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是最重视子女教育的人是市场上所有培训班的精准客户
提升子女的学习成绩
培养孩子的艺术特长
是所有家长报班的目的
可是对于孩子的一生
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今年才十岁的李尚容
给了我们一个最好的答案

李尚容年纪虽小,却已读完《易经》《论语》《孟子》《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等经典书籍。
尚容自幼习读诗词曲赋
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
5岁时就已经认识4000多个汉字
背诵700多首古诗词
6岁参加央视《向幸福出发》的录制
节目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
7岁参加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的录制
面对诗词题目,对答如流
获“诗词达人”称号“
去年在《少年听你说》栏目上
尚容也发表了她对国学的认识



相信看过这些视频的家长
一定对这个小女孩留下强烈印象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
尚容身上的表现可以用惊艳来讲
在尚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
她谦虚有礼、自信豁达的一面
也可以看到她知识丰富、思维敏捷
对于所学的这些经典
不仅能够背诵
而且懂得活学活用、举一反三
难道这不是每个父母心目中
最理想的教育成果吗





一个孩子的未来或许很难预言
但根基如果打得不牢固
那么一生将很难有太大发展
尚容之所以有这么优秀的表现
也和父母精心的培养分不开关系
在怀尚容时
妈妈就会听一些古典音乐
尚容出生后
生活的周围也是诗词歌曲的声音
三岁开始,妈妈会用互动的方式
增进她对国学经典的兴趣
妈妈告诉尚容
这些书都是最有智慧的人写下的
只有那些特别棒的孩子才有资格读它
只有你这一次读得好了
下次才能奖励你多读一会
在妈妈的培养下
尚容的自信心越来越强
不久就爱上学习国学
从此就会自发性的学习

对于为什么学习国学
尚容也曾问过妈妈
妈妈告诉她
学校课本多数是教给我们知识
但人的一生,大多是选择题
选择什么答案,人生就是什么样子
这需要我们有很好的明辨是非的能力
妈妈所能想到最好的方法
就是让她学国学

2017年 李尚容历时十个月,为“爱读经”录制四十余万字的中文经典音频。
尚容说:在我眼里
国学就像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
里面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智慧宝藏
无论是谁拥有了它
都将成为真正富有的人
她认为:国学教育不昂贵,但很奢侈
没有长时间的学习
是不会体会到乐趣的
尚容还告诉大家
国学经典其实不难读
朗读和背诵是最好方法
最好是在没有难易概念时
多读多背就可以了
现在不理解也没关系
不久之后你会发现
大脑中就像住进一个智慧的老者
会时时帮助你解决生活中的难题

尚容给大家开的国学书单:
《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书):这四本书很激励人,都是在教我们怎样做个快乐幸福的人。
《易经》《诗经》《道德经》《庄子》:如果读不懂,先熟读背诵,长大了会有用。
诗词:《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
沈静国学读经班于2019年3月16日正式创立开班。
培养目标:家长与孩子同学习共成长,培养专家型父母,让教育走向必然成功 !
读经班宗旨:用快乐的方法去学习、用系统的方法来教学、用纯净的方式去感悟、用富有内涵的思想去成长,
孩子在道德修养、行为习惯、文化底蕴、记忆力、理解力、语言能力等方面得到长久提高,为未来成为卓尔不凡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137累积法(又称137学习法,累积式教育法),是著名国学专家赖国全老师首先系统提出的一种科学、简单、高效的教育方法。赖国全老师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结合儿童心理学、生理学的特点,在培养自己的女儿赖思佳学习国学经典时提出,经过不断完善,渐成系统。至今累积式教育法已经影响全球上百万的家庭,成为风靡海内外的著名儿童教育方法之一。
家庭教育要有的心态,就是要正已,就是要家长注重自己的成长,关注自己,成长自己,而不是时时要求自己,另外一讲呢,就是要呵护孩子的心灵,不能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要从容中道,主要是讲重已而不求于人,不要因为自己的急功近利,而伤害了孩子的兴趣,伤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
我们有了这个心态呢,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当然,在读经过程中,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那么,不要担心,让我们一起相伴,一起努力。今天呢,我主要结合自己的读经经历,来制定如何制定137读经计划。
137是累积式教育法的简称。很多人都知道137是来自于易经,137大道至简,非常易操作,易坚持,很多人刚接触育心经典和137累积法的时候,认为有点难,是他自己坚持不了,那是因为没有参加实践。
只要用过的人都知道,137的奇妙之处,《易经》里面,其中一个原则就是简易,就是非常的简单、实用。《易经》里面有一句话就是这样说的: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我们来看一下,什么叫做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意思就是道在生活,百姓日用而不知。累积法在我们身边处处皆是,近取诸身,先看一下我们身上能发现的累积法,看我们孩子吃饭,是吃一餐饭、吃一天饭就能长一寸呢?还是一口一口的吃,慢慢地在长身体呢?
远取诸物,我们从远处来看这个,水滴石穿的道理,我们都是知道的,小水滴就这样一滴一滴的滴,这样啊,经过长年累月,小石头都能滴出一个坑洼。
在《老子》里头,也有这样一句话,也有讲了我们累积法的大道: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都是讲的任何小事,都是累积出来的,我们的累积式学习法也是这样的道理。不要只是实践了几周,几个月,甚至是几天,就想让孩子在读经等各方面要看出效果来。

《易经》里面还有一个原则讲得是变易,世间万物,都是在变化的,任何方法都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都要自己去实践,去思考,找到对自己行之有效,容易实施的方法和方案来。
第三个原则,《易经》里讲的是不易,就是不变。不变就是变,万变不离其宗。137里面的7,也是七日来复,这个规律是不变的,我们要遵循大道,持之以恒。
在《论语》里面,这个孔老先生的弟子在记载孔子老师的话里面,有一句话是这样讲的:有始有终,岂为圣人乎?有开始有结束,这就是圣人所做的一个事情。
孔子老师也明示大家,做事要有始有终,在生活中,很多人能选择开始,但没能选择结束,半途而废,真的是非常的可惜。
我们经常讲:十年树人,百年树木。育心经典就是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学习的平台和大家相约十年,和孩子快乐的读经,一生的相伴。
那么今天呢,我将结合自己的体验和经验,和家长们共同来探讨,如何用137累积法来制定有效的读经计划?当然呢,说起读经计划呢,很多家长和老师在实践的过程中,会有更有的方法和经验。今天在这里呢,我只是抛砖引玉,以后大家有什么好的经验,我们就一起交流。
很多家长在拿到教材的时候呢,我们都会有一张读经计划表。在读经计划表里面有,会有系统的会读完的一个计划。那我们是不是就是可以这样一成不变的读下去呢?因为会有这样那样的变化和问题出现,那么我们就用十年的时间把这些经典好好的读完,读好就行了,心中有大的方向,不要着急。
育心经典的音频非常人性化的设计出了每一节音频跟读和朗读的量,我们按照这个音频读下去就行了,而且一份读经计划,并不可能说是适合千篇一律的适合每一个家庭。甚至说你读的内容,读的量,读的周期,都要随时去调整。
这就是我们上面讲到的方法,不可能照搬照抄,一定要用心去实践,找到适合自己的可实施的方案来。而且这个方案呢,也要根据不同的时段,不断的调整。那么,下面我分几个阶段来进行讲解一下,是我的一点点经验,来和大家进行交流,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是对很多接触育心经典教育不久的家庭一定会有帮助,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课后我们再进行交流。
我刚 进入育心的时候是自己读,一部一部经典读完一百遍再说。
比如说:我们说初期阶段,我们刚拿到教材的时候,我们怎么样去开展读经呢?先每部经典跟着音频读十遍,再自己通读。今天呢,就不过多的讲述了。
所以你们带孩子读经就不要跟我这样去读:我教你们:孩子读经的第一个阶段,我讲三点:
第一点,我们要慢一点。
不要看到别人的孩子读了那多,我们才刚刚接触,我们已经晚了啊,我们要不要快点读啊?或者是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在读经沙龙里领读,读得那么好,甚至是会背诵了,心里不免就会着急,这样就助长了我们急功近利的心态,这样不利于孩子的学习。
所以我们带孩子进行学习前呢,我们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并且尽可能的在育心平台上和大家交流。我就发现呢,经常学习,和老师交流的这些家长,她(他)的进步非常的快,孩子也能更快的融入读经状态中去。
那些拿了经典和老师打了声招呼,就觉得自己可以在家进行实行了,十年半月的,甚至一个月都不在线见上一面,没有和老师进行沟通,这样的家庭呢,往往在读经过程中,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等到发现的时候呢,就浪费了很多的时间了。
所以说,不管多么忙,能够保证在我们上线的平台上,接受交流和学习,那么我们初期要放慢速度,不能和别的孩子进行攀比,按我们的计划每天读三样就行了,
不着急,不贪多,总是看到别人读的多,就改变自己的读经计划,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问题,
在每一个七日周期的最后一天呢,你可以抽个时间,自己来试一下,会不会朗读?如果朗读有很大的困难下呢,我建议是可以再延长一周的时间,如果说在朗读的过程中,只有一点点的困难,有一点点的差错,就可以每天边朗读复习,边跟读新的音频。
还有一点要说明的是家长的心态,家长要先修心,不要着急,要记着,我们是牵着一只小小的蜗牛,出来散步。我们和小小的孩子一起来成长的,所以我们的脚步要放慢一点,再放慢一点。
第二点,就是遍数的问题。有的人是137,237,337的都有。我的建议就是初期遍数要多一点。比如说你要想孩子在一个星期内能朗读和认识读过的字话,跟读一次肯定是不够的,特别是对于学前还没有识字的小朋友,甚至是低年级的小朋友。
我们的经典里面,很多是不常用的生僻字,我们只跟读,指读一遍的话,肯定是不够的,那么遍数就尽量多,我建议是跟读三遍,我在带自己的女儿和别的孩子一起进行跟读的时候,我觉得一天指读跟读三遍,七日来复,已经是很不错了。
如何能安排孩子能读三遍呢?很多家长说抽不出时间来读,那么我读经典的时间,是安排在早、中、晚各一次。这个时间应该是能安排得过来的。早上起来读一次,我的孩子中午是回家的,中午回来的时候呢就可以跟读一次,晚上也可以跟读一遍。
那么有的孩子在托管班,或者中午不回来的话,下午放学,五六岁或者是七岁的小孩子,下午的时间相对是比较早的,可以先回来饿了就回点餐,就休息一会儿,可以进行跟读一遍,再安排其他的活动和写作业的时间,晚上睡觉之前再跟读一遍。
一日三次,如果我们用心安排的话,是完全可以安排得过来。那么好了,这是我讲的初期的第二点,就是跟读三遍,如果是你觉得早上起来不配合啊,跟读的时间实在有限,比如说早上起来磨磨蹭蹭的,那么你早上完全可以放音频给孩子听,那么在养成习惯后一段时间呢,最好是在早上跟读音频比较好的。
那么当然幼儿来说,五岁以下的孩子,我们不必要这样。不要认为他不去跟读啊,指读啊,不愿意看书的时候,你去强迫他,这样是很不好的。就是要顺应他(她)的天性,
我们家庭能创造出一个非常良好经典教育的熏陶就可以了,不要去强迫他(她)五岁以下或者是六岁以下的孩子,或者是刚接触经典的孩子一定要去指读、跟读,要看着我们经典的书。
如果他不愿意读的话,你可以每天安排听三次音频,也是很不错的,家庭每天创造一次读经的氛围,不一定要求孩子一起,可以友好的要求孩子参与,暂时不要求,但是父母要求跟读音频,父母要有一个学习的态度来。
第三点,是量的安排。
为什么孩子不愿意读呢?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有一点,在读经初期的时候,有的家长安排的量过多了,孩子读了两分钟就跑了,觉得非常的长,没有耐性读下去、读完。
那么我们就要去减量,比如我们一段音频是10分钟左右,那么你一样就减少为3分钟、5分钟都是可以的。你要根据孩子注意力的时间、能够接受坐在这里跟读指读的能力去制定这样合适的量,而不要过于去勉强孩子。
但是我们的音频一般是划分为10分钟左右,那怎么让孩子去跟读?那么刚开始我带小昱读的时候呢,也没有跟读音频。因为是比较长的,如果懂得截频,有的家长就可以用电脑上的一个软件进行一些处理,把一节音频分成三节、四节,这样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如果不能的话,由父母进行带读,也是很不错的。孩子也是很愿意跟着母亲来跟读这些音频,但是重要的一点是:母亲要先正音,正好音,就是你的普通话要标准。
那么我们给孩子制定的这个初期阶段的计划呢,我们刚才就是讲了三点:第一、就是刚开始要慢,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加长一点。第二、就是每天的遍数要多一点,最好的一天三遍,为什么要跟读三遍,我刚才也讲了。
第三、内容要少一点,读三样,每样量少点,不要贪多,这三样每样可以跟读三分钟、五分钟都是可以的。这样孩子在接受一个新生事情的时候,这样就容易接受。
你一下子量太大了,如果难度太大的话,那么他(她)在心灵上,就不是好接受。就算有些孩子比较乖,在你的压迫下,他能够读完。那么我们从生理上来讲,孩子这个时候是疲惫的状态,他(她)就是读了,效果不是那么的好,所以我们不要去做这样的事情。
就比如说吃东西一样,虽然很好吃,一次也不能吃太多啊,你要欠着一点。比如说孩子吃饱了,你觉得孩子吃得少,不够,你就要强迫再吃,这样反尔就伤到了孩子的脾胃,导致身体的生病,这样就是非常的不合适的.
其实在教育上,学习上是同样的道理,要欠着,就是老人经常告诉我们的——吃饭要吃七分的饱,是一样的道理。
比如说,上个月的时候,我就带了一个六岁多的孩子,开始读经,刚开始也没有要求要求一次跟读三十分钟,因为孩子根本就做不到,孩子他根本就坚持不了。
那么我们开始坚持读的是三样经:《易经》《诗经》《黄帝内经》,还有一本《新概念英语》。每一本大概是只读了200字左右,我特意是数了一下200字左右,孩子能非常好的坚持下来,那么每天就是跟读三遍。
因为他是上午在我这里读经,下午就走了,每天三遍,那么我给他安排的量就是非常的少了,就能保证上午读三遍,中间休息的时间是非常得多的。
读一次,概读十分钟左右,就已经读完了,一上午的时间加起来也就读30分钟大,所以孩子没有一点的抗拒,那么经过这样一周之后呢,我发现这个孩子,基本上也能够朗读了。
所以刚开始的量少一点,样数不用太多,孩子能够耐心的读完,这样的效果是非常的好的。那么第三周的时候,我们并没有进行新的内容,而是停下来朗读了第一周和第二周的内容。
在复习的前两天呢,我就放朗读的音频,因为我们很多家长就是忽略了育心音频有一个朗读的音频,其实除了可以复习之外,还可以和我们的孩子进行伴读,就是复习的时候,还不能完全流利朗读的时候,进行伴读。
那么,这样伴读的第三天,就完全可以独立的朗读前两周学习的内容了,孩子也非常的有成就感,所以就为下一段的学习,就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
而且这个字呢,在第三周的指读复习几天之后,他指读的每一个字都认得了。接下来跟读新的内容的时候,就轻松多了。因为很多字,都是重复出现。
所以说,我们刚开始的前三个星期真的是非常的重要,大家也注意到我读的内容是非常的少的,样数也是只读了三样经典,而且每天的遍数是比较多的。
所以说孩子这样读就非常的熟练,我们的孩子都喜欢读自己熟悉的内容,非常有利于他下一个阶段的学习,让他喜欢上学习经典。
我刚开始这个孩子非常的抗拒,后来他就告诉妈妈:非常的喜欢读经典。很多时候在网上的时候,孩子会告诉我说:汪老师,我们来读经吧。我说:你为什么要读经呢?他说:因为玩得没意思了,还是来读读经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