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读者
即日起马老虎《同共和国一起成长》书稿正式在洛宁城事平台陆继发表,敬请广大朋友关注阅读。此书稿系马老虎先生生平传记,由段文明先生做序,原河南日报记者王超群题词:“一代人的真实。”
马老虎:因本人阅历有限,才疏学浅,文章中会有不少不当之处,请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凡喜欢此书稿而为平台的辛苦编辑点赞打赏者,此书出版后相赠酬谢鼓励。
声明:《同共和国一起成长》书稿由作者授权洛宁城事媒体平台刊发,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媒体和个人平台转载请署名作者姓名和来源,谢谢!



《同共和国一起成长》
目录
老虎啸雄风 生彩耀平生——《同共和国一起成长》序
一、家传往事
1.悲惨家史
2.国仇家恨
3.见证解放
4.病患童年
二、孩童岁月
1.豪迈誓言
2.共产风刮
3.浮夸风起
4.瞎指挥行
5.急刹三风
6.农村调查
三、跃进年代
1.三面红旗
2.大炼钢铁
3.兴修水利
4.吃食堂饭
5.最苦一年
6.采药乐趣
四、西山纪事
1.勤工俭学
2.工地扫盲
3.一把黑豆
4.师恩难酬
5.因祸得福
6.杜鹃啼血
7.夫妻情深
五、偃高求学
1.初入校门
2.大学梦想
3.幸福时刻
4.串联见闻
5.社会实践
6.阶级教育
7.难忘2•20
8.毕业典礼
9.赞老三届
10.思念学友
六、军营生活
1.应征入伍
2.新兵集训
3.准备打仗
4.炮声轰隆
5.警卫花絮
6.忆军士班
7.沂蒙拉练
8.三支两军
9.军农生产
10.济南施工
11.神圣工作
12.安全教训
13.打枪榴弹
14.军歌嘹亮
15.坦克军演
16.功臣骡炮
17.泗水排险
18.驻地风光
19.驻地风情
七、务农生涯
1.知青下乡
2.大战龙王
3.务农实践
八、教学探索
1.深山洛宁的珍宝
2."梅"香京都
3.教改新篇
九、村风正气
1.村名村风
2.革命烈士
3.在礼三多
4.花用吉筑堤美名扬
5.锁阁老轶事千古传
6.马起龙勤学做表率
7.马腾蛟请命遭暗害
十、家乡传说
1.进士赶考
2.进士门楼
3.花御史的传说
4.锁阁老的传说
5.无极洞的传说
6.观音送子的传说
7.土龙的传说
8.祭祀圪塔的传说
9.兔爷显灵
10.仙妖之战
十一、史海钩沉
1.永宁进士门第榜
2.永宁风云
3.乱世县长
4.土改往事


二、孩童岁月
艰难困苦磨练人,矢志不渝跟党走。
豪迈誓言
1948洛宁县城第二次解放后,人民政府用了三年的时间清除了洛宁县境内的匪患。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建立,根基未稳,国内外敌对势力仍虎视眈眈,虽不敢明着对抗,但仍在暗中使坏。战争的创伤,敌特的破坏,严重地影响着社会主义新秩序,阻碍着新中国的发展。为了稳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全国进行了镇反、肃反、三反、五反。从而使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社会主义建设更加顺利顺畅进行。
1950年,美帝国主义不愿看到中国人民过好日子,发动了侵朝战争,战火烧到了中国的大门口。中国被迫派出众多优秀儿女渡江抗美援朝,这其中也包括毛泽东主席的儿子毛岸英。我刚上小学时学校还在演出抗美援朝题材的文艺节目:一个军装不整,斜挎步枪,头戴US标志钢盔的美国兵上场道白:我是一个美国兵,长鼻子,蓝眼睛,长官叫我去打仗,我喊肚子疼。他正在东张西望。传来了中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怒吼:美国佬滚回去!美国佬滚回去!美国兵在一片怒吼声中抱头鼠窜。那场景至今还记忆犹新。
翻身当了国家主人的农民,以极大的热情斗地主、分田地,完成了土地改革。之后,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向农业合作化道路。从互助组到初级社、高级社,再到人民公社。完成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最终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金光大道。
1957年的整风反右斗争对我震撼很大,在我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当时我上小学三年级,暑假后开课,校园里贴满了大字报,都是批判几位右派老师的。有的语言粗俗不堪,有的甚至是谩骂污辱。他们根本不可能辩解,因为他们都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敌对分子。我的一年级班主任也成了右派。我很不理解这些教书育人的老师,有的课教得很好,怎么会反党呢?怎么一下子就成敌人了?我虽心存疑虑,但还是跟随其他老师写大字报、开批判会、喊口号。“打倒右派分子XXX!”“对右派分子XXX实行无产阶级专政!”这时我心里暗想:我长大一定听毛主席的话,跟党走,不当右派。
到了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加快发展步伐,推出前所未有的旷世之举做法: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成立人民公社、农村实行军事化管理、吃食堂饭、全民大炼钢铁、大兴水利。城乡到处张贴着醒目的大标语:“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万万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三年超英,五年赶美!”学校还组织演出超英赶美的小品。两个西洋鬼子,头戴纸糊高帽子,一个有米字标志代表英国。一个US标志代表美国。还有一位中国工人,头戴鸭舌帽,身着工人装,三个人在赛跑,美英二人累得气喘嘘嘘,中国工人则大步流星地赶超了他们。同学滑稽的表演迎来阵阵掌声,使我们感到身为中国人真是扬眉吐气。
这年我已十岁,上四年级,有了是非认识能力,耳闻目睹众多事实使我感悟到只有听毛主席的话事业才会成功。只有跟共产党走才不会犯错误。于是我把“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这十个字写在堂屋毛主席像的两侧,写在门框两侧,以便经常看到,把它当作我的座右铭和行为准则,时时提醒自己。这句话让我一生受益匪浅。
共产风刮
1958年,中国跑步进入共产主义。马克思、恩格斯的在天之灵发挥神威,指导毛泽东主席把中国人民引进了共产主义大门,这是共产主义理论在中国付诸实践的一次尝试。为纪念仅两个月短暂的巴黎公社,我国把这种政社合一的管理机构定名为人民公社。
洛宁县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从当年8月份开始的。县为大公社,下设11个小公社。大公社群众一般不习惯称呼,群众常说的公社都是乡、区级政社机构。公社下设生产大队,大队下设生产小队,每个生产小队办一个集体食堂。
人民公社化后,群众思想觉悟空前提高,自觉把私有的财产,包括土地、房屋、树木、牲畜、农具和粮食都交给了集体。总之,一句话一切都成了公产,家庭私有制在中国大地消亡。中国农民都成了无产阶级,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人民公社社员。
吃食堂饭后社员们把自己所有的财产(钱除外)都交给了生产队,由生产队统一调配。生产队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人民公社化初期,公社实行军事化管理。县为团级称民兵团,乡、区称为民兵营,大队为连级,生产队为排。临时组建的团队称突击队,如“青年突击队”、“穆桂英连”、“娘子军”等。军事化管理要求各家必须搬离自己的旧居,到生产队指定的地方去住。成年人住集体宿舍,学生住学校。生产队有男女宿舍、老年宿舍、孕妇宿舍、产妇院、托儿所、幼儿园等公共场所。男女劳力听钟声号令出工,接受生产队长分派农活。老年妇女或到托儿所、幼儿园带孩子,或去伺候孕妇。人人有活干,大家有饭一起吃。一切事务生产队都安排妥贴,周到合理。社员们劳动记出勤,年底结算分红。人人生活无后顾之忧,。
但是,人民公社内部权限不明,上级常无偿调用生产队的物资、畜力、劳力等。收益搞平均,人力物力统一调配,这就是“一平二调”就是“共产”。下级为了应对上级的一平二调就少报产量,私留粮食来进行抵制,形成了“瞒产私分”。上级指责下级本位主义,出现了社会矛盾,影响了广大社员们的劳动积极性,造成出工不出力,田里不打粮,降低了社员们的收益,影响了社员生活,最终造成集体粮食减产,集体食堂社员吃不饱。
浮夸风起
民以食为天。党中央、毛主席为了确保人民有饭吃,专门制定了1956年至1967年农业发展纲要。纲要要求十二年间粮食产量黄河北从现在平均亩产150斤提高至400斤,淮河北由208斤提高到500斤,淮河南400斤提高到800斤,这就是四、五、八奋斗目标。按当时的生产力、生产资料、水土条件,这是一个很实际的指标。但在那个敢想敢干的年代,人民群众仅用了三年时间就打破了这一保守的指标,屡放粮食高产卫星。
讲一个我亲历的故事,看农民当时是如何创粮食高产的,浮夸风是怎样刮起的。
家乡有一个生产大队,下属有七个生产小队。1959年夏,上报粮食产量,各队队长参加会议。汇报先从一队开始。一队队长贫农出身,根红苗正,很有领导能力,也很识大局。一队水利条件比其他生产队好,他想报少了肯定不中,会被人说右倾、背黑旗受批判。他狠狠心一下报了600斤,突破了纲要500斤指标。下面各队顺杆爬:二队报620斤、三队报650斤、四队报700斤、五队报730斤、六队报760斤、七队最后报800斤,一下子亩产比一队高出200斤,七队拿到红旗,一队拿到黑旗。粮食还没收到家产量就这样定了。一队队长当场受到了批判评论,批他思想右倾跟不上形势,基层民兵还上去对他进行了体罚。回到了生产队后,因他领回了黑旗,生产队也开会批判他。食堂开饭前有时让他光腿跪煤碴,有时叫他跪在板凳上做检查。一次他的亲哥哥上前说他领回黑旗丢了人,一脚蹬倒了板凳,队长直接摔落在地,门牙都磕掉了。
在那个疯狂的年代,人们到底是怎么了,一点骨肉亲情都不讲了。随后,大队撤了队长的职务,让他哥哥当了队长。又到汇报产量的时候,还让一队先报,新任队长说不能总先从一队开始汇报,这回应颠倒过来。大队干部觉得他说得也在理就叫七队先报。七队队长想上次报了800斤拿了红旗,这次不能少报,就报了850斤。接下来六队、五队依次报870斤、890斤……,最后一队报一千斤,扛回了红旗,争回了荣誉。地里当年到底打多少粮食,无人去深究,也不必去深究,只有鬼知道。那时的粮食产量不是从地里种出来的,而是靠嘴上吹出来的。正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吹牛不上税,何乐而不为?为了证明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优越性,上级经常下达难以完成的粮食产量指标。浮夸风就是这样上压下吹形成了。浮夸风越刮越大,越来越荒唐。党报党刊也开始推波助澜。亩产千斤棉、万斤粮不时出现在报端。为赶形势我县也在城南规划“千亩高产田,亩产万斤粮”。
粮食高产卫星越升越高,报端竞现亩产十几万斤的文章,引起党中央毛主席的关切。实干家彭德怀老总亲自在他驻地吴家花园一水塘边开出一分试验田,种上麦子。同警卫员一起深耕细作,精心管理,亲自挑大粪挖塘泥田间施肥。麦子长势一直很好,收获时精打细收,颗粒归仓,一过称才九十来斤。彭老总得出结论:一亩地才八九百斤,就算我们下的功夫不够,加一倍,亩产两千斤顶天了!毛主席也是农家子弟,亩产多少粮食他心里是有数的,纲要的要求目标正是他的论断。如今吹得天花乱坠,主席深感不安,觉察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瞎指挥行
为了发展农业,提高粮食产量,1954年9月毛主席亲自制定农业八字宪法。农业八字宪法是实现1956年提出的十二年农业发展纲要的重要保障,确保粮食亩产达到“四、五、八”的标准。农业八字宪法是:“土、肥、水、种、密、保、管、工。”
具体是讲:
土,指深耕,改良土壤,土壤普查,土地规划;
肥,指合理施肥;
水,指兴修水利和合理用水;
种,指培育和推广良种;
密,指合理密植;
保,指植物保护、防治病虫害;
管,指田间管理;
工,指工具改革。
当时凡是下乡指导工作的公职人员,群众都称谓“工作员”。他们担负着宣传贯彻党的方针和政策,代表着上级各级领导的意志,在农村很受社员尊重。然而,有的工作员政策水平低,不懂农业生产知识,爱出风头,听不进群众意见,一意孤行瞎指挥,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一位同学对我讲,他们生产队就住一位这样的工作员。他曲解了毛主席的农业八字宪法,指导社员深翻土地,搞了一亩小麦千斤丰产试验田。他也很有实干精神,和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不分昼夜深翻了一亩试验田。翻有一米深,然后再回填,填一尺土上一层粪浇一次水,费工费时投入真不少。小麦播种时,他又要求密植,把通常用的行距七寸木耧改成五寸密植耧。要求把150斤麦都种在这一亩试验田里,社员们甚是不解。平时每亩种五至十斤,现在却要种下150斤麦种,何谈增产增收?老农们纷纷劝阻。他却批评老农思想守旧跟不上形势,小脚女人走路。强辞夺理说:人多枪多,苗多穗多。一粒种子长一个穗,至少结十粒麦籽,产量也会翻十倍,收二千斤小麦不成问题。社员们见他连小麦分蘖都不懂,只好任他胡乱行。播种时社员们都来看热闹,通常播种木耧籽眼透过指头下种量不稀不稠。现在木耧籽眼全部打开任麦种流淌。耧过一遍后还剩许多麦种,重耧一遍,还剩不少,再横耧一遍麦种还没用完。怎么办?他叫社员们齐动手把剩下的麦种都撒到地里,从别处运来土盖上,播种才告结束,种一亩试验田费了多少功夫。
小麦出土后长势很好,年前绿油油一片根本看不到地面。而四周其他地里麦苗稀疏黄土可见。工作员很高兴逢人便讲:还是科学种田好,功夫没白费。
过罢年麦苗开始返青拔节,大田地麦苗一天比一天好,试验田里的麦苗却停止生长,严重缺水缺肥,麦苗逐渐消瘦枯萎,成片成片发黄枯死。最后成了一片枯麦草,颗粒无收,只好割掉喂牛。大田地的麦子一亩却收了四五百斤。这种搞法我们生产队也有,只是下种时,数量上打了折扣,只种五十斤,麦收时也没增产,只是多浪费了种子。
庄稼人都知道,杂草和庄稼枝叶翻到地里沤成肥肥田,可工作员硬要出动大量劳力把田间杂物一律清理干净连一根草棒也不准留,还美其名曰种卫生田。可笑不?社员们在工作员的瞎指挥整天被搞得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种地了。
如此兴师动众、劳民伤财的荒唐之举在社员中造成了不良影响,曾一度成为茶余饭后的笑谈。
急刹三风
1958年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历经一段时间,暴露出诸多问题。消灭家庭私有制,形成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两种形式,两者之间出现矛盾。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盛行。党中央毛主席及时发现了问题,当年11月在郑州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听取了地方汇报,理顺了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小队的关系。会议强调农村实行三级管理、三级核算、以队为基础。向三风敲响了警钟,但会议精神地方仍贯彻不力,有的地方甚至矢口否认三风的现实存在,三风在全国继续漫延,愈演愈烈。新闻媒体仍不断鼓吹炒作,再一次引起党中央毛主席重视。
1959年3月,毛主席亲自主持召开了第二次郑州会议。先是中央、省、地、县四级干部会,主席要听取有关三风在地方上表现的汇报,结果毫无收获,尽是赞美之声。“全国形势一片大好。”“人民公社无比优越。”“食堂饭社员吃得饱吃得好。”无奈会议延期,延伸扩大到公社、大队一级,称六级干部会。我县上戈公社窑沟连连长李成午荣幸出席会议。在3月6日的发言中,他打破了大会僵局,如实讲述当地一平二调、共产风、浮夸风的表现。这下会议炸了锅,引起不同凡响,有人说他说出了他们想说的,有骨气有胆量。许多人也指责他闯了大祸,吓得他寑食不安。时任洛阳地委第一书记的纪登奎向毛主席汇报后,引起主席高度关注。3月8日主席单独接见了李成午,肯定了他的发言,称他是人民的好干部。最后,他悬着的心才安定下来。
洛宁县志记载:1959年3月,省委在郑州召开六级干部会,上戈公社窑沟连连长李成午如实反映当时情况,引起毛泽东主席重视。3月8日早上在省委第三招待所接见李成午。出席的有邓小平、陈云、宋庆龄、胡乔木、谭震林、纪登奎等。
毛主席接见李成午后,会议风向扭转。地方参会代表放松了心情,畅所欲言,纷纷讲述了三风在当地的表现。毛主席代表党中央为全国出现的三风承担了责任,特别指出自己好大喜功,应负主要责任。要求各地立即制止三风,消除影响。同年6月毛主席回故乡进行社会调查。
洛宁县1960年年底彻查了三风,处理了部分干部。毛主席能以洛宁山区群众生活的缩影来决策国家大事,充分体现了毛主席对洛宁山区群众关心和信任,是洛宁人的荣耀。人民群众歌颂党的英明,歌颂毛主席的伟大。然而,党的决策并非永远正确,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能自我疗伤才是英明伟大、得人心之举,也最值得人民歌颂和信赖。
农村调查
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1959年3月,中央郑州会议之后,在毛主席的带动下,全国开展了广泛的农村调查。同年,时任洛阳地委书记的纪登奎亲自到洛宁县进行农村调查。
在郑州会议上,毛主席肯定了我县上戈公社窑沟民兵连连长李成午的发言。可会议之后,在地委工作汇报会上,我县山底公社民兵连连长赵老虎却在会议上大肆吹牛放大炮,故群众送他外号赵大炮。他说:小麦亩产一万斤,集体食堂社员生活很好,每人每天供应一个鸡蛋。情况到底如何?纪登奎就专程到这个村调研。
现在与我同住县委家属院的老杜,是赵村乡凡村人。时任凡村村副支书,曾接待过纪登奎一行。我访问了他,他讲述了当时的情况。
纪登奎一行十几人,为了不给群众增加负担,自带帐篷,自立锅灶,吃住在生产队的打麦场上。听说纪书记要来调查,赵老虎可忙坏了,连夜安排人把桌凳垫在麦草下边,上面倒上刚收的麦子以备检查。
调研组到后,村里杀了一只羊送去,但调查组拒收。村干部说,羊己经杀了,你们不收咋办?纪书记说:好吧,我们收下。只是我们必须付钱,收你们一只死羊,还你们一只活羊。结果付了钱,所付的钱都够买三只羊了。
调查组在县委书记贾宗喜的陪同下,视察了麦场上稀少的麦草垛,察看了生产队的仓库,生产队的集体食堂。第三天才召开大队干部会,听取汇报。汇报完毕,纪书记突然发问:你们的养鸡场在哪里?赵没反应过来,回答我们没有养鸡场。纪书记说:没有养鸡场,社员们怎能一天吃一个鸡蛋!接着他严肃地拿起一个茶缸放在桌子上,问赵这是几个茶缸?赵回答说一个。纪又拿起一个茶缸放在桌子上问现在几个茶缸?赵回答说两个。纪书记说:对,就应该实事求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能把一说成二,更不能说成十,说成百。赵满面通红回答说纪书记说的对,我错了,我做检查。
纪登奎到洛宁实地考察了上戈公社窑沟,落实李成午反映的问题,还到山底公社张沟村,赵村公社凡村村进行调研。为中央制定农村工作方针政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汇报会后,县委贾书记因县里有事回县城,留下宣传部长宋玉庭陪同调查组继续工作。赵村乡凡村大队离山底乡张沟大队不远,调查组就到凡村进行考察。凡村大队社队工厂办的不错,调查组很感兴趣,看的认真,问的仔细,天黑了还没结束。村里让纺织厂职工食堂炒了四盘萝卜白菜端来让他们先垫下肚子。纪书记说:宋部长,怎能这样。赶快端走,让上夜班的职工吃,我们返回驻地有饭。硬是推辞掉了。
采访时杜还说道:白天调查组在村里视察时发生了一个小插曲,让我挨了一顿批。调查组刚走过去,陪同的公社书记发现有一个小伙子,头朝下脚朝上在一个麦草垛旁竖蜻蜓。他很好奇就问:你这是在做什么?小伙子回答:这样能使肚子里的饭在胃里多倒一会儿,人就不怎么感到饥。公社书记听后很不高兴,硬说是我专门安排的,是给公社抹黑,当时还要处分我。我赶紧辩解,要求公社书记亲自问小伙子,如果小伙子说是我安排的,咋处分我都行。结果没有证据,也只好做罢。还好,这一幕调查组没有看到。
通过农村调查,县里召开农村工作会议,撤了赵老虎和一批弄虚做假干部的职,刹住了浮夸吹牛风。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阅读......)

作者简介:马老虎,生于1948年,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一组人,69年参加山东曲阜防山炮兵部队,74年退伍后历任村干部,2015年出版文史资料《在礼百年》一书。
