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格尔尼卡的伤痛 文/王晓春
精华热点
格尔尼卡的伤痛
—为毕加索油画《格尔尼卡》而作
王 晓 春

1937年,德国法西斯空军
疯狂轰炸了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
将其夷为平地,导致一千六百多
无辜市民丧生,近千人被炸伤
作为一位有强烈正义感的艺术家
毕加索仅仅用了几个星期
便完成了一幅达27平方米的
巨画——《格尔尼卡》
以表达其对法西斯兽行的
强烈的谴责和极大的愤慨
位于画面中心的是一匹
正在回首嘶鸣的濒死的马
被一根由上而下的长矛刺中
象征着受难的西班牙
马的上方悬一盏耀目的电灯
似一只惊恐而孤独的眼睛
马的左面是一头木然而立的公牛
似对发生身边的事件漠然置之
对牛的象征意义始终存有争议
其一,公牛象征强暴
代表残暴的德国法西斯
其二,公牛也是战争的受害者
公牛头部的下方,一位
痛不欲生的母亲正
抱着死去的孩子仰天恸哭
地上躺卧着一具战士的尸体
手握一柄断剑,剑旁
正在生长着一朵白花
表示对人民英雄深切的哀悼
画面最右边的女人
正从坍塌的楼房坠落而下
是为空难受害者的真实写照
那高举的双手凸显出
突如其来的灾难令人不忍目睹
下方一奔逃的女子神色异常仓皇
在其最显眼处,是一位妇女
手持油灯,从窗口探出头
意在把这部人间惨剧展示于
光明之下,象征着揭露黑暗
《格尔尼卡》以其半抽象的
立体主义手法以及超时空的
形象组合,具体表明其
反抗暴政、追求和平的心声
同时,也成为毕加索的政治宣言
被世人誉为——
抗议地球上所有战争的永恒纪念碑
此画是世界上两幅用
防弹玻璃覆盖保护的作品之一
(另一幅是《蒙娜丽莎》)
被寄放并陈列在
纽约的现代美术馆中
八十二年过去了,毕加索的
《格尔尼卡》已经成为
警示战争灾难的文化符号之一
也使格尔尼卡的伤痛
永久滞留在人类的记忆中

2019年4月16日晚于出尘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