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九零后文史作家新秀出炉:都不简单
2019年4月13日,由天津立德智库担纲,深海智库协助,三鹰院刊、同志社院刊、东亚软实力输出研究院、雅风国际实验室共同参与制订的“2019年中国90后文史作家排行榜”正式出炉。
由于涉足文史的90后作家门可罗雀,其中闻名遐迩的更是凤毛麟角,故而本榜单仅囊括了415人。
“2019年中国90后文史作家排行榜” 统计了26家中文网站、71家出版社、1900家网络媒体的作品发布阅读量,历时五个月整理而成,最终90后作家赵丹阳、刘典、徐芳丽、李涵、汤利群、张思哲、曹恩硕、张然可、陈少侠、洪绍乾、陆弃、徐安琪进入榜单前十二名。
上榜理由:善于思考,破旧立新。

简介:张思哲,本名张小军,青年语文教师,九零后文史作家。西安市阎良区作家协会会员,第五届90作家联谊会会员。大学期间,通读《鲁迅全集》;2017年,完成传记文学《鲁迅小传:一个80后的心路历程》;2018年,完成通俗文史著作《五四简史:晚清90后的崛起》;2019年4月,出版《五四简史:晚清90后的崛起》;2019年,创作《爱的哲思:一个90后的文化人类学札记》。
在接受深海智库的采访时,张思哲强调,文史创作不是学者繁琐的考证,而是调动作家的文史知识完成突破性的创作。文史作家能够从旧话题解读出新内容,需要一个新视角的重新切入,这样的文史创作才有价值。
●【2】●

4月15日,西安市阎良区青年作家金怀斌(笔名:刀客虚谷)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拳宗师鹞子高三》正式出版发行。该小说由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陕西人民出版社、西安市红拳总会、西安市莲湖区武术之乡、西安市莲湖区武术协会、西安红拳文化研究会联合推出。

《红拳宗师鹞子高三》 为作者历时三年精心创作而成。全书分为上下两部,共九十五章回,51.5万字。故事主要讲述了鹞子高三将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的习武精神和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情怀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最终从一位民间武者成为一代宗师的传奇故事。
作者在小说自序里说:“民国的舞台拉开帷幕,粉墨登场的是他的徒子徒孙们。一时间风云际会,豪杰辈出。初心不改的英雄、不择手段的人杰、不畏生死的好汉、除霸安良的刀侠……乱世扬名,而他却被渐渐淡忘。

一代宗师鹞子高三的家在光绪年间遭了火灾,半生积蓄,武术理论典籍已所剩无多。十年浩劫中,再次被烧,这个西北最大的“拳箱子”就只剩下传说,被风吹散,再难复原。”看到如此局面,金怀斌感到很伤痛。
“红拳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尚没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武术代表人物,这是整个弘扬红拳文化的人心中的痛。”金怀斌谈到写作本书的初衷时如是说。

一种文化的繁荣和兴盛需要数代人的践行和努力,而消亡与没落不过几十年的光景。金怀斌用自己的小说向红拳一代宗师致敬;向博大精深的武学致敬;向爱国尚武的民族精神致敬!
《红拳宗师鹞子高三》自序
遗忘记起
近代中国留给西欧列强和东亚日本的印象是极其羸弱的,称中国之历史,不武之历史也!中国之民族,不武之民族也!
梁启超深受刺激,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以“饮冰室主人”为署名,写下《中国之武士道》一书,这一年一代红拳宗师鹞子高三无疾而终,享寿九十三。

梁公启超在书中写道:“若失尚武之精神,一民族欲为强者,实为雾中之花,水中之月。空余美好之畅想……于是乃为《中国之武士道》。”
一九一七年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这样写道:“国力恭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并提出了“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蛮其体魄”的尚武主张。今日之中国娘炮横行,小鲜肉霸屏,阴盛阳衰,不禁让人悲叹: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

梁公启超还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一文中明确指出“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今日欲改良群治,心自小说革命始,欲新民,心自新小说始。”一时间,民国成为武侠小说的黄金年代,诸如黄飞鸿、霍元甲、杨露禅皆是文人为振兴民族尚武之精神而推出的侠义英雄偶像人物,对这些人物以文学的形式通俗演绎,成功的塑造传播,使其成为几代华人的精神偶像。
一九九一年,一生很少题词的习仲勋欣然为一代红拳宗师鹞子高三题名。

道咸年间,秦商的生意做到了顶峰。这是西秦商人数百年积累的结果,威名却是鹞子高三打出来的。
鹞子高三是红拳一代宗师,一生痴武,携重资访拳于大江南北,集其大成,为我所用。其一:整合了古老松散的陕西老红拳,创立新意高派红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技击理论和武学思想;其二:为秦商打出了威名;其三:摒除门户之见,广传红拳;这是他一生做过的最有影响力的三件事。

红拳本是皇家武术,帝王皇族习武,请的是天下最好的拳师。宋代皇家设御拳师,分天、地、人三等,陕西大侠铁胳膊周侗位列天字辈之首。宋太祖赵匡胤武将出身,红拳赢得天下。后来流俗,落到民间,叫洪门。如广东火洪,西北土洪,湖北流水洪等。唯独陕西一直叫红拳,这是秦人的魂。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这是红拳的本色。传承千年,其色不改。
皇家的拳流落到民间本身就是一种悲哀,但在陕西这块土地上,如在皇家一样高贵,秦地的黄土埋皇上。
红拳躲过了民国国术运动的操化改造,说明它的名声已不负当年。红拳在秦中一直以古老的师承关系,言传身教代代相传,纯粹的几乎让人遗忘。皇家武术走到这个地步,是传武人的痛。
起初高派新意红拳门传拳,没有门户之见,亦师亦友,见了好东西互相交流,切磋分享,这是高鹞子的遗风。武林讲的是规矩,江湖讲的是宗派仪规,武行人与江湖人只是来往,从不深交。穷文富武,拳师自视高贵,和九流的江湖人黏在一起,掉身份。

现在的师门自清末民国始,脱胎于帮会香堂,与武者之道相去甚远,是画地为牢,自立为王的产物,也是技击退化的开始。
陕西自元明清开始,逐渐远离政治权利中心,昔日的十三朝古都成了偏僻之地,保守禁锢了性格,全无汉唐时的气度风尚。秦商则是另类,他们甘于冒险,有利必往,不畏艰险。伴随而生的是武行的兴起,商人离了武行立不住脚。
秦商借鹞子高三的拳脚名声立威,请他,必往。全然侠者之风,已诺必诚。

民国的舞台拉开帷幕,粉墨登场的是他的徒子徒孙们。一时间风云际会,豪杰辈出。初心不改的英雄、不择手段的人杰、不畏生死的好汉、除霸安良的刀侠……乱世扬名,而他却渐渐被淡忘。
一代宗师鹞子高三的家在光绪年间遭了火灾,所剩物件已是不多。文革,“拳箱子”被烧,这个西北五省最“大”的“拳箱子”被大火吞噬的一刻,他的故事只剩下传说,被风吹散,再难复原。
我在支离破碎的故事里想象着他的模样,体悟他的传奇历程。也许只有小说才能演绎出他传奇的一生。于是我用文字与他神交,向宗师致敬。笔端书写下的一页页章节,弘扬的是一种精神,一种爱国尚武的民族精神,鲜活的是宗师鹞子高三和那幕消逝在时光里的波澜画卷。

我画上最后一个句号,故事在我的笔下完结。红拳宗师鹞子高三的故事却在字里行间精彩上演……
2018年5月18日写于阎良关山
金怀斌

作者简介:金怀斌,笔名:刀客虚谷,甘肃天水人。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江山文学网签约作家,西安市阎良区作协常务理事,电影编剧、区政协文史研究员,高建群长山文学创作基地成员。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红拳宗师》,长篇小说《西京烟云》等,创作电影剧本《鹞子高三》已被央视六投拍。现主要从事小说和电影剧本的创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