:谷圭万亩塬,东有太阴溪(陶峪河)、西有金门涧界定规正,北有滔滔洛水墨线定方,南有峻峭九女峰拱卫圆弧,苍穹俯瞰,万亩塬酷似一柄上圆下方的远古聘女礼玉。这款饰有粟文的谷圭美玉,璀璨夺目、美轮美奂,傲亘于中华大地,灿烂于历史星河。
寓意上看:“谷圭”又称“谷璧”,古代天子用于聘女的礼玉,也是天子使节之瑞器。“谷”就是和善、美好之意。万亩塬这块瑰丽无比,精美绝伦的玉圭,横陈在九女峰前,这不就是玉皇大帝当年聘女时安放人间的礼玉——“谷圭”吗?

“谷圭塬”地形图
“谷圭”乃和好、礼遇、祥瑞之物,其丰厚内涵和华美外形都蕴孕并昭示着恢宏的福祉和不竭的吉祥。谷圭村名为“谷圭”,体现了她的唯一性、历史性、文化性、审美性和传承性,是不可替代的不二选择。
值此,感谢为谷圭定名的先人们的独具匠心和睿智之举!
祝愿谷圭父老乡亲生活像“谷圭”一样华彩绚烂,像“谷圭”一样福寿亘绵、祥瑞如玉!
2.谷圭村自然地理概况
谷圭村位于洛宁县城东南10公里处,在陈吴乡政府东5公里,全村有2357口人,耕地面积4522亩,该村主要农作物以玉米,小麦为主。一部分坡地已经退耕还林,农民收入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现在该村外出务工人数达到800余人。

南望谷圭村九女山
谷圭村东之山为东坡,村南有九女山,九女山又称九峰山。九女秀峰,俊秀挺拔,亭亭玉立,屹立于金门涧河东岸。站在谷圭村,西望纱帽山自金山而来,蜿蜒北去;向北俯视,洛水悠悠;北眺崤山,南望熊耳,苍山如黛。
柏坡,在谷圭村南,因其山坡上长满苍翠的柏树而得名。1958年大炼钢铁时柏坡山上的柏树被砍伐殆尽,唯独留下两棵大柏树,成为谷圭村的一道独特的风景,以供人们观赏。这两棵大柏树成为谷圭村的风水树,村民称之为“龙角”,村民的保护神。
谷圭村杨家六女杨杏花写有《致家乡的老柏树》以记其事,其诗云:
老柏树,今番又相见,
坚韧不拔的老柏树。
你的又一个游子归来了,
你依然屹立在村头的最高处,
任凭风吹雨打,电闪雷鸣。
不管天寒地冻,
你坚韧不拔,迎风傲霜,
你伸开双臂迎来送往,
日夜护卫着千万个儿女成长。
你不仅见证着人们的光明磊落;
你曾目睹人间的丑恶肮脏。
谁也逃不过你敏锐的目光,
你天天守护着儿女代代健康成长,
你送日迎月,饱经风霜,
你经历了人间岁月,
你经历了多少风雨沧桑,
还有无数风雷电击,
却没把你的意志摧垮。
你伸展长臂没日没夜守卫着我们的家乡,
枪林弹雨的抗日战争,却丝毫于你无伤,
国内砍伐树木狂风四起,田边地头树木毁完,
你却依旧屹立在村头上,
始终如一,几百年为村民放哨站岗。
你是坚强的卫土,你是村民的守护神。
你与人们同在,
人们才安然无恙地度时光。
人们讲有你存在,
近百年村子里才出了多少达官贵人、名人将相;
还有人讲,你是福星高照,
给人们带来了通达,吉祥;
又有人讲,你本是仙而非树,
保佑的是村民安然无伤,
近百年来,使男孩长得潇洒飘逸,事业通达顺畅;
又有人讲,有你的保护,
女子们一个个天生丽质,漂亮,事业前途无量,
使老人们身体健康寿命长,
这一切奥妙吉祥都归功于你身上,
老百姓都双手合十,为你祈祷焚香,
——感谢上苍。
久经不衰的老柏树呀,
我感谢你!
祝愿你经久不衰,万古长青,与日月同辉,
——我最敬仰的老柏树!
谷圭村地处柏坡山下,位置较高,视野开阔,往北俯视洛宁县城、洛河川及洛河北岸原区,洛河川美景,尽收眼底,洛水泱泱,风景独好。谷圭塬东为陶峪,即太阴溪。太阴溪源自金门山界岭下,迄北流经神岭寨下,流经柴沟、上陶峪、北村、东陶峪、西陶峪至涧口村西,向北流入洛河;谷圭村东、西、北三面皆为广袤无垠的谷圭塬区,面积宽阔,沃野万亩,为天然粮仓,世称“万亩塬”,为洛宁五大塬之一。谷圭村北与西陶峪、草庄、明珠村相临,西与禄地、中益、陈吴村相接,南与陈吴庙上相连。谷圭村因其地处谷圭塬(万亩塬)腹地,故称“谷圭”。
谷圭村西北有一口大水糖,1974年建,十余亩大,蓄水灌溉所用。2010年在谷圭西南又建有4口池塘,每口数亩大,蓄水灌溉所用。
谷圭村主要有四大传说:九女山的传说,姜凹姜老汉与扬长沟的传说,韩坡与谷圭塬的传说,段汉山的传说(相传段汉山,字大才,第九代,与韦衮同时代)等。
谷圭村特产有“谷圭脆瓜”,以其“三绝”:香、甜、脆,闻名豫西。“谷圭脆瓜”这一传统种植技术,现今传承后继乏人,濒于失传。
谷圭村为段氏家族世居之地,勤劳、善良、忠厚、质朴的先民们在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勤耕耘,艰苦创业,繁衍生息,创造了美好生活,实为一方福地。

作者简介:张泽武,洛宁县陈吴乡新寨村人,2003年发起并组织成立了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2006年参与组织筹备成立洛阳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副秘书长。2017年被推举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