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那个花季年华的我们
文/邯郸一方 诵/光风霁月
时间过的真快,一回忆就是二十年多前的事,那个青葱岁月,那时的豆蔻年华,我们在一起长大的小伙伴们,在工厂里一起干活的情景记忆犹新。
现在到了记远不记近的年龄了,不知道伙伴们是否我和一样,还能记得在标准件厂上班的日子,几间毛砖厂房、换衣服的小屋、几台刚当直响的机器、油呼呼的地面,油呼呼的手、一把把被机器砸坏的钳子,换班时的铃声和我们两班倒的花季少女少男们!

那时候没有机会留下一张照片,但这些镜头却储存在我的脑海里。我们这个小团队中,有爱说的,爱笑,爱哭的,爱唱的,说怪话,爱点火的,什么都不表达的,真是:
一台戏中多角色
我在其中爱唱歌
那时流行方便面
月挣工资一百多
那是的标准件没现在红火,我猜应该比现在挣钱多。磕料,初冲,打帽,切边,搓丝,虽然算不上最初最笨的办法,但和现在全部机器制作相差太多了,每道工序离不开工人,所以才引出写这段故事的灵感!
忘记了干活时什么心情,我想有了机器的响声一定是唱不了歌的,猜想最多的是在数数,一颗颗螺丝在加工的过程中不知被多少个同伴默数过,然后数着数又忘了,呵呵,所以说人的思维不可能停止。

钱婷,艳敏,彩萍,翠果,晓利,爱香,翠霞,晓勇,伟奇,俊科,彦革,还有南旺村叫不出名字的小女孩,建坡的办公室吸引着这些少男少女们,虽然是老板,但因为年龄差不多而没有距离感。俊科是大歌星,四大天王和潘美辰的歌曲也不知唱了多少遍,反正在我的记忆里,业余时候就是听歌,学歌,唱歌!
那时的我们不懂得社交,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脏活重活全不怕,只要能挣钱开心就行。记不清在那个环境待了多久,也不记得挣了多少钱,只是觉得有活干就可以了,我不喜欢在家里,呵呵,因为在家干活没人给发工资。
无忧无虑的年龄,给了我们太多的开心和快乐。如今,孩子们都大了,给他们讲这些过去,像是老掉牙的事,现在的抖音,快手等等的吸引力完全超越了和父母沟通的话题。这个年龄是成熟了,但成熟的背后是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太多的时候不想说话了,因为心里想的多了,会把简单的事情再做复杂的考虑。我越来越适应了静,尤其在晚上,白天发生的事情全部放在晚上沉淀,更习惯了已经习惯的生活。

我们一起工作的小伙伴们,不管是当了爷爷奶奶,还是当了姥姥姥爷,我想这些过去是忘不掉的,回忆有时会带来开心,有时也会惆怅,但那些过去和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两码事,现在才是最最真实的生活,我们过去所有的经历,都是为我们的现在和未来打基础。
失去的是美好的,得不到的是珍贵的,让我们珍惜现在,把握未来,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
原创首发

作者简介: 邯郸一方,本名薛秀芳,出生地: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宁屯村,七四年生人,小学文化,巨蟹座。喜欢看书,喜欢唱歌、唱戏。2013通于网络有幸于文学结缘,擅长打油诗,自由诗和白话文。

朗读者:张莉 汉族 昵称 光风霁月 职业 教师 内蒙呼伦贝尔人
自幼喜欢唱歌、跳舞、打球等。也钟情于文学、朗读、主持。退休后生活丰富多彩,特别是拾起所热爱的朗读近一年。愿在这个平台与大家共享朗读的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