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神韵之风工作室
一束艾草 浸染了生活的芬芳
胡庆军
每当端午时节,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到处都弥漫着粽香与艾草的清香,随着暖暖的风飘散四方。一束一束的艾草立于家家户户的门楣或门脚,深深吸一口,艾香的味道就此植入脑海,留在记忆的深处。
一束一束的艾草把根深深扎进日子中,一叶一叶飘动在期待和祝福里。一束一束艾草, 浸染了生活的芬芳。
那些与艾草有关的,是一个千百年来的民俗和传统。伴着艾叶的香,踩着“三夏”的繁忙,那些艾草在生活里、在目光里演绎岁月的浓和淡。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是《诗经》里的艾草。 “又到端阳日,插艾少一人?”这是亲情里的艾草。
在中国民间,端午节吃粽子已然成为一种习俗。而就在端午节这几天,家家门口插艾草、挂艾草也成为一种民间文化。
《本草》里这样记载:‘艾叶能灸百病’。” 艾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袪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针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菖蒲是多年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
在我国,采艾治病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孟子曾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思是患了七年的慢性病,用三年陈艾就可以治好。《本草纲目》载:“服之则走三阴,逐一切寒湿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艾为菊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只是名称不同而已。河南称“北艾”,浙江、宁波一带称“海艾”,北方也有叫“苦艾”的,但是“艾蒿”是尽人皆知的名字。艾可入药,而以湖北蕲州的“蕲艾”为上品,药书上称为“艾叶”。早在梁代的《荆楚岁时记》中就曾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悬门户上,以祛毒气”。原来,艾草能避邪祛毒,人们对它有个美好的寄托。医书记载,“艾叶苦温,暖子这宫,散寒逐湿调经用,能理血气,可安胎,又有止痛之用。”现代医学认为它是一种芳香化浊药物,含有辛味软性树脂、挥发性精油、鞣酸、菊糖、氯化钾和维生素B、维生素C等。此外,也有人用艾草治头痛、牙痛、胃痛等,都有一定效果。针灸疗法中的灸,就是把艾草切碎,用纸卷成条条,点燃后以草熏灼穴位。这是颇受人欢迎的一种医疗方法。人们在端阳采艾,门户插艾,意在驱除病害。因为端阳一过,天就炎热了,蚊、蝇等害虫开始繁生、传播。那些艾草的芬芳可以驱逐蚊虫,让所有的日子温馨而快乐。
端午时节,一束艾草被记忆之门悄然打开,显露出温馨、甜美似梦的一页。成为一次精神的舒展与张扬,一次心灵的释放与拓展,一次灵魂的慰藉与寄托。
沧海桑田,岁月悠悠。有关艾草的故事和传说就像浓浓的粽香从古到今一直飘着,悠悠的,从来就没有间断过。被日子浸染的艾草香,寄托着我们浓浓的愿望、裹着我们深深的祝福,随风悠悠飘散。
有谚语说:“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祟所至,于是,端午节这天,人们以菖蒲作宝剑,以艾作鞭子,以蒜头作锤子,又称为“三种武器”,认为可以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在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做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日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从古到今,很多农家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草、求吉祥的习俗。
还有一段故事很是感人,说黄巢之乱的时候,有一次黄巢经过逼个村落,正好看到一个妇女背上背著一个较大的孩子,手上牵著一个年纪较小的,黄巢非常好奇,就询问原因。
那位妇人不认识黄巢,所以就直接说因为黄巢来了,杀了叔叔全家,只剩下这个唯一的命脉,所以万一无法兼顾的时候,只好牺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黄巢听了大受感动,并且告诉妇人只要门上悬挂艾草,就可以避黄巢之祸。别了黄巢,大嫂携儿背叔回到自己村上,并沿路将此话告知众乡邻。一夜之间传遍江南一带,尤其是台州地界最为盛行。端午节那天,黄巢指挥大军杀奔江南而来,只见家家户户门上都挂菖蒲剑、艾叶,无法下手,如杀下去,又恐错杀大嫂一家,有失诺言。故而,令手下兵将绕道而过,不可扰乱台州百姓。
所以每逢端午节台州各地百姓每家每户都在门上挂菖蒲插艾叶,成为当地习俗。并且有诗为证。艾叶为旗招百福,菖蒲似剑祛千邪。
为了纪念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节,人们就在门上插菖蒲、艾草,这个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而且从河南一直传到各地,传遍整个中国。
当然有关端午和艾草的传说还有许多,淡不管传说如何,这些传说都有辟邪、招福的寓意。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过端午节的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艾蒿,成为老百姓心中的仙草。
第一个发现艾草能可以祛病护生的人是谁呢?神农、华佗、还是仓颉?我们无从考证.但他一定是自然之子,远比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更伟大,在苍茫洪荒中窥见了慈悯天机,如菩萨救度世人。那是上天赐予人类救助自身的仙草,远古时代就作为最具神性的祭祀物品,受到人们敬重。难怪仓颉造字时就把密码隐藏在极简的笔划中。
艾草,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没有玫瑰的娇艳芬芳,更没有梅花的傲霜斗雪。它是及其普通的草本植物,可这么多年来,它却深深扎根于老百姓的心中,人们对它情有独钟,亦有深深的情结。
艾草笼罩着各种飘渺的民间传说,却实实在在的滋养着华夏儿女,曾经以为它只是驱毒辟邪的,渲染着一种迷信的色彩,想来自己实在是太浅薄了,没有领会先人的深意。更不知道它原来还是一种相思草,被栽种在远古的诗经里,繁茂至今。悠悠情愫,辗转千年,不曾随世事烟云流散半分。
一束艾草在民俗的传承里维系了家庭的团聚,承载了美丽的乡愁。 艾,‘爱 ’。你是爱的缩写,你是爱的化身!你是人类的朋友,你是病魔的克星。你看似简单,平凡,实则伟大而富有爱心。你像那些默默无闻的奉献者。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我们的传承里,艾草有了一份纯洁信念,传承一份家国情怀。端午时节,一簇簇、一片片的艾草无声无息地茂盛在日子里,不曾失落,如同鲜活的亮丽的一道风景线。青青艾草,茵茵香气,掐一支把它握在手中,那淡淡而微苦的中草药的香味很醒神,也很中国。

胡庆军,笔名:北友。1969年12月出生。《天津诗人》杂志副主编。作品散见《诗刊》《诗潮》《绿风》《星星诗刊》等报刊。作品被收入30余种文学选本。著有诗集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