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八仙庵】
作者/风南瑾
八仙庵这么个名字,就有一股香烛味道扑鼻而来西安东门外近的。它建立在唐朝兴庆宫的遗址上,到宋朝才开始成了道观,至今没有更改。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始于东汉。八仙是道教传说中的八位神仙,据八仙庵石碑记载,原先这里有座雷神庙,八仙流浪来这里,他们手捉飞来蟑螂食之,去后留下遍地栗壳,被视为游戏人间,遂建八仙庵庙祭祀。

庵前有两旁树木葱郁,有三间山门,左右各有钟、鼓二楼。由山门至后殿分为三进,山门外有清光绪二十年石头砌成的两座大牌坊,对面的照壁上刻着“万古长青”四个大字,山门两端,钟、鼓楼分立左右清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来西安避难时曾住八仙魔,赠银整修,并颁赐庙额"敕建万寿八仙宫",八仙宫因此得名。八仙庵庙址属唐朝兴庆宫长乐坊地段,山门外石碑上刻有“长安酒肆,吕纯阳先生遇汉钟离先生成道处”,因此八仙庵被视为道教仙迹胜地。八仙庵在长乐坊大街,南沿建有大照壁,北沿建有砖砌大牌楼,以此向北有第二个牌楼、山门、灵宫殿、雷祖殿、斗姆殿。两廊厢房东院为吕祖殿院、厨房院、道众宿舍院;西院为邱祖殿院、监察院。八仙庵是陕西道教集中活动的胜地。

其实八仙庵一直都是一条不寂寞的街,大大小小的古玩、挂件儿、观音像挤满了街道,尤其每月的初一和十五,男男女女将近万人会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烧香许愿,使这条街熙熙攘攘的。当然,八仙庵除了烧香祈福之外,最吸引人的就是庵外的那条街了。街非常小,也很短,只有100米左右,两旁是仿古的二层楼,从头一直贯穿到尾。走进去,每一间房子里都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古玩物件,有的甚至还沾着旧朝的泥土。每一间小店的布置都很简单,四周是一圈一落到底的玻璃橱窗,非常具有一种平民色彩,没有过多的装饰与打理。很多古旧的铜镜、屏风、书籍、文房四宝、铜剑、古刀、陶罐、瓷器、花瓶、玉坠儿、折扇等等,五花八门,就那么互相靠在一起,挤在玻璃橱窗里,一点也不刻意地去突出其中的哪一个。绝大部分都是平常的家居用品,想想多少年前的那些人,家里就摆放着这样的一些东西,那种平平常常的生活态度让人很有几分亲切感,看着心里舒服。每周的周三和周日是两个集中的古董交易日,这已经是约定俗成的了,各家都会挑选出几种很有几分来头的古董,精心地摆放出来。有时侯,一天的成功交易下来,整整一个月都可以高枕无忧。店里的老板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就看你识不识货!那言语与眼神中不经意流露出的优越感,多多少少有一点让旁人无所适从,对这些古董玩艺儿心生敬畏。

在这条街上,一定不能错过的还有那些小地摊,常常能从中找到一些宝贝玩意儿来,表面看上去大多是一幅毫不张扬的样子,沾满了灰尘,小坛主大都穿着平平常常的或黑或蓝的衣服,向姜太公钓鱼般的等待愿者上钩,他们倒不担心手里的东西卖不出去,一两个月或者一年半载的都没有什么关系,只要能碰着真正喜欢它们的买家,有时候卖出去一件自己非常喜欢的古董,又会有几分舍不得,毕竟有了感情了!

八仙庵是陕西道教集中活动的胜地。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八仙庵都举行盛大的道场,有的善男信女于初八晚上即赶到这里。初九清晨鼓声拉开宗教活动的序幕,但见殿堂灯火通明,经师们手执法器,身着刺绣精美的法衣,在高功带领下吟诵经典,祈祷国泰民安。信徒们烧香磕头,祈求四季平安。有的信徒还为八仙披上全套新装以示祝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