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易经初解 99
文/三木秉凤
道术无二 祸福相依
大道至简万年传
小术幻速难为全
若问二者用何在
祸福相生天地间

宇宙万象犹如波浪般滚滚而来,阴阳相推,高低相继,海浪般上下沉浮。我们要牢记自然训诂,人生得志顺处高峰未必是福,人生失意坠落低谷未必是祸。我们要用超然的视野去大观宇宙人生上下起伏,升而无喜,挫而无悲。老子之《道德经》曰:“祸者福所依,福者祸所伏”。生命过程的敌我、阴阳、祸福、顺逆、智愚、善恶等对立因素皆孪存其中,若超越福祸善恶等等之对立,就是超术悟道,感悟到宇宙自然之本真,佛经《六祖坛经》曰:“不思善,不思恶,即使君本来之面目”,道者不二,术者万千。《易传》曰:“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一切宇宙现象本无吉凶悔吝,然而宇宙现象若对人类个体产生影响,人类会以自我立场作为评价标准。因而将本卦吉凶划分出九个层级,按照由吉到凶的顺序分为吉、亨、利、无咎、悔、吝、厉、咎、凶。而这些吉凶卦爻辞则是对本卦作出判断的断语标准。什么是吉?吉就是吉祥如意;什么是亨?亨就是畅通顺利;什么是利?利就是有益,适宜;什么是无咎?无咎就是介于吉凶之间的平平常常没有咎害的状态,这是最符合自然最中庸的状态;什么是悔?悔就是出现过失之后,及时反省汲取教训亡羊补牢,因而没有咎害发生,走向无咎。
在“悔”之后,就是由吉向凶的转化。什么是吝?吝就是小疵,即小错误,小偏失,小凶害;悔与吝本是一个小过失开始层级,但悔则由反省修正走向无咎,而吝时若不反思反省则会走向咎害;什么是厉?厉就是危险,比吝处于更危险之中,且吉凶尚不明朗,若按照卦爻辞的正确方向却化险为夷,则走向无咎,反之任其发展下去则由“厉”致“凶”!什么是咎?咎就是已经出现咎灾过错,并且要承担相应责任,灾祸难免,但比凶后果要好;什么是凶?凶就是凶险凶象,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最坏结果,而大凶则是凶中最坏之凶!当然对于《易经》的解读不能绝对以卦爻辞来判断,还要综合周围的所有条件,例如同样占卜到“涣”卦,涣有分离涣散之意,如果以涣卦问婚姻之事,则是天地离异之象,若以涣卦占因淤血而问医的病人,则是淤血涣散气血畅通之象,反属吉祥。
中国最早词典《尔雅》疏云:“占者,视兆以知吉凶也”,此乃占卜本义。而《周礼.大卜》注云:“问龟曰卜”。《礼记.曲礼》云:“龟为卜,蓍为筮”。可见古代“占”、“卜”、“筮”三者是有区别的。占是占卜过程,卜是龟甲占卜,筮是蓍草占卜。在我国最早的甲骨文中,就有以龟占卜的描述。周朝时期易经占卜术则有了极大发展。先秦时期,占卜作为一种手段或工具,成为人们通达天文地理的一条途径,从文王演义到孔子作传,《易经》成为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的哲学基础。两汉时期《易经》出现“象数”与“义理”之争,以京房纳甲等基础,易经由诸子百家所言百经之首的自然哲学向以人文为主的社会哲学转移。易经由自然之道向社会之术衍生,相面术,解梦术,风水术,命理术,应运而生。易经作为规律之学,由天文地理之大用向人文小用转变本身就是由道向术的坠落。
易传《系词传》曰“一阴一阳之为道”。在我们的三维空间内,大到宇宙、小到微尘的一切活动都是由阴阳的变化来体现其发展规律的。自然界的任何事物,我们都可以赋予其阴阳的特性,例如日为阳,月为阴;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昼为阳,夜为阴;官为阳,民为阴等等。阳代表一种向上的膨胀的散发的力量,阴代表向下的收缩的凝聚的力量。而所谓的“道”就像篱笆在这两种力量之中找到平衡,以防止任何一种力量过分膨胀,然后万物就是在这种动态平衡中生生灭灭永无止息!当然,人若行道,必得道助,又何必用占术以卜吉凶,故大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占!悟道者不占!
(本文摘自《世界大同文化传媒》,传媒草创者三木秉凤微信:www1836307207)
2019.4.14


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大学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佛学、国际关系学及战略学业余研究与爱好者,志愿与天下有识同仁鼎力助推华夏文明回归世界历史中的本尊正位,共推民族文化重立大国自信与自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贡献毕生之力。微信:www1836307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