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听友打听怎么学易经,虽然我接触易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但只是玩索而有得,不敢称老师。在这里也仅是对初学的朋友分享一些自己的心得。
学习易经,有人喜欢方术,不想研究道理,而有些人喜欢谈玄论道,不愿掌握实际技巧。无论初衷是什么,开始学易经,先要对易经有个大概的认识。
第一步,先粗略看几本通俗的易学入门,对易经有初步的概念,培养起对易学的兴趣。如果一开始就啃那些抽象,而又晦涩难懂的古籍典要,深奥的数理、推演之类的东西,很容易会望而却步,失去信心的。我一开始读的是《增删卜易》。。。唉,一言难尽。。。
推荐读名家作品,南怀瑾老师的《易经杂说》和《易经系传别讲》,都是很接地气的入门读物,点到即止,却又面面俱到。

孔子说,学易学得好,是洁净精微。学易也是种心性的修养,大概只有澄明的心境,恬淡、宁静的心灵,才能真正体会“易”,而做到洁净精微。学易学得不好,那就是贼了。不走正路,就变成旁门左道了。
不管哪个本子,一些向来有争议的字、断句、读音都会有出入。但起码名家大师出品,不会把你带偏。

翻了些书,知道了卦、爻、象、数这些名词,有了点易象思维后,可以开始读原文,卦辞、爻辞,卦歌等。开始读不懂也没关系,不要认死理,非要读出个子丑寅卯。。。读书千遍,其义自见。
熟读原文,是为了建立好自己的理论体系基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根基不牢,等于是空架子,掌握再多的占卜技巧,也仅是个工匠。
原文可以背诵出来的话当然是更好,更容易融汇贯通,举一反三。等于是把整个框架印入脑中,更容易有心得和灵感。
想要学算卦的话,背诵六十四卦卦名与卦形是必须的,这如同提纲挈领,抓住整体,以后很多细节,看书时就不攻自破了...
朱熹的三首卦歌也是极好的,背好了对64卦从卦序、卦象上会有一个基础的认识,而从中琢磨,也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方位规律。
每天听读几次,背诵也不会太难。

熟读原文后,再反过来重新听听《易经杂说》,应该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原先不太明白的地方,这个时候应该都可以听懂了。
进阶可以看看《增删卜易》、《卜筮正宗》、《皇极经世》和《焦氏易林》等,这些都是易学经典。
然后在实践中去践行,感悟。

六爻相对简单,掌握了五行阴阳生克后,其实就可以上手玩玩了。虽然我总唠叨什么易经——哲学,但无可否认的是,易经最引人入胜的地方正是这看似神秘的预测功能。边玩边学,不断实践-总结-反思-精进,会让这门学问变得很有趣,也会让易经的学习得以持之以恒。
不过,参透易理,谈何容易,春夏秋冬,人生起落,错综复杂。能否通达,真的要看缘分。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先放放。日后扩展开来读读《论语》、《老子》、《庄子》或者佛经相关也不错,对易经的理解会有帮助,起码对我是这样的。
当然,学习易经,没有标准、固定的模式。有些人记忆力强,有些人悟性高,有些人对图形敏感,有些人更爱背诵歌诀。每个人所适用的方法,甚至是适合阅读的书籍可能都会不同。再说我也没成大师,这里只是我个人的学习思路,请多指正。

最后,我还是想说学易的目的,是通过易经阴阳推阐,指导我们如何看问题,分析问题,理解人生,理解社会,了解宇宙规律,培养乐天知命的性格。《易传》把《易经》比作与天地平行的智慧,而占卜仅是学易的方便法门而已。
过分追求占卜的结果, 就是舍本逐末了。
南师的两本易经入门书我已经读完,相信很多朋友也已经听完了。那么我们可以开始熟读原文了。是的,新专辑——《熟读周易》开始录制。关于这个的专辑,我的初衷只是读读64卦原文,但录制的过程中,发现只是按照一般书籍编排的顺序读诵下来,比如:第一卦 乾 乾为天 乾上乾下乾:元,亨,利,贞。初九:...九二...九三...彖曰:...象曰:...文言曰:...这样记忆会比较吃力。而且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对易经没有个大概的了解,读下来也是稀里糊涂的,什么是象曰,彖曰?卦辞在哪,爻辞是什么?搞不清楚。
而且易经的熟读,只是读诵64卦的原文是不够全面的,还有卦序、方圆图、八卦五行、方位、生克,旺衰...这些都是学习易经必要的知识点,都要熟读、记忆。
平台上有个听友,在后天八卦的音频中提问,坎数为什么不是六。这里是没有弄清楚先天卦和后天卦,所以被整晕了。
如果对框架没有个概念,读易经是很费力的。所以熟读易经前,还要对相关的基础知识做一个梳理。
《熟读周易》其实就是我私人的读书笔记,在这个专辑里,我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整理编排读诵内容,并加入自己的浅见,以帮助记忆。
比如,读诵先后天八卦前,我会先概括介绍先后天八卦的关系与区别。先要理解什么是先后天八卦,然后才能比较好的去记忆八卦的次序、方位等相关歌诀。文稿中也会加入相关图表帮助记忆。
专辑内容力求精简,但有些内容,我会在不同的音频内重复,这是为了方便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和方式,去理解和强化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